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制度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初探

时间:2024-11-10 20:33:4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非正式制度作为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能促进或约束经济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特殊的地域特征和历史发展,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非正式制度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普遍情况,并对云南省盐津县大坪苗族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分析。提出要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非正式制度变迁,克服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促进其快速发展。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经济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坪苗族村

新制度经济学,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假设,首次将制度与组织纳入了经济学范式,提出制度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打开了经济研究的“黑箱”。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是人为的、有形的,可在短期内产生、移植或消亡;后者则是无意识的、无形的,改变非常漫长。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二者必须实现高ว度的相容,才能达到制度目的,否则会出现社会摩擦、动荡。

从整体上看,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尤其滞后和缓慢。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仅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将会陷入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论①的旋涡。而从非正式制度层面,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原理来研究民族地区经济,则为研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非正式制度的普遍情况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各自的宗教信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别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观、风俗习惯等。这些非正式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

一方面,好的非正式制度可以通过减少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例如,少数民族文化深受集体主义的影响,提倡互助合作精神,这减少了欺骗、偷盗等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有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同时,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这在劳动生产中激发积极性,减少“搭便车”、偷懒等机会主义行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绩效。

另一方面,一些西部民族地区长期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对经济发展有很强的约束作用,还成为一种排斥力,使外部的支持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普遍来看,西部地区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农耕文明影响较深,人们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小富即安、求稳怕变,商品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淡漠,重人情、轻法制等;同时一些民族地区相对封闭,在主观和客观上难以接受外来事物和理念。这些随着宗教文化、农耕文化发展而来的ป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财富观等,使得其面临着比内地汉族聚居区更大的发展阻力和障碍。即非正式制度会排斥市场制度等正式制度,使市场交易的规模变得十分有限,交易费用巨增,加大制度创新成本,从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二、云南省盐津县大坪苗族村情况分析

通过调研看出大坪村发展非常落后,存在物质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结构单

一、基础教育不够全面、村民消费水平低等各种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出发可以归结如下。

首先,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坪村相对封闭,山地环境塑造了山地意识,生产方式落后,村民发展意识薄弱,墨守成规,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满足于自给自足经济模式。

其次,处于严重知识不足状态,电话普及率远远低于全乡、全县的平均水平,互联网用户为零。长期的信息闭塞导致获取、吸收知识的匮乏☠以及交流途径的缺失,与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发展滞后。

再次,由于思想观念落后,使得支持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导致高辍学率,尤其是女童辍学率。这对于加强当地的基础教育、培养能够发展建设当地经济的人才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苗族的民族ฌ文化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承,民族文化的内容不够丰富,没能很好地发挥民族文化的作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可以看出,大坪苗族村的情况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遍情况很符合อ,非正式制度上存在着很多相似的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

三、西部民族地区通过非正式制度变迁寻求发展

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习俗、传统文化等方面对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政策保障,所以在良好的正式制度的作用下,必须重视非正式制度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推动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协调好二者关系,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是构建正确的意识形态,对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和制约,发挥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第二是发挥道德伦理的作用,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通过提高民众觉悟和诚信意识,加强法制建设,防范道德风险,加强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是改变不利于发展的规范与习俗,可以通过流动使人们受到不同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在碰撞和冲突中,改变那些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非正式制度,建立起制度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第四是挖掘民族文化的潜能,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资源”,通过合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可以节约信息成本、规范行为;同时,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可以带动民族地区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