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乡一体化引领九原科学发展

时间:2024-12-29 21:04:3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基于科学发展大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为目标,通过“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牧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个统一”(统一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统一人口户籍管理、统一社会保障标准)、“三个缩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人居环境差距、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和“三个延伸”(公共管理向农村牧区延伸、职业培训向农村牧区延伸、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牧区延伸),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ม乡联动发展、城乡和谐融合、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一体化新型社会格局”的新思路。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08年7月,包头市出于全盘发展的需要,九原区经历了建区后第三次也是力度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其耕地面积缩减,工业支柱型企业被大部分划出,全区三产业基本接近“零起点”。经过一年的调整,应该说我区已经迈出了良好的、成功的第一步。但是九原区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然严峻而艰巨。从自身看,当前九原区经济总量仍然没有完全恢复,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和具有较强支撑能力的产业体系,正在实施的各类项目结构不尽合理,财政支出压力巨大。特别是二元结构性矛盾日益突显,农村社会管理任务更加艰巨,农民群众冲破体制束缚,追求平等发展的愿望和行动与日俱增,城市建设、项目推进、地区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从外部看,全国及包头市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兄弟旗县区的发展形势逼人。昆区的中央商务区、钢铁产业园区、南部新区发展迅猛,青山区的装备制造园区项目不断落地,高新区的滨河新区建设日新月异,白云、达茂新市整合发展在即。面对新世纪新时期国内发展的蓬勃形势,面对 发达国家地区的激烈竞争和挑战,面对内外双重压力,认真审视分析,找准矛盾症结,找出破题方法,找到自身定位,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崭新发展之路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当前,制约和影响九原区发展稳定的主要症结就是二元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只有消除二元结构壁垒,调整和改革利益分配格局,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广大人民特别是农牧民群众,才能够凝聚和形成全区发展的强大合力,突破发展瓶颈。只有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全区空间产业布局和社会事业发展格局,才能够避免盲动,有序、高效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更好、更快、更加科学谐调、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机遇和条件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九原区具有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重庆、成都的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已取得显著成绩,为我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据和宝贵经验。二是随着包头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项倾斜三农的惠民举措不断出台,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近期又出台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纲要,为九原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遇。三是九原区环抱市区,地缘和基础建设与市区紧密连接,农村工作基础扎实,农村社会保障已有成功实践,农牧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部分群众已进入

二、三产业,加之九原区拥有全市最大的工业园区,发展后劲充足,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体化格局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所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既是九原区的当务之急,也是九原区前进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也有条件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做出示范和表率,更有义务、有责任为全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更加均等、更加幸福的生活,为九原区的长远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根据我区各地不同的发展实际,要坚持分层分步、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靠近城区的要加快改造建设进度;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要主动与城区对接,推进城乡要素对流,全面加快城市化步伐,尽快融为城市;相对远郊☿的要全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公共服务、社会资源配置,构筑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包头市绿色食品基地。

(一)健全城乡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坚持“全域九原”的理念,按照规划全覆盖的要求,统筹规划城乡各类要素和资源,加快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全面完善重大专项规划,构建以中心城区、重点集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三位一体”的城乡空间布局。按照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区的标准,进一步拉伸中心城区空间框架,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增强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

(二)建立互动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通过“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牧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通过项目建设,培育基础产业,推动三次产业互动提升,城乡经济交融发展。坚持以集中集约集群发展为指导,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产业、形成大集群的发展思路,加快完善园区功能,提高园区配套能力,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构建工业发展框架。2012年,九原工业园区要全面开展生活服务区、行政服务区配套建设,完成核心区域的绿化、亮化工程,强化管理运行服务机制,切实提升园区综合服务品质。坚持工业项目进园区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定位,积极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不断推进园区规模扩张,构建“集约、集聚、集群发展的新型工业格局。坚持项目带动战略,通过项目扩大总量、加快发展,通过优质项目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服务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通过小企业聚集打造大产业集群。

