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村、农民问题调查报告(一)

时间:2024-11-10 15:55:4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各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辉煌的成绩背后也存在有隐忧。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分化的深化,农业成了弱势产业,农民成了弱势群体,农村成了弱势地区。"当前的"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到了该采取战略性决策去解决的时候了"①。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海南省,其6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80%的土地在农村,近40%的GDP来源于农业,"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能否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村、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海南社会经济能否稳定发展,关系到海南跨越式的发展目标能否实现。为此,我们对海南的农村农民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并形成了初步的调查研究报告。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的意义及目的:

国以民为本。科学地对民情进行调查,准确的把握民情及其变化,是各级党、政部门开展工作的前提,也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完成其工作任务的基础。此次调查既是对以往海南"三农"问题解决情况的总结,又可为海南今后更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各级党政部门把握海南民情、制定和贯彻各项农村农业政策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参考。因而,做好本次的海南"三农"问题调查与研究工作意义重大。

(二)、调查内容:

1、村民民主意识情况。

2、村民的人均收入水平。

3、村民的文化素质情况。

4、村民自治组织运行情况。

5、农村社会风气情况。

6、农村的教育、卫生情况。

7、农村税费改革情况。

(三)、调查范围:

1、被调查地域:海口市长流镇,文昌市翁田镇,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万宁市长丰镇,东方市板桥镇,昌江县乌烈镇。

2、被调查对象;上述区域内18岁-60岁的村民。

(四)、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04年7月10日--7月15日,问卷设计、收集资料等。 总结成文阶段:2004年8月1日--8月20日,资料汇总统计、数据处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与总结。

(五)、调查途径:

1、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横剖研究、综合研究。

2、调查方式:以抽样调查、统计调查为主,结合实地考察。

3、调查人员:担任本次调查任务的是曾多次参与社会调查的公共管理学院2001级行政管理班10名同学。

(六)抽样方案:根据海南农村社会经济结构情况,我们选择海口市长流镇博养村、美德 村、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黎毛村、长兴村,万宁市长丰镇黄加坡村、滨湖村,东方市板桥镇中沙村、抱利村,文昌市翁田镇下田村、邦庆村,昌江县乌烈镇纳凤村、峨港村等六个镇,12个村作为代表。样本总量为310份。调查样本的选择是采取非概率配额抽样和偶遇抽样相结合,辅以重点访谈和实地观察。

1、根据上述六个乡镇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具体的样本分配为:海口市长流镇80份,文昌市翁田镇55份,东方市板桥镇55份,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40份,万宁市长丰镇40份,昌江县乌烈镇40份,

2、重点访谈也是在上述区域进行。具体分配为:海口市长流镇20人,文昌市翁田镇15人,东方市板桥镇15人,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10人。万宁市长丰镇10人,昌江县乌烈镇10人。

(七)问卷填写及回收情况:

在调查中除文化程度低者,视力不清或手脚不方便的老人由调查员询问,再由调查员填写问卷外,其他人群均由被调查者本人独立完成。在本次调查中,除部分调查问卷由于误差形成无效问卷外,有效问卷300份。占全部问卷总数的96.8%。此外,重点访谈和实地观察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二, 海南农村农民问题调查数据及现状描述

(一)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情况

1.教育情况 在问及把海南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归结于那一方面时,有25.3%的人认为问题存在于教师素质差,有26.7%的人认为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有17.0%的人认为问题主要在于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有26.0%的人认为问题主要在于学费太高,有5.0%的人选择了其它项。 2.医疗卫生情况

在"你认为海南农村的医疗条件如何"的问题上,9.3%的人表示农村的医疗条件很差,28.0% 的人表示农村的医疗条件比较差,35.0%的人表示农村的医疗条件一般,21.0%的人表示农村的医疗条件比较好,6.7%的人表示农村的医疗条件很好。

在"你在下列那种情况下才会去看病"的问题上,22.0% 的人表示患微感冒时就会去看病, 47.0%的人表示患重感冒时才会去看病,31%的人表示要在得了重感冒以上的严重疾病时才会去看病。 在"你认为目前的医药价格高吗"的问题上,27%的人表示目前的药价很高,43.7%的人表示目前的药价比较高,25.0%的人表示目前的药品价格一般,4.3%的人表示目前的药价很便宜。

