畲族舞蹈在高校舞蹈创作中的传承

时间:2024-12-26 13:47:0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畲族舞蹈呈现的是当地劳动人民生活情境,是他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反映,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和继承性。从畲族舞蹈的继承性特点出发,畲族舞蹈创作如何突破仅仅传授原有的传统动作和形式的桎梏,增强动作素材发展,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成为了从事畲族舞蹈创作者应该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畲族舞蹈承载着畲族的舞蹈文化传统,是地域文化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浙江畲族舞蹈多脱胎于古代的祭神、庆典活动或劳动之余的休闲活动。因此,至今它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不仅从传承的角度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畲族舞蹈文化,;还将为其发展提出一些可实施性的建议。

关键词:畲族舞蹈;高校舞蹈创作;传承发展;民族文化

引言

畲族舞蹈是畲族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劳动中创立出来的一种表达他们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原始的畲族舞蹈是基于祭祀、庆典、丧礼等活动之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畲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联系加强,畲族舞蹈正在逐渐的地化和发展。高校是当前我国技术创新和文化发展创造的集中地,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各种各样的艺术也在高校中得到传承和创新[1]。文章试从浙江畲族舞蹈发掘和保护的重要性、怎样实现浙江畲族舞蹈的创新和发展、浙江畲族舞蹈创作重点在于一定要形成本土特色的风格统一的动作体系三个方面研究畲族舞蹈在高校舞蹈创作中的传承。

1.浙江畲族舞蹈发掘和保护的重要性

1.1浙江畲族舞蹈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的文化活动密切相关

舞蹈是在生产生活之中形成的,它是一种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情感的方式。浙江畲族舞蹈是畲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早起主要涉及到狩猎、祭祀、丧葬等内容,而这些舞蹈内容的出现,与畲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畲族人民生活在浙江的山区地带,日常生活多涉及到打猎;出于对先祖的崇拜和尊敬,因此会定期举行祭祀,族人过世之后会有相应的丧葬活动。这些组成了早期畲族人生活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他们的主要文化[2]。

舞蹈是基于感情之上的ผ艺术加工。畲族舞蹈艺术在经过原始的狩猎祭祀所跳的舞步,在生产生活中一步一步加以传承和再创造,逐渐形成了今天畲族舞蹈的样式。我国少数民族一般具有能歌善舞的特点,舞蹈是他们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构成了他们的文化内核,是畲族人民文化活动最突出的表现之一。

1.3浙江畲族舞蹈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丰富当地文化活动的迫切需要

畲族舞蹈传承自畲族先民,在长期的发展中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当前经济活动愈加密切,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现代生产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大,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断绝的危险。畲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力量,对畲族文化的保护也尤为重要[3]。作为畲族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舞蹈,对于传承和保护畲族文化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丰富当地文化活动,让少数民族文化得以继续发展,就必须对畲族舞蹈艺术加以传承和保护。

1.4浙江畲族舞蹈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推动文化活动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畲族舞蹈伴随着畲族的传承一直延续至今,已深深融入畲族文化之中。同时,文化又通过舞蹈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共生的形式。在畲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中,对之进行传承与保护,避免它消失,就在间接上推动了文化的创新。

2.怎样实现浙江畲族舞蹈的创新和发展

畲族舞蹈传承至今,凝结着一代代畲族人的智慧,正是这些人的创新才使得畲族舞蹈发展至今。在当前环境下,如何让畲族舞蹈在高校舞蹈创作中传承,让畲族舞蹈进一步发展,成了本研究的重点。

2.1畲族舞蹈各动作体态和动作的渊源

畲族舞蹈在动作上主要是有师公口吹龙角,手舞灵刀,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伴随着锣鼓敲打声;也有体现采摘茶叶,林间砍竹等生活场景的舞蹈。在形式上有独人舞、双人舞、四人舞和集体舞等;在舞蹈内容上多表现为狩猎和耕种。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在高校舞蹈创作中,创作者首先要了解畲族舞蹈所代表的意义,每个动作的内涵所在。在了解了畲族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对之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改变,赋予畲族舞蹈新的灵魂。同时,要注意畲族舞蹈的精髓之所在,形式改变了,但精髓不变。根据畲族舞蹈的不同表演形式,在舞蹈编排上灵活变化,以恰当的形式表达出舞蹈的核心精神。在舞蹈的创作上,积极融入现代化的审美和传统舞蹈元素的提炼,让舞蹈更具有时代气息。

