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之研究》对当今体育的启示和意义范文5篇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今天的小编为您精心挑选了几篇关于《体育之研究》对当今体育的启示和意义的优秀范文,感兴趣的快来和小编一起学习吧!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对你有帮助!
《体育之研究》对当今体育的启示和意义一
本文以学校体育为切入点,对毛泽东同志《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有关学校体育的观点和思想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1 《体育之研究》中的学校体育思想
1.1 身体健康是第一位
“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2]。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认为身体健康应该是处于首要位置的,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健康那么其他任何事情都将变得毫无意义,也即文章中谈到的“无体是无德智也”。
1.2 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并重”
毛泽东认为人们不能充分的认识到参与体育运动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大多数情况下学校重“智育”轻“体育”,这也是导致今天学生体质日益下降、肥胖率居高不下等问题的重要。所以毛泽东提倡体育、智育和德育“三育并重”,应该既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也重视学生身体的发育。此外还需注意的是面对不同发展时期的学生,对德育、智育和体育三者的重视程度也要有所不同:小学的时候应该更多的注重体育,中学及之后的时期应该要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并重”,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了毛泽东“关键时刻抓关键矛盾”的哲学思想。
毛泽东还对应试教育进行了批判,认为学校课程设置过多导致学生课业压力过大,感叹“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者乎?况弱者乎?”。
1.3 保证学校场地设施齐全
毛泽东说“室内光线不足,则目力受害不小;桌椅长短不合,削趾适履,则躯干受亏”。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教室的光线不足,学生的视力就会受到伤害;如果桌椅的大小不合适,就如同为了适应鞋子的大小而把脚指头砍掉一样,学生的身体就会受到损伤。同样学校场地设施、体育器材等是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物质基础不足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就会受到限制,所以要想发展学校体育就应该首先保证学校的配套设施齐全。
1.4 培养学生主观兴趣所在
“故愚观现今之体育,率多有形式而无实质”。毛泽东认为大多数人不能够从参与体育中获益,不是因为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足,也不是因为学校体育课开展的不够,而是因为没有发现正确的进行体育教学或体育训练的方法,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教学却很少能够取得实质效果。
毛泽东在文章中也对人们不喜欢体育运动进行了分析,认为人们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最主要的症结在于个人的主观原因,那么要想更好的发展体育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也就是毛泽东在文章中所提出的——“动其主观”。
1.5 实现“终身体育”
“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毛泽东认为运动和其他事情一样“宜有恒”,只有坚持进行体育运动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这其中学校体育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需要体育教师在教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孩子们运动爱好的养成,近而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2 《体育之研究》中学校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
2.1 学校体育应该树立“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三育并重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们生长发育的黄金时间,这一时期不应该片面的追求智力教育,也应该意识到体育对于其成长发展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大脑正常发育,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反观现今社会上的一些学校早就已经偏离这一主旨,甚至部分学校的学校体育已经仅仅沦为一种形式[3]。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所有事情都应该持之以恒,体育运动也应该如此。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就应该坚持到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终身体育”。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动爱好和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目标,从而受益终生。
2.2 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升教学的质量,一方面需要保证日常的体育经费支出,在硬件设施方面加大投入。体育场地设施作为开展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拥有完备的体育场地设施才能够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进而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等目标。
此外还应该培养学生们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观兴趣。“兴味者运动之始,快乐者运动之终,兴味生于进行,快乐生于结果”,毛泽东明确指出了兴趣对于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学校应该改进现有的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3 堅持合理的教学改革
“吾国学制,课程多于牛毛”,可见毛泽东同志已经意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他也了谈到减负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尝试着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革,政府等相关主导部门也对应出台了一些政策,从相关文件中不难看出为学生减负,增加运动时间的倾向,以保证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改革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不仅仅要改革现有的学校体育思想和观念,还应该从师资力量配备、课程管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校管理等多方面多层次推进改革,促进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
3 结语
学校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优良品质的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也发挥着独特作用,所以学校教育应该坚持德、智、体三育并重共同发展。坚持: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对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发展大的方向。认真学习和领会、深入思考和研究毛泽东体育思想,对当下学校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之研究》对当今体育的启示和意义二
目前我国的主流体育项目成绩相对落后,但是我们不要灰心,要有信心。最近足球圈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是2022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能否顺利的进入到12强,先别论国足能否进入到世界杯决赛圈,从亚洲区40强进入12强之路就已经如此崎岖如此坎坷,小组第一不可能,要争成绩更好的小组第二名,就是这个第二名也是难上加难,还要看其他小组第二名的成绩。这个时候很多球迷就又开始吐槽国足了,各种吐槽从来没有停止过,那中国足球有可能触底反弹吗?同时我们的很多项目都面临相对落后的局面,如男篮、男排、田径、游泳等能够突飞猛进吗?我们这些项目跟世界高水平的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能够有“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的信念,相信我们也能够取得较高的体育成就,那我们如何从落后的局面迎面赶超呢?各行各业人才的希望都在青少年,体育也一样,体育的人才也是在青少年,目前我国的小学初中体育课都在大力的普及体育的基础教学,以及各个项目的教学推广,体育考试也纳入到了中考的范围内,并且分值逐渐的增加,基础体育在小学和初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普及。但是到了高中,高考成绩不包括体育科目,所以在高中,体育便不被重视,体育课被占用,甚至到了高三可能就不会出现体育课了,体育学习出现空白,体育人才也随之断档。也就是3000万左右的高中学生突然不学习体育了,这么庞大的体育基础突然没了,注册的职业运动员依然是有限的几万人,大树没有发达的根系,如何能够枝繁叶茂?我们要求男足出成绩,要求男篮出成绩,几万人的基础跟几百上千万人的基础PK,就跟小孩跟大人掰手腕,这如何能掰得过?所以我们不要再吐槽男足、男篮了,不是球员们不尽力,只是他们的能力已经如此了,不能再做过高的要求了!