(二)农村社会风气情况 在问及村民对海南农村存在的私彩和传销的态度时,19.3% 的人表示深恶痛绝,42.0% ⌘的人表示比较反感,31.0% 的人表示无所谓,10.7%的人表示可以理解。 在问及"有没有过算命的经历"时,57.0% 的人表示有过,43.0%的人表示从来没有。在针对回答有过的人设置的追加问题中,27.3%的人表示是自己主动去找人算命的,34.0% 的人表示自己是在父母的诱导下去算命的,21.7%的人表示是在朋友的劝说下去算命的,17.0%的人选择了其它项。

(三)农村村民自治工作运转情况。

为了搞清楚农村村民自治工作的运转情况,我们一方面设计了村民自治工作与满意度交互分类表(见表格 ),着重了解村民对自治工作的看法。另一方面,我们也对"村官"们进行了重点访谈,借此了解他们对村民自治工作的态度。

表格1 村民自治工作与满意度交互分类表

满意度 工作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很不满意 不清楚

依法办事 2.3% 9.0% 49.7% 20.0% 8.3% 10.7% 服务态度 5.3% 17.7% 33.0% 29.0% 12.7% 2.3% 民主管理 4.0% 11.0% 40.3% 28.7% 9.0% 7.0% (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情况

经验表明,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往往与他的学历成正比,因此,为方便问卷回答和量化分析,我们将学历作为衡量农民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所调查的具体数据见表格2。

表格 2

小学及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 大学及大学以上 比例 54.0% 26.7% 15.7% 3.6%

在农民的科技素质方面,调查显示,67.0%的农民对电脑一点都不了解,20.0%的农民接触过电脑并对其有一点认识 ,9.3%的农民能利用电脑搜寻一些科技信息,3.7%的农民能利用电脑进行网上贸易。

在"你认为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重要吗"的问题上,32.0%的农民认为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很重要,40.0%的农民认为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比较重要,20.3%的农民认为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一般,7.7%的农民表示不清楚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如何。

(五)农民收入情况 表格 3

收入组别 户数 占总户数的比重(%) 153-320元 70 23.3% 2589-7295 57 19.0%

7296以上 16 5.4% (六)农村税费改革情况

在问及村民对当前税费改革情况的满意度如何时,8.7% 的人表示很满意,21.3% 的人表示比较满意,34.0%的人表示没什么感觉,30.0%的人表示不很满意,6.0%的人表示很不满意。

在问及税费改革对自己收入的增加情况时,26.7%的人表示税费改革会使自己的收入有很大的提高,53.0%的人表示税费改革会使自己的收入有一定的提高,12.3% 的人表示税费改革不会使自己的收入增加,而有8.0%的人则表示税费改革会使自己的收入下降。 (七)农民民主意识,参政议政情况

为了能准确反映农民的民主意识,我们的问卷调查设计了衡量农民民主意识的变量,主要是农民对于参与村委会、党支部选举的必要性的看法。调查显示,22.0%的人认为参加两委很有必要,44.3% 的认为参加两委选举有一定必要,29.7%的人认为参加两委选举没什么必要,而有 4.0%的人认为参加两委选举完全没有必要。为了验证被调查者是否讲的是实话,我们在后面设计了一个相关问题即你愿意参加两委选举吗?结果显示,22.3% 的人表示很愿意,42.0%的人表示还行,30.0% 的人表示不很愿意,5.7%的人表示根本不愿意。从两个问题调查的结果的对比看,数据基本吻合,这说明被访者是在认真回答问卷,并且是反映自己的实际情况的。

三、海南农村、农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教育、卫生事业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一是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目前,海南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因此,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海口等较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具体表现为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比重较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这种现象在村小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民办教师、带课教师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传授的知识也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或许正因为如此,才会有25.3%的村民把海南农村教育问题归结于教师素质差。 第三是,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从前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6.7%的村民认为海南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确,从整体上看,海南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有的学校虽然有了,但作用却很难发挥出来。图书馆的图书几乎是摆设,难得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设备简陋,几乎不能做实验。

