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对策
论文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要在转变就业指导理念、丰富就业指导内容、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改革和完善,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
目前,不少高校已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计算学分,但就业指导课的效果并不理想。相关调查表明:62%的学生对将来发展、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设计规划。…由此可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工作。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其起步较晚,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形势,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就业指导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存在重招生、重教学、轻就业的现象,把招生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毕业生就业却重视不够,甚至采取放羊式的管理方式。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就业指导认识不足,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就是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学生联系就业单位;二是有些高职院校只追求学生一次性就业,没有把学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作为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尺。
指导内容单一,课程缺乏新意
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内容形式单一。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多以集体授课或讲座的形式进行,内容仍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测试、职业咨询、创业教育和择业心理教育等内容,就业指导内容较狭窄,新意不突出。
指导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程度偏低
二、加ซ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转变就业指导理念
德国的职业指导贯穿人生的整个生涯,同时以人为本,注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背后有着先进理念的支撑,那就是把就业指导视为一个动态的生涯指导,而非仅仅是静态的就业指导。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就要把职业指导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认清职业指导教育的教育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即新时期的职业指导教育的价值必须是人本性的而不应该是工具性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就业指导内容多样化
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人学率达到了23%,进入了世界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当借鉴国外大学就业指导工作的成功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供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从而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传统的、零散的讲座和咨询已显得过于单薄,必须全面组织就业指导内容,开展全程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就业指导,才能达到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的目的。一是开设就业指导课,构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有层次的就业指导内容体系,对一年级新生加强职业意识的培养,从自我认知、职业规划人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二年级或三年级初给学生讲授求职技巧、社会人才需求,以及求职择业12,态、自身定位与择业目标等,把学习专业知识与就业相结合,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二是通过各种专题讲座加强就业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应该是“产品设计”式的,而不应该是“成品包装”式的。比如,让学生旁听企业新员工培训课程以及请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经理来校为学生做报告,成功校友到校介绍成功➳经验,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咨询指导等,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理性看待社会。
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提高就业服务质量,队伍建设是关键。一是建立师资队伍的选拔、培训、考评、淘汰机制,挑选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就业指导能力的教师充实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二是建立由辅导员组成的系就业指导队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和服务,建立和完善院系两级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三是给就业指导人员深人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和考察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市场,收集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如开展专职人员的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考试,并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培训,不断提高其职业化水平,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深入社会、企业和用人单位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人才市场行情,掌握市场动向,不仅对就业指导工作,而且对学校建设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能够补充就业指导的内容,增强就业指导的案例性;二是有利于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三是能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四是能够向学校反馈改进教学和管理的意见,促进专业和课程建设,增强办学实力。开展人才市场调查要有针对性,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内容,形成有说服力的调查报告,及유时将结果反馈给教学部门,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