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代表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食品消费的发展方向。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就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认识、思路和工作重点作一些探讨。
一、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省绿色食品开发开始于1990年。但在前10多年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进展比较迟缓,全省具有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一直在不到20只的水平上徘徊,大大落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
直到20xx年,在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浙江”和省农业厅“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战略决策推动下,我们从营造发展氛围、加强体系建设、规范认证管理、提供优质服务、重视产销对接、加快市场开发等多方面入手,加大了绿色食品的开发力度,使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到今年6月底,全省已有68家生产企业累计开发蔬菜、茶叶、水果、粮油、水产品、加工食品等不同种类的绿色食品100只。
去年我省绿色食品开发的增长幅度名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可望有150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有效使用权。
我省绿色食品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事实证明,我省发展绿色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是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二是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三是较为发达的食品加工业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四是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建设绿色浙江”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两大战略决策,既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可以说,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我省绿色食品事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果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一是我省绿色食品所占的份额与我省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极幌喑啤=刂?ANlang=EN-Ugt;20xx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共计1756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046个,产品实物总量达2500万吨,年销售额597亿元,出口额8.4亿美元,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水域面积达到6670万亩。而我省绿色食品的品种、规模、生产总量无论是在全国绿色食品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在我省农产品ฝ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低。
二是缺乏带动农民能力强、示范作用大的大型绿色食品生产龙头企业,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我省已取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大多是规模比较小、实力不太强、技术含量比较低、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中、小型企业。
在全国151家国家一级重点龙头企业中,绿色食品企业有51家,超过1/3,而我省1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仅有2家申报绿色食品。这也是我省绿色食品发展近几年来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
三是绿色食品的市场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显现。绿色食品的市场价值还没有充分实现,没有真正体现优质优价,品牌效应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是部分地方对绿色食品工作重视程度和推动的力度与绿色食品在新阶段加快发展的需要还不适应,绿色食品的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绿色食品是一项促进农业提高素质和效益、增进人民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事业,需要各级政府积极给予支持和推动。
从未来发展看,绿色食品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市场需求的拉动,而现阶段,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发挥政府职能予以推动是至关重要和十分必要的。在现阶段,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非常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帮助拉动一下。
这些问题,既是绿色食品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只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加以解决,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二、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是实施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建设绿色浙江”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两大战略决策的要求最近,省农业厅厅长程渭山在谈到如何准确定位,理清思路,明确现代农业的路子时,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省委、省政府作出的‘生态立省、建设绿色浙江’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两大战略决策,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速浙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与环境、自然相协调,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认真贯彻落实这两大决策,进一步明确浙江农业的产业定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绿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这个观点,对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发展生态经济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手段。
生态省建设的内涵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绝不仅仅局限于保护生态环境,它既是一个环境概念,又是一个经济概念,还是社会概念、文化概念。这两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丰富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涵。
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增加农产品数量,解决温饱问题转变为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安全水平,提供舒适、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而发展绿色食品正是符合了这样一种潮流。
再从另一方面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省出口的农产品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而同期国外的“绿色壁垒”越筑越高。20xx年日本对进口蔬菜的检测从6项猛增到60多项,欧盟对进口茶叶的检测从6项增加到134项,标准大幅提高。
因此,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要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使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既是“生态立省、建设绿色浙江”的要求,也有利于我们从容融入国际潮流,全面适应WTO规则,进而提升我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长三角地区面积为全国陆地面积的2.2,人口为10.4,所创造的GDP却占全国的22.1。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和动力强劲的“发动机”。
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我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是必然的选择。谁能主动接轨上海,谁就有可能先一步获得机遇并快速发展。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这一战略举措,在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想我们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参与“长三角”的合作交流:一是借脑生财,即上海所拥有的科技资源包括人才优势等,能够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借船出海,即通过上海设立代理机构,为我省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出口搭建平台;三是借梯登高,即我省绿色食品企业能借上海这一平台提高其产品知名度,比如上海开世博会,发展会展业,就能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发挥其品牌优势;四是借台亮相,即上海的媒体、上海的文化产业和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通过合作使我省的绿色食品借台亮相。
三、准确定位,与日俱进,创新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思路在新形势下,我省农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从国内市场和资源自我平衡为主,到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根本性转变;三是农业管理工作发生了从抓产量增长为主到注重质量安全的战略性转变。为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对绿色食品工作的定位进行再认识。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绿色食品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领导用三句话对绿色食品工作的定位进行了归纳: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农产品的发展方向,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发展绿色食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将成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一支新兴的主导力量,是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把握机遇,创新思路,是当前绿色食品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我们至少要树立三大观念,实现三个转变来创新工作思路。一是树立大局观念,从相对独立发展转变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绿色食品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与带动农产品出口相结合,特别是与正在实施的绿色农产品行动计划相结合。