如果高中阶段把体育纳入到高考当中,那么体育学习就不会断档,体育课程除了基础的力量、耐力、爆发力基础科目外,可不可以进一步的分项目进行学习,比如按照学生的爱好进行学习,按照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项目进行相对专业的学习,高考考试包括基础考试和项目考试,这样让学生的体育学习延续,为大学体育学习做好铺垫,那么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在进行体育学习,我们三千万的学生基础就有了,未来从事职业体育的数量也会增加,我们的体育水平也有可能逐步的提高,那会我们整个的体育也就该出成绩了!
所以高中体育纳入到高考中,迫在眉睫!虽然“吾生而弱乎”,但是“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相信中国体育会越来越好!最后预祝考生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十年寒窗苦读,今朝金榜题名,考生们加油!
《体育之研究》对当今体育的启示和意义三
好的作品,不分古今中外。《体育之研究》即为一例。 1917年4月1日,24岁的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这是发表的第一篇体育论文,也是不可多得的一篇体育文化珍宝。《体育之研究》全文6千余字,分释体育、体育在吾人之位置、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体育之效、不好运动之原因、运动方法贵少、运动应注意之项、运动一得之商榷共计8个部分。最后,还描述了一套自编的体育锻炼方法。在这篇论文中,博采古今中外哲学思想的某些长处,融会贯通,因而使对体育的研究建筑在近代科学基础之上。 《体育之研究》在我心目中,堪称体育论文之绝世经典。青年对“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之现象深表忧虑;对“教者若特设此繁重之课,以困学生,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有不受者则罚之”等现象深表愤慨。因此,青年时代的就清楚地发出了“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其精神随之”的豪言壮语,并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四大作用和“盖此事不重言谈,重在实行”、“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从古至今,可称得上英雄的必是文武兼备者。比如周瑜“雄姿勃发,羽扇纶巾”,孙策“猛锐盖世,决胜疆场,又常与周瑜、大小乔共读书”。以及《体育之研究》中提到的“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清之初世,颜习斋、李刚主文而兼武”等等。 在信息化的今天,许多青少年习惯于“动动鼠标,周游世界”的生活方式,他们头脑聪明,但体格状况令人很担忧。他们的家长根本不关注体与德的培养与教育,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送他们的孩子去学美术、弹钢琴、学英语等。其弊端,体现这些青少年“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喘,涉水则脚痉”。身体不够强壮,意志不够坚强,精力也不堪重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望子成龙的家长面前,是不是很苍白无力呢?只有他们知道! 《体育之研究》虽诞生于92年前,今天重读它,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体育之研究》所倡导的是一种历史的清醒,青年写此文是要用体育“救国救民”,如今我们要用体育“富国强民”。它对体育的透彻阐释,恰似一股清泉,呼唤我们对体育的重新解读,体育要回归生活,回归现实,回归全民,回归“&r°dquo;和“人性”的有机结合。 斯人已逝,斯人体育之言犹在耳。写此短文,以示鄙人之见:反对重文轻武,重申学校必须“三育”并垂。 看了这部电视剧后,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仅因为其中曲折的剧情让我赞叹,感慨,更是为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感到敬佩,为他敢作敢为的精神深深打动,为他的一腔爱国的热忱所深深鼓舞,为他敢于冲破旧势力、旧习俗的精神所折服。