2.2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发展性创新,使之风格统一,具有本土代表性

越是民族 シ的,越是世界的。在当今文化不分民族,艺术逐渐融合的环境下,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和艺术无疑具有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因而要发展民族文化,首先是要具有民族文化意识。在高校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同时也要适当提高教师民族文化素养。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之一,任何艺术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对于艺术系的高校学生而言,民族文化意识较差,民族文化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首先要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畲族文化。其次是基于原有艺术水平的基础之上,畲族舞蹈历经了漫长时间的发展,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有了如今的面貌,要使它进一步发展,应当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传统的舞蹈加以继承和创新。在不改变畲族舞蹈内核的☪基础之上加入新的元素,使得畲族舞蹈具有本土代表性,同时又不失时代特点。

2.3增强畲族舞蹈创作中的情感输入

舞蹈是表达感情的一卐种方式,舞蹈一旦脱离感情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命力,因此在舞蹈创作中一定要加强感情投入。如畲族著名舞蹈《丰收喜》是创作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舞蹈中蕴含着对社会主义的建设热情和丰收的喜悦,同时,舞蹈中还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纯真爱情。该舞蹈一经演出,获得广大好评,直到1980年,参加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使得该舞蹈进一步传播开来。这段舞蹈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浓烈的感情投入,能够和观众发生共鸣,真切体现了少数民族的淳朴和建设的热情。在高校ป舞蹈创作中,创作者也要在舞蹈中加入感情因素,让舞蹈表现自己,让舞蹈鲜活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创作者首先要有创作动机,被某一种东西所吸引,不自觉的想通过舞蹈表现出来。其次就是注意感情的投入,这个投入要把握适度,太少了舞蹈显得生硬,太多了会显得矫情。保持适当的感情投入,让舞蹈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发挥它独特的生命力。 3.浙江畲族舞蹈创作重点在于一定要形成本土特色的风格统一的动作体系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艺术性的核心便是有特色,没有特色的舞蹈便谈不上艺术,顶多只能算是技巧。浙江畲族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流传到今天,因此在当代发扬这一优秀的艺术,也要坚持拥有本土特色的原则,让畲族舞蹈进一步发展[4]。

3.1立足民族文化

上文说到民族文化是艺术的根基,要发展畲族舞蹈艺术,必须立足在畲族的文化之上。因而在高校舞蹈创作中,首先要全面了解畲族文化了解畲族人的生活方式,了解畲族人的思想观念,积极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为舞蹈创作提供素材。编导在一次“三月三”采风中,看到满山遍野的惠明茶树,生机盎然,心灵手巧的姑娘们采茶的身影与山歌交相呼应,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画卷,回来后,编导开始了作品《畲山春》的创作,取名为《畲山春》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大自然春天的景象,第二层是姑娘们心中的“春”。其次是了解畲族的舞蹈文化,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因而有必要了解畲族舞蹈的演变,畲族历史上的善舞之人。采茶是畲族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体验,舞蹈《畲山春》从畲族人民的茶文化入手,整个舞蹈贯穿了畲族女孩惠明茶的摘茶,炒茶,筛茶,闻茶,劳作之余的嬉闹及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这样舞蹈营造出畲族的茶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最后是在创作中运用这种文化,只有在创作中有畲族文化的内涵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畲族舞蹈,才能保证畲族舞蹈的纯正性,才能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