在上述结合中找准工作定位,争取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工作条件和政策环境。二是树立质量观念,从单纯追求申报数量转变为注重产业的全面发展。
质量是绿色食品工作的基本主题。在确保绿色食品申报数量的同时,突出抓好具有环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点地区,抓好以名特优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和出口产品为主的重点产品及加工企业,通过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三是树立发展观念,从偏重市场运作转变为政府引导与市场拉动相结合。
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开创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新局面一是科学规划,实现绿色食品基地规模化。目前我省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还未真正形成,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因此,加强规划指导,实行合理布局,根据科学配置、区域规模发展的原则,统筹安排,推进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根据我省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的总体要求,我们目前正在着手编制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规划,对我省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市场与国外产品竞争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绿色食品,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绿色食品,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选择一批优势绿色食品,优先规划布局,进行重点扶持,实行规模经营。
二是拉长链条,实现绿色食品经营产业化。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延长绿色食品的产业链,增加绿色食品附加值,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要抓住“立足市场需求和优势资源,确立主导产业,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商品基地,培育市场体系,辐射带动农户和依靠科技进步”等主要环节,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首先要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加快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着力培养适合当地发展、市场容量大、发展潜力大、农民又容易接受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区域性、规模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为进行产业化经营提供充足的绿色食品资源。其次,大力培育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
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是实现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衔接的纽带,是增强绿色食品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先决条件。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使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
龙头企业可以是生产加工型企业,也可以是中介组织或流通企业,它赋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三是改善条件,实现绿色食品生产环境生态化。
从1998年起,我省着力推进“碧水、蓝天、绿色”三大环保工程。5年间,省财政共支付环保贴息资金1.3亿元,推动了1250个环保项目建设,带动建设项目总投资140亿元以上,三大环保工程的总投资则高达500多亿元。
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省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5年来,我省GDP年均增长超过10,而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增反减。
中科院20xx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显示,浙江的环境指数排名西藏、海南之后,列全国第三,从而为在全国建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生态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依法治理工业污染,减少污染源,依靠科技增加有机肥和开发“绿色”农药,减少化学肥料,为开发绿色食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是积极开拓,实现绿色食品市场国际化。近几年来,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在保持20%以上增长速度的同时,绿色食品消费需求也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
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国ϟ际上类似我国绿色食品的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生产和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也在迅速扩大。
特别是国际市场对绿色食品的潜在需求十分可观。即使在发达国家,绿色食品也只占有整个食品市场销售额的2。
目前,美国42的超市经营绿色食品,年增长率在20以上。日本大约有300万到500万消费者经常购买绿色食品。
预计到20xx年,欧盟的绿色食品市场销售额将增至580亿美元,美国将增至470亿美元,而这些绿色食品将大部分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因此,绿色食品不但能在国内市场保持较强的竞争力,而且还将成为带动农产品出口的主导力量。
据统计,这几年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额一直保持40的增长速度。加入WTO之后,绿色食品的优势更加显现,也为我国绿色食品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在标准、技术、管理、贸易等方面进一步与国际相关行业接轨,中国绿色食品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使我省绿色食品真正融入国际大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五是规范市场,实现绿色食品竞争有序化。要结合整顿市场秩序,开展绿色食品的打假。
越是大发展时期,越是要做好打假的工作。加强对绿色食品的管理与监督。
要防止重申报认证,轻管理监督的倾向。要用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理念,建立绿色食品质量管理的体系。
切实加强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县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要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绿色食品的行为,推荐让广大消费者放心和市场好的名牌产品和精品。
切实保护绿色食品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全程质量监控措施,重点加强对使用绿色食品原料和生产资料企业的监督管理,对质量风险高的产品,要增加年度抽检次数,对敏感项目进行重点专项检测。
六是创新技术,实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食品,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
要在挖掘新经济增长点中培植主导产业,特别要注意抢占科技制高点,发挥后发优势,依靠自身力量或借助外力,培育一批绿色食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从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来培植绿色食品的主导产业。同时注重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建设和操作技术规程的制订。
标准是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它是品质的保证。例如,农产品中食品的品质包括基本特性要求和功能特性要求。
基本特性主要指:营养特性(化学成分、可食性)和安全卫生特性(微生物指标、污染程度等)。食品的功能特性通常指:嗜好特性、外观特性、加工特性、流通特性和简便性等。
对于不同规格的各类食品,针对以上特性要求,都有其相应的质量标准。真正做到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化。
七是拓宽领域,实现绿色食品服务社会化。绿色食品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多门学科基础理论与高新技术的应用,而且涉及到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加工、监测、储运、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组织与管理,同时也需综合协调与之相关的教育、科研、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服务。
农业部门作为绿色食品的主管部门,需要更多地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以形成合力。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推进服务的社会化。
在产业规划、生产指导、绿标申报、市场开发、质量监督、产品检测等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与农业生态县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县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优质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浙江绿色农产品行动计划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把绿色食品工作融入农业的全局性工作之中,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之中。
在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科技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立足现有基础,加快绿色农产品生产,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标准完善、管理规范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