又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无意间读了他于1925年写的“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虽然这首诗距离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已过数载,但其中依然有着许许多多具有必然性的历史的神秘联系,它让我想起了数个晚上看到《恰同学少年》的每一集,每一个细节,以及大家激烈讨论的每一个小论点,都让我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最近炒的很热的韩剧,什么超女快男,什么著名的歌星演唱会,与之相比真是相形见拙,央视所播放的这部积极性上的电视剧,其中的教育意义是难以衡量的!让我们对一代伟人又有了新的认识。还记得他们高声朗读《少年中国说》的情景吗?多么的振奋人心啊!他们将袭击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将改造国民民运当做自己的责任,他们意气风发,激扬文字,奋发图强,这样的场景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让我们多了一些学习的榜样,在那时,我们是一个多么贫穷的时代啊!倘若没有他们那样的有志之士,我们又将如何让强大与发达!简朲为修身之本,我清楚地记得蔡和森和刘俊卿,王子鹏那次因为吃饭而引发的争吵,他们两个把饭倒了本无关蔡和森的事,但他却愤怒了,因为他关心的是有多少人在忍受饥饿啊!他捡起了剩饭,没有多说什么,那时我心头一怔,泪水打湿了我的眼眶,恰好这时徐特立老师走了过来,他无声地拿起那半地窝头,同蔡和森一同吃起来,所有的学生都被感动了,徐老师用无言的批评让刘俊卿无地自容,这也许是言传身教吧!伟大的老师,伟大的学生! 我叹言,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再回首看看我们现在,那些“名副其实”的教授们,出书,找兼职,搞不好在什么时候又弄个论文造假!韩国的文学教授称中国汉字是他们发明的,这不是很自欺欺人的例子吗?他们少了师德却多了一份谋利之心,现代教育的丑陋,现实啊!对比杨昌济,孔昭绶,这难道不应该让我们这群未来的人民教师顿悟吗?十年树木,拜年树人,千秋大业,教育为本,作为未来的园丁,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也许有些事情我们不得不承认,时代的差距,伟大与普通人不同,造就世界只能有一个,一个蔡和森,一个徐特立,不喜欢数理化,他的老师们因材施教,不强迫他,知道他喜欢读书,把图书馆的钥匙给他,让他随时博览群书,看了这些,我迷惑了!当今的教育,我们不得不有所思,有所想,有所不想为之为!我算是同龄人中的'幸运儿,早早步入了大学行列,没有经历高中的高考伤痛,可是那些并不想我一般的学生,要经历高考残酷的折磨,他们敢应试教育说“不”吗?他们敢抛下数理化生不学吗?不能!太多的竞争让他们背负了太多的压力!这简直是对人的摧残,是对现代教育的侮辱!可我们不是,我们只是普通的学生,我们害怕社会的漩涡! 清楚的记得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后,大家一起组织冬泳,那种场面与当代的年轻人并没有相隔多少,倒好像是我们追不上他们的步伐,因为一次小小的聚会大家正式成立了新青年团体,还制定了三不原则,第三条:不准谈恋爱。这一条深深刺伤了斯咏的心,那个怀春少女,希望遇见一段难忘的爱情?可是却与众不同,他心系的是天下百姓,而不是寻常的儿女私情。 一叹而息!呜呼!夕阳残照下,湘江北去!问苍茫大地间的呼喊响彻橘子洲头,多么豪迈的语气!此时此刻,我们似乎都沉浸在那种激情的岁月,久久不能释怀。 正因为有了一师那群优秀的青年,才有了现在富强的中国,我们身为一师足额生,要继承的精神也是育国育民!我们不可能是,但我们依然可以做得更好! 今天,我们已然是大学生的一员,只要我们敢作敢为,那我们一定能为祖国的建设增光添彩!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们是青少年,将来我们定会雄于地球,我们的国家定会雄于地球。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片段是在太多,完全无法用语言全部描述出来,只能慢慢的体会。 美哉中化为少年,他日神州竟风流!