3.2明确风格定位

畲族舞蹈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具有随意性,目前没有形成完善的舞蹈体系,但是却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一点直接说明了舞蹈的魅力不在于有多么完善的理论和体系,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舞蹈《畲山春》整个作品的风格特征为古朴粗旷,秀丽灵巧。作品的引子以山歌请茶开头,姑娘的身体和手中的箩筐似蜿蜒的小溪,展现了畲族山清水秀的自然风景,给人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主要大舞段时进入主题动律,脚下动作以“挪移步”和“上山步”为主,仿佛姑娘们约定好了一起上山去采茶,经过溪水,跳过石头,往山下放眼望去,看到了帅气的插秧郎,姑娘们害羞的用竹筐挡住脸,中段慢板采用了创新的“悠荡步”,体现姑娘们劳作之余,来到溪水边休息,有的洗脸,有的把水泼到同伴身上,引得大家嘻嘻玩闹起来,水声,姑娘的笑声,银铃般的响彻山谷……,发展段,姑娘们采茶归来,用了大量的“下山步”来体现,来到了山下的空地上,开始“比茶“筛茶”“炒茶”,丰收了,姑娘们喜悦的心情真切流淌,她们斗歌斗舞,互相祝福,用畲家女儿独有的方式抒发真实的情感,舞蹈的结尾,把采茶用的竹筐用来相互击打,发出“啪啪”的声音,姑娘们发出“哩哩”“塞塞塞塞”的呐喊声,与竹筐的击打声融为一体,把丰收后的满足和欢喜推到高潮。当前高校舞蹈创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要明确风格定位,即在舞蹈创作中要清楚舞蹈本身的风格和舞蹈要表达的内容是否相吻合。其次还要考虑定位之后的舞蹈是否有着畲族舞蹈的内核,是否体现着畲族文化,要保证畲族文化在舞蹈艺术中的呈现。

3.3大力发展创新

创新是艺术永不衰竭的动力,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会让舞蹈一直传承和发展。畲族舞蹈发展至今,必定跟畲族舞蹈创作之初的风格大不相同,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舞蹈进行了创新,对之前的舞蹈有所扬弃[5]。舞蹈《畲山春》保留了许多传统畲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元素,如“悠荡步”“座蹲步”,在动律上加以创新,例如“悠荡步”,原来只有两拍和四拍的节奏,在《畲山春》中,编导进行创新,发展出3M4拍子的“悠荡步”,使之更具有强弱的对比和起伏感,再例如“采茶”动律,传统的采茶就在身体正前方,重复左右手,在这个作品中,编导把采茶平均的节奏打破,开放出体侧和体前相交叉的采茶动作,使之更具有时代节奏感,视觉上更活泼灵动,观众也更能接受这种现代的节奏。在服装设计上,将畲族的图腾,绣花,古代宫装等元素进行提炼组合,体现鲜活的传统畲族民族服装服饰元素,畲族人以“凤凰”为图腾,女孩的着装要有“凤头”和“凤尾”做装饰,本作品的“凤尾”就用了宫装的“七彩色”作为“凤尾”的色调,视觉上提升了色彩感和可看度,裙子为“百褶短裙”,因为畲族人讲究“裙不过膝”,所以必须要保留在膝盖以上,色彩上运用了“天蓝”和“桔黄”这两种冲撞色,更具有少数民族服装的色彩感,而上衣则保留了传统的黑丝绒做底色,绣制上畲族特有的花边和“四大姓氏”的花边造型,既保留了传统工艺,又不失现代的美感。无法想象历经千年不变的舞蹈是何种面貌,但可以肯定的是,舞蹈历经千年不变必定会断绝。因此,在高校舞蹈创作中,要利用高效的优势资源,在舞蹈创作中加入新的元素,大胆创新,为舞蹈增添新的活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创新不是对原来艺术的全盘否定,相反,创新一定要在原先基础上进行,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4.结束语

畲族舞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发展畲族舞蹈艺术在当前环境下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大学师生作为我国最具创新能力的人群,高校舞蹈创作要在当前基础之上进行。立足于畲族文化、明确风格定位、大力发展创新,把畲族舞蹈艺术发展成为有着本土特色的风格统一的动作体系。文章认为,在认清畲族舞蹈各动作体态和动作的渊源,了解畲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增强畲族舞蹈创作中的情感输入,赋予畲族舞蹈以时代意义,才能真正促成畲族舞蹈的长远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