坚持以发展现代农牧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巩固强化支农惠农政策,扩大预算内财政资金支农比重,认真落实惠农补贴,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积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大保护地建设力度,以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积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创新科技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持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积极规划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充分开发农业生态功能,积极鼓励发展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等生态休闲产业,推进农业向二三产业拓展延伸,以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支持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引进培育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大型农副产品贸易集散市场,以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坚持以壮大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按照“培育大市场,构筑大体系,搞活大流通”的思路,加快制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推进第三产业增量提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工业园区、交通干线、市区大工业,集中发展以仓储集散型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以哈业胡同煤炭市场和神华煤业为重点的煤炭物流基地;以广本、宝马4S店,庞大汽车城为重点的汽车贸易基地;以三道沙河钢材市场、铁路三货场、包西南编组站为重点的生产资料物流基地;以宁鹿石油、蒙华物流为重点的化工产品物流基地。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围绕新都市区建设,积极规划发展金融、会展、总部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推进包商银行总部、金创大厦物流总部及星级酒店项目,构筑中央商务中心;推进体育中心与奥体中心合作,引进发展休闲运动项目,构建体育健康产业中心;推进广电大厦和职教园区建设,构建科教文化传媒中心。围☁绕农村地区,加快推进哈业胡同综合市场、哈林格尔蔬菜交易市场、驼龙农副产品市场建设,打造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推进黄河湿地风情园区、梅力更、麻池古城建设,发展壮大农村旅游业。

(三)加强基本建设投入,扎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坚持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配套设施向农村倾斜,不断加强城乡市政设施、交通网络、生态环境建设,建设连接城区、覆盖乡村、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加强以新都市区为核心的主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四大组团基础配套建设,加速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城中村、城边村改造和主城区重点街区、重点地域的开发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积极加强农村牧区公共基础建设。大力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探索组建农村水务管理服务机构,加快推进以安全饮水为重点的城乡水务一体化。进一步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力度,着力开展农村集中居住区内道路建设,协调增设农村公交线路,探索建立农村客运补贴制度,加快推进以农村客运公交化为重点的城乡交通一体化。大力推广科技网、远程教育网进村入户,实现城乡信息网络一体化。加强新能源利用、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开展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白河应急分洪滞洪区工程年内全面完工,推进城乡生态一体化。

(五)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全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促进城乡无差别就业。积极加强就业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就业专项基金,逐步开展针对农村牧区劳动力和就业弱势群体的免费培训,逐步加大对长期使用农民工和城市失业人员稳定就业企业的补贴支持。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城乡社会保障接轨机制。加快推进多层次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健全城乡统一的重大疾病救助制度,推动城乡医疗保障加快并轨。积极推进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探索建立多种参保标准、城乡居民自愿选择的参保机制,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统一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补偿บ力度,加强对特困群众的医疗救助、救灾救助、帮困助学,全力保障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

(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建立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保障农民应有权益、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划分,消除依附在户籍上的城乡差别政策。

建立农村牧区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在保障农牧民土地承包权益和基本收入的前提下,支持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试点探索集体以土地入股方式发展股份合作经济或参与项目开发。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规范农村牧区宅基地和空闲土地管理,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试点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置换工作,盘活农村土地资源,通过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方式加快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实现土地增值和滚动开发。积极协调对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农村住房颁发房屋产权证,鼓励农牧民退出宅基地,用以新增耕地或建设用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对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可给予购房补贴或享受同等经济适用住房优惠政策。

建立城乡协调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引导和鼓励试点地区开展村改居工作,逐步撤销村组建制,成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社区居委会,实行行政管理与集体经济、公共服务两分离。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保障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开支。借助政府机构改革,积极加强工业经济、城市建设管理、招商引资部门和苏木镇、街道工作力量,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基层调解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开展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妥善处理好各类社会矛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