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正常的傻瓜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

时间:2025-01-13 07:02:1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生活就是在不停的做决定不停的去实践,不停的选择中一分一秒一天天的度过,在作决策的时候,我们总是力求做到理性,以尽可能地最大化我们的收益。那么,如何成为一名理性的决策者呢?关于《别做正常的傻瓜》这本书其实就是在分析了人们常见的各种心理状态和误区,下面是为大家整理了别做正常的傻瓜读后感1000字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别做正常的傻瓜读后感1000字篇一

这本书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奚恺元06年的作品,黄明教授在行为金融学界属于国际领军人物。而奚恺元在行为经济学界也同样占据重要位置。这本书其实早就听说了。不过,由于自己对于流行的通俗读物兴趣不是很大。所以一直也没有在网上去找是否有**地址。而在图书馆或者书店也没有发现,所以一直以来未曾读过这本书。前不久由于偶然的机会,这本书在论坛中的显要位置出现,一时心血来潮,就**下来稍作一观。

未曾想看了几页,就被书中的分析描述所吸引。这以前对于我而言,是难得一见的。也许是因为本书所讲述的“行为决策”是我所感兴趣的内容)记得以前曾经流行过的《魔鬼经济学》,我只翻阅过几页,就没有兴趣再往下翻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再看。可能完整地看完的只有托马斯.谢林的《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不过,谢林作为一个不用数学模型就可以把博弈论的思想表达透彻的少数几个天才之一。也许,经济学模型并非一定要用数学模型,其实语言文字或者其他符号语言也可以成为模型的基本组成元素。

《别做正常的傻瓜》全书基本上是通过对于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些事例的描述,来反映行为决策理论的一些内容。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人们通常在生活中由于一些认知偏差,导致一些错误决策的产生。而同时又告诫人们如何避免这些认知偏差的发生。“换位法”就是通常被采取的手段之一。而通常人们都是会产生认知偏差的,没有多少人能够时时刻刻保持理性认知。当然,我也不例外。正如Stataman曾经说过的“People in standard finance are rational,but people in behavior finance are normal.”

本书的几个部分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人在决策中出现的偏差。前三章主要是描述了人们在投资或者购买中作出的非理性决策,并解释了背后存在的原因。例如,一元钱原本 ϡ是完全可以替代✞的,不过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原因,导致人们在心理账户中对于一元钱作出不同的评价。而自己辛苦赚来的和靠ค彩票获得的,感受程度也不一样,花费的速度也不可以同日而语。Thaler曾经提出的“交易效用偏见”也反映了人们的决策会经常受到一些无关参考值的影响,这也是人们会经常买一些没有价值的物品回去的原因。而比例偏见也是与此类似。

而本书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关于“损失厌恶”和“直接推断”的描述。在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这两处是比较吸引我的地方。当然由“损失厌恶”就会引出“禀赋效应”和“现状偏见”。当然在谈及“损失厌恶”的那一章中,奚恺元还提到了“语义效应”,在舍夫林的《行为公司金融》中又看到了与此有关的两个名词:“狭义框架效应”,指的是当人们同时面临收益或者亏损的可能性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采取风险规避的行为。“确定损失性厌恶”指的是人们尽管面临的形势不利,但他们还是选择了风险,希望打破不利的局面。而直接推断大体上包括典型推断法,可获得性推断法,锚定与调整型推断法,情感型推断法等等。

书中还提出了比较有趣的”奚氏相亲原则”也算是比较评价的一个运用。并且对于两者的类型的不同,给出了不同的建议措施。最后一章对于礼物赠送的描述其实也算是对于本书的一个总结。其实原理基本上都涵盖在书中的前述各章之中。

当然,由于奚恺元教授是华人,所以他的作品就可以避免了英文原著被翻译之后所可能会产生的误读。也许这也是这本书能够吸引我的原因之一。而其他的书籍,只要有英文原著的,我通常还是喜欢看英文原著。他能够用通俗的语言把经济学原理描述的很清楚。在此之前,我觉得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斯蒂格勒,他的《经济学家和说教者》以及《知识分子与市场》是经济学散文中的佳作。希望以后还能看到奚教授的新作品。

