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理论研讨-从看比例到看结构

时间:2025-01-14 06:22: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战役理论研讨-从看比例到看结构

文章标题:战役理论研讨-从看比例到看结构

当我们讲到军事哲学革命时,自然要涉及到如何用新的哲学观,来谋划信息时代的军队建设,思考信息时代的战争指导。

系统对抗、体系对抗,平台中心战正在转向网络中心战。这已经成为学术界对现代战争的一种共识。

系统对抗,带来了作战思想的变化——“信息破袭战”、“结构破坏战”,提到了军事学术的前沿。

其实,早在1987年,我军在开展战役理论研讨活动中,就有人提出了“结构破坏战”设想。设想强调以打击敌系统节点,瘫痪敌系统,使之丧失作战功能。可惜,我们的理论专家只提出了一个完美的概念,却没有追踪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继续作深入研究。今天,当我们来探讨体系对抗、系统对抗时,有必要重新沿着“结构破坏战”的思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向前迈进。

以往的战争,作战指导注重于军队数量比例的优势。《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讲的“十则围之”,是指以绝对优势兵力,追求战役、战斗的“全胜”;拿破仑乃至历史上的许多军事家,都把“集中优势兵力”,当作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作为重要的军事原则。这里讲的优势兵力,都是从数量比例的角度来讲的。信息化战争时代,思考求胜之法,不仅要看双方的数量比例(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的数♒量比例),更要看双方军事系统结构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灵活性。

所谓结构,是指一个系统内部诸要素,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方式。世界上有不少事物,虽然内部的要素比例相同,但因排列组合不同,质量也就根本不同。最常用的例证就是金钢石和石墨,两种物质虽然都是由相同的碳原子所构成,只因为排列组合不同,结果前者硬度为十,后者硬度为一。可以看出,两个事物内部既使有同样的要ว素、同样的要素比例,若排列组合各异,必会形成不同质的事物,产生不同的功能。军队也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所拥有的飞机坦克远比德国多,但德国率先完成了军事体制改革,实行了新的作战编组,形成了“闪击战”的巨大突击力。

看结构的方法比看比例的方法,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方法。当然,看比例也很重要。通过了解系统中各要素的数量比例,就可以知道各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反过来说,不掌握系统中各要素的数量比例,就无法对所研究系统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具体描述,于是也就不便看清系统的实质。不过,数量比例还不能反映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要弄清系统中诸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判断各要素的数量比例是否恰当,并使之合理化、最优化,非得从整体上对系统结构进行分析不可。

在人类认识史上,从看比例到看结构,是认识方法上的一大革命。在古代,人们对客观事物只能作笼统描述。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分化,人们学会了对事物内部的要素进行具体分析。掌握对立双方的数量比例,是研究分析对立面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客观事物不止包含一个对立面,而是个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多种关系并存的复合体,于是渐渐学会了从总体上进行结构分析的方法。

在新军事变革中,军队转型,重要的是结构重组。结构力已经成为战斗力技术构成中的突出要素,看结构比看比例更重要。看比例,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看结构,是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对于一般不太复杂的系统是适用的,我们可以循次前进,把握事物的性质。对于复杂系统,这一方法便不适用了,只有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即看结构的方法,才能正确地把握和处理。在古代军队中,甚至到机械化军队前期,军事技术、装备水平还相对简单,军队的编组形式大体处于版块化阶段。军事家只看数量比例,甚至只看对抗双方建制单位的数量比例(如几个师几个团,对敌几个师几个团),就能下决心、作对策、预见胜负。

后工业时代,大科学、大工程、大系统的出现,催生了系统管理方法,即看结构的方法。比如宇航工程、“神六”上天,技术因素繁多、比例复杂,用看比例的方法,便会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只有从大系统的最佳结构出发,去安排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各种资源,才能整体协调,高屋建瓴。同样,这时的军队走向系统集成与融合,武器装备出现多样化、复杂化。数量比例已经难以反映制胜规律,军事家必ผ须注重研究敌我双方的力量结构。

从看比例着眼,遵从的是事物“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认识路线。值得注意的是,事物由量变引起质变,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即渐变阶段和突变阶段。在渐变阶段中,要经过量变中的部分质变;在突变阶段,有一个时限不等的“飞跃区”;突变的实现,必须以一定 Ü量变的积累为基础。这样,过程时间长,付出的代价必然高。而且,在没有其他偶然因素介入的情况下,结果只有一个。这一认识路线表现在军事斗争中,劣势之军要战胜优势之军,需要先创造一个个局部优势,争取一个个战役战斗的胜利,积小胜为大胜,逐步实现战略全局的优劣转换,然后再实施战略决战,彻底打败对方。

从看结构着眼,遵从的是“通过改变结构促使事物质变”的认识路线。循着这条认识路线前进,不需要经过渐变阶段,既可直接完成事物的质变。相对于质变的结果来说,这个过程时间短、代价低。同时,又因系统的结构方式、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有多种多样,所以可以变化出多种多样的结果。用这一认识路线指导战争,不仅投入少、效益高,而且会使战略与策略更具有灵活性和弹性。美军从提出“五环打击理论”,到“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问世,都是基于结构破坏的思想。

当然,就一般哲学原则讲,在一个物质系统中,由量变引起质变,是一种纵向的发展变化;由结构改变引起质变,是一种横向的发展变化。两种质变方式相辅相成,不可截然分ณ离,不可或缺。在战争形态转变期,“昨日战争夕阳的余晖尚存,明日战争朝阳的曙光已现”,我们在战争指导上,既需要由改变结构谋质变、求胜算,又需要由增加量变谋质变、求胜算。不过,前者的价值,愈来愈重于后者——正确的认识路线是科学思谋定策的关键所在。

《战役理论研讨-从看比例到看结构》来源于范文网网,欢迎阅读战役理论研讨-从看比例到看结构。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