《体育之研究》对当今体育的启示和意义四
《体育之研究》发表于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毛泽东当时所署的笔名为“二十八画生”。青年毛泽东对“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在《体》文中,毛泽东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四大作用,同时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的思想,奠定了毛泽东体育思想、教育思想的基础。
此次座谈会由文汇报社和上海市体育局主办。来自体育、教育、历史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上海市教委体育教研室的研究员、上海市中小学校长代表共聚一堂,重读毛泽东同志的《体育之研究》一文,畅谈这篇著名论文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深远影响,探讨该文对提高我国国民体质的现实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的孙麒麟教授指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许多青少年习惯于“动动鼠标、周游世界&rdqu☢o;的生活方式,他们头脑聪明,但体能状况却令人担忧。他认为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精髓在于“落实”,如何落实相关的文件和政策,如何让全社会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立体的”体育锻炼体系,“是我们目前的头等大事”。
刘翔的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的季浏认为,《体育之研究》将个人的锻炼与全体国民的健康联系起来,具有全民体育的特征。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健康,将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教学作为首要任务,反对只注重拿金牌的锦标主义。此外,他还呼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增强国民体质。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表示,《体育之研究》是一种“历史的提醒”,毛泽东写此文时是要用体育“救国救民”,如今我们要用体育“富国强民”。《体育之研究》中对体育本义的透彻阐释,恰似“一股清泉”呼唤着我们对于体育的重新解读,体育要回归人性,回归生活,这也可以加深我们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解。《体育之研究》虽诞生于90年前,是青年毛泽东“对现实的担忧和负责”,但它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指引我们搞好体育工作,增强国民体质。
《体育之研究》对当今体育的启示和意义五
为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切实关心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加大助学救助力度,搞好向贫困学生送温暖活✪动,推进和谐学校建设,本月我校成功开展了一次“节约零花钱、关爱贫困生”扶贫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营造热心助学的良好氛围。
我校召开三个专题工作会议,即班子会、全体教师会、班干部会,使全校师生思想统一、使扶贫助学观念深入人心。少先队辅导员在间操时间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同时,通过校园ช张贴、国旗下演讲、板报等形式发出“节约零花钱 关爱贫困生”扶困助学活动倡议,激发学生献爱心的热情,营造扶困助学的良好氛围,争取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理解与参与。
二、精心组织,开展扶贫助学捐赠活动。
我校的“扶贫助学献爱心”捐赠活动得到师生的积极响应,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们以教研组为单位,踊跃捐赠物品。在本次捐赠活动中,涌现出许多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我们将捐赠的物品整理好分给学校的贫困学生。
三、热心助学,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
为了充分发挥捐赠物品的作用,带动我校扶贫助学工作的开展,我校认真开展摸排,到贫困学生家走访慰问,在全校范围内确定了34名贫困生,每生给予200元资助和一些生活用品,对他们表示一点关心,携手与他们共度难关。
本次扶贫助学活动,因为宣传到位、组织得力,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建立学校爱心基金,并在学生中开展互助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使困难学生在生活上、精神上、学习上得到集体的关心和帮助。
今天,我要去素质教育中心。我所在的小组是匹诺考古小组。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老师对我们说了一些注意事项后,就带我们去了素质教育中心。
匹诺考古小组的老师发给我们一个小盒子,又让我们每人拿了一个用木头做的大盒子。我们把小盒子打开,里面有一个像豆腐块似的东西。老师说那就是石膏,我们今天要得到的恐龙就在这个石膏里面。老师还发给同学们一个竹签,并告诉同学们它只能用来挖,不能用来凿。老师又给我们一个刷子,并严肃的说明刷子不可以来刷石膏,因为那样会扬起灰尘。它只能用来清洗刚刚挖出的恐龙。
“考古”开始了,我们拿着竹签使劲的挖着,旁边的李佳林忍不住凿了两下,谁知石膏没凿下多少,倒被老师训斥了一番。我悄悄的抱怨着,这样一点点的挖,得挖到猪年马月?但是,我马上想到了办法:老师只说不许凿,没说不许掰啊,可是石膏太硬了,直接掰,很难掰断。于是,聪明的我先从石膏上像开矿一样,开了一个贯通整个石膏块的大坑,再Σ用手在大坑的地方使劲一掰,嘿!石膏裂成了两半,恐龙的半个脑袋露了出来。接着我使劲的从龙头处挖了起来,渐渐的龙的半个身子探了出来。我在非常的高兴。接着老师让挖完恐龙的同学取一个水盆,往里面灌上水,再把恐龙放进水里用刷子刷。
我的恐龙就这样完成了。完成后,老师带我们去顶楼影视厅看了一部电影《猫狗大战》,接着就去吃午饭了。
饭后,我们坐上旅游车去了农村的一个植物园。这个植物园很热还很潮湿,同学们开始抱怨,想换一个地方。但当大家看到形状各异的植物时,不禁被吸引住了。里面有香蕉树、仙人球、君子兰……等多种热带植物。难怪植物园里的空气那么潮湿,原来里面都是热带植物,所以才这样啊。
这就是我们素质教育中心的活动,你们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