别做正常的傻瓜读后感1000字篇二

"你正常吗?你理性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决策,小到今晚做什么菜,看什么电影,大到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什么样的人结婚,或者投资什么样的股票等等。在作决策的时候,我们总是力求做到理性,以尽可能地最大化我们的收益。那么,如何成ถ为一名理性的决策者呢?一名理性的决策者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呢?"这是本书前言里,作者提出的问题。

反观自己,在做很多决策的时候都是随性而为,喜欢就去做,不喜欢就不做了。从来没与考虑过什么利益、成本、支出、收益这些。所以,走了不少弯路。

本书通过一些简单又贴近工作和生活的例子,分析了人们常见的各种心理状态和误区,比如:心理账户设置、合算偏见、沉没成本、适应性等等,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思维习惯时时控制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很多不理智、不靠谱的决策。

作者基本上都是借助了一些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例子,向读者说明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决策理性实在是非常有限,我们或多或少都做过几次“傻瓜”,此外本书也解答了读者不少困惑,比如以前一直为如何送礼犯愁,作者却能以简单浅显的阐述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读过之后感觉收获颇丰。

当然,不同的心理状态也是一把双刃剑,有不好的一面,就有好的一面。如果可以加以运用,工作和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所以,本书作者用了12章的篇幅来从不同方面介绍人们在投资、购买、经营等诸多决策中可能陷入的误区或发生的偏差,描述人们在这些活动中经常发生的欠理性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用最后2章的内容来关注人们的主观幸福,介绍了16种在财富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自己或他人幸福的妙方。

很有趣、好读、好懂又可以时常将原理运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本书。

这本书很小也很薄,但是读起来却非常有趣。不属于大手笔制作,但是这道家常小菜做得也还可口。

传统智慧 和 理性 往往是 经验主义的。所以我们常常不自觉犯各种 经验判断的小错误。生活里、工作中比比皆是。

如果说魔鬼经济学用了另类的视角来解读很多经济现象,那末这本书会告诉你:你的脑子里其实有一个小糊涂虫,它常常在潜意识里左右你。

有时间可以看一看。

别做正常的傻瓜读后感1000字篇三

看完了这本关于行为决策学的书《别做正常的傻瓜》,不过这个书名确实让人以为只是一种讲故事的书,而不会讲任何理论的依据,不过翻开看之后才发现,是和《判断与决策》类似的叙述方式的----以理论调查为依据的。

前面的内容和我看的《判断与决策》相类似,♪只是稍微的做了下总结,不过还好,还是有些让我一亮的地方,就是最后的两章:关于比较评价和单独评价与送礼的方法。

比较评价和单独评价:

正常人在单独判断时往往会被那些容易评价担不是特别重要的特征所影响,从而做出失误之举。什么意思呢,比如你在买电脑的时候,第一种是向同学买二手的,那么这种买卖属于单独评价,对于重量、性能的属性,因为他们无法比较,所以不知道到底是好是坏,而对于是否破损之类的,是属于容易评价的,因为他们一看就清楚了。那么我们的评价会倾向于这个容易评价的而不是重要的特征。那么如何不失误呢,最好找找看网上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才是。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受极端情况的影响,由于对产品的性能不了解,只能听取旁边人的自己的想法,从而做出忽视基于大样本的更科学可靠的统计数据的行为来。

送礼的方法:

送礼该如何送呢,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这个方法。书中提出了几个原则。

1. 在送礼物的时候,一个礼物到底值多少钱虽然重要,但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重要,你更要关注的是这个礼物在它所属的类别是不是昂贵。比如你送400元的围巾比送500元的衣服要好,虽然400元比500元少,为什么呢?因为普遍围巾不会这么贵感觉送的贵,而衣服不会这么便宜,感觉你送的很便宜。

2. 最好的礼物应该能够用不掉、吃不掉、送不掉也扔不掉。

3. 送礼应该根据收礼的人的习惯来送。最好把人们想买却不舍得买或者想买却不好意思买的东西送给别人做礼物或作为奖励。

4. 送礼不应该让受礼的人选择。

5. 送礼应该让受礼的人提前知道,这样能让他有种期待的快乐。不过惊喜也是总快乐,但是这种快乐的时间不会很长,因为人们对于快乐有种适应性。

6. 一次送礼不如分开两次送。是因为期望效用理论,获得两次的500元的快乐的程度比一次获得1000元的快乐程度大。

嗯,总的来说,很多时候还是要多换位思考,多从经济学的角度想,不要总是依靠直觉行事。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