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旱灾心得体会:由旱灾想到的……

时间:2024-12-26 02:07:2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每天早上,打开电脑便习惯看看国内国际新闻,最近,“干旱”二字频繁出现在各个大小网页最醒目的位置,看着那一片片干裂的黄土地,那些一个个干涸的井,那些端着浑浊的水的小朋友,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禁想问,中国怎么了?世界怎么了?冬天一下雪就是雪灾,不下雨便是旱灾,一下雨便成洪灾。不是这边地震,就是那边海啸,要么就是火山爆发。

重庆前几天下了两场大雨,算是狠狠的减低了旱情,看新闻才知道,最初的雨并不大,加上人工协作,雨水才大了起来。广西、云南、贵州确实无雨,要么极小的雨,旱情仍将继续,从不干涸的海子枯了,挖了165米才挖出水来,四处都是专家帮忙找水,当然,本地居民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四处找水了……

写到这里,想到某次与同事们讨论打雷,我说自己并不怕打雷,从小见得惯了。此话并未放大,我的确不怕打雷,很简单,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烧砖那年的夏天,天色暗下来,我们将所有东西收拾进屋,闪电便跟随而至,雷声轰鸣,一家人就这样站在屋檐下,看着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很是好看。记得老爸说了一句:这雨下得及时啊。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人,也许并不喜欢下雨,下雨天意味着不能穿好看的皮鞋,雨水一泡就容易坏,也不能展示美丽的衣服,雨伞遮挡着美丽的脸蛋,也许还会农花精致的妆容……

真的只有农村生活过的孩子,才知道下雨对于农民来说,是多么多么重要。耕地浇灌、人畜吃喝、日常用水。几乎每一件农事,都牵扯到水。

不比得城市,有一拧开龙头便沸腾的自来水,农民吃水靠井,浇灌靠湖塘,一旦发生旱情,便处处受牵制。

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古至今大多靠天吃饭,这靠天,基本也大部分指的就是水,可中国水利工程从古至今,一做再做,仍无法满足农民需要。一旦发生旱情,轻则吃水不便,浇灌靠抽水,收成大减อ,重则颗粒无收,更严重者渴死牲畜、来年无望……

记忆深刻的一年,是小学,不记得是九几年,那年旱情很重,原本十来米深的水库每天被几根大管子鼓动着柴油机抽水,直到见底。自挖掘起百年不曾干涸的大湾水井也见了底,以前小娃手臂粗的一股水,变成儿童小手指还小的水,每天下午,妈妈便叫上我和弟弟,先接点水把脚洗干净,再沿着石阶下井,拿着勺子,朝水井中间的一个小洞舀水,然后一瓢一瓢的往桶里倒,大半个小时,才能将水桶装满,然后换另一家的小孩下去。☪幸好,这水质非常好,即便是干旱,仍是清凉,勉强够村子里的人用。

早上起得早的,还可以直接放桶下去,一会就是慢慢两桶,顶多无趟,水就见底了,而往年,水井一向是不断向外冒水的。

后来大家觉得这也不是办法,想到我家斜对面还有一口井,没老井的水甘甜,但水质仍是很好,荒废了好几年,不知道还有没有水。

那天,找了一个会看井的师傅研究了一番,觉得这口井底层很好,不会缺水,于是院子里找了几个留守的主要劳动力——男子,将井口杂草除去,将井中的污水全部打出,并用不断冒出的水好好清洗了一下井四壁,包括井底……忙活了一个下午,第二天清早,便看见井水突突往外冒,这下算是解决了缺水问题。

但是,那年抽水太过厉害,田里成本高了不少,不能蓄满水,田里也没法养鱼,收成大大减少。但是,那年粮食价格却并不见涨……

记得我年中学时,大米便是一块一斤,如今十年过去了,也不过涨到一块四五,好一点的一块七八,鸡蛋那个时候是五毛一个,现在土鸡蛋也不过七八毛一个。唯一上涨的,是蔬菜,可是,那不关大多农民的事,种蔬菜的,不过是那些城郊,或者那些专门划分出来的蔬菜基地。即便如此,赚钱的仍不是农民,而是那些中间商。但工业产品大多已经翻了好几番,尤其衣服鞋袜,一年一个价,也许,赚钱的仍是中间商罢。

可是:

农产品,永远是大家觉得就应该那么便宜,尤其粮食,成本再怎么提高,产品价格十年如一日。

农民,永远是中国最无奈的人群,最被忽视的群体。

不能享受市民的福利,医保养老也是今年才推出的,其♋力度远远不如城市高,最大的区别,是选举权,以前四个农民的票,抵一个城里人的票,虽然今年改成一™比一,但新闻仍大报道而特报道,报道的点在哪里??我很好奇,真的很好奇。不应该么?以前大家都拥挤着农转非,看到如今农民退耕还林,压榨了千年的农业税终于不用交了,还有一笔钱分发,便觉得农村户口好啊,云云,懂个屁!好不见你去农村,去试试暴雨的天,带着斗笠批着蓑衣插秧,试试酷热的天,冒着烈日掰包谷收稻子,试试大清早起来煮猪 食,一煮一两个钟头,烧稻谷弄一身的灰,拧着几十斤重的桶喂猪,然后上山捡柴、割牛草、收猪草、春耕秋收……即便累得要死要活,收入也不过就那么一点,连孩子学费都不够。

真的深入体验过,你就知道,农村一点也不好,完全没有诗意,有的就是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酸,那些所谓的农村改革,不过是针对平原地带,本来那些地方就不穷,山地农村,永难出头。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