2.在医疗卫生方面

统计数据显示,9.3%的人表示海南农村的医疗条件很差,28.0%的人表示海南农村的医疗条件比较差,而只有6.7%的人表示海南农村的医疗条件很好。海南农村的医疗卫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凋零,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工作薄弱。 在海南农村,除了县一级的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卫生院和防疫站)比较健全外,乡和村这两级的医疗体系是极为不健全的,尤其是村一级的医疗机构十分匮乏。在我们访问的6镇12村中,只有翁田镇下田村有一个合作医疗所,但是实际上已经承包给个人。而该医疗所目前只有一位医生和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护理训练的护士。现在海南只有较少的村有合作医疗,而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在我们所调查的乡村里,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几乎完全崩溃。由于村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上处于凋零状态,寥寥无几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质量也不高,很难提供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等服务,这也使得海南农村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相当薄弱。

第二是治病费用高,农民有病不敢求医。由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农村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所有医疗费都得农民自己掏。 而受低收入和高药费(调查中,27%的人表示目前的药价很高,43.7%的人表示目前的药价比较高)的影响,农民在看病问题上相当"谨慎"。调查显示只有22.0%的人表示患轻感冒时就会去看病,而47.0%的人表示患重感冒时才会去看病,31%的人表示要在得了重感冒以上的严重疾病时才会去看病。可见,农民医疗开支主要用于©重病治疗上,像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很多农民是舍不得花钱的。 (二)、农村社会风气差,旧习俗有所抬头

经过几年的整治,海南的社会风气,尤其是海南城区的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改观。但在农村,社会风气的转变程度还不是很大。从前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4.0%人认为海南农村的社会风气很好,而认为海南农村的社会风气比较差和很差的人却多达31.7%。综合而言,海南农村的社会风气问题主要存在于下述几个方面。 2.旧习俗有所抬头,一些低俗文化在农村流行。我们在调查中得知,目前海南农村送礼情节严重,而且是水涨船高。有人称现在送礼是"三五十元拿不出手,百元两百随大流"。以前在农村遇到谁家办喜事送个脸盆、水壶已很体面,但如今行这种礼已被视为寒酸。对于平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几百元钱的农民来说,这实在是一项难以承受的负担。我们在调查中还了解到,有不少地方还在大修庙宇、筑菩萨;有不少人生了病还请巫婆神汉,为求好运还去"算八字"、"相命"等等。从前面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出,多达57.0% 的人有过算命的经历。更有甚者,有些农民整日沉迷与烧香拜佛,连种庄稼之类的事都要先请示神灵后再去做,其愚昧程度难以言喻。我们在调查中还看到了另外一些丑恶现象。在热闹的农村集市上,一些江湖骗子沿街摆摊设点,算命相面,装神弄鬼,肆意吆喝,推销非法出版物。一些人搭起草台班子,打着"三下乡"的招牌欺骗农民:"送文化下乡"竟成了色情表演,"送科技下乡"竟干起了贩卖假种子的勾当。有些村镇来的所谓现代剧团,也是先是唱了一通流行歌曲,接着是色情表演。

3.毒品、赌博问题比较严重,村民怨声载道。近年来,吸食毒品这一现象在海南农村死灰复燃并日益增多,吸毒者中很多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吸毒这一丑恶现象的恣意蔓延,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如抢劫、偷盗、**、凶杀等等。这不仅毒化了社会风气,而且还威胁着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除了吸毒问题外,海南农村赌博问题也比较严重。据被调查者反映,现在参与赌博的人越来越多,赌博规模越来越大,赌博者中农村主要劳动力占了大多数。我们7月20日在昌江县乌烈镇纳凤村做访谈时,就发现有10多所民房内有人在打麻将,有的一间屋子就摆了三四张麻将桌。打牌的男人清一色光着上身,并不时地大声吆喝,行为十分不雅。不少村民对赌博吸毒等是相当反感的,在纳凤村,一位姓符的大爷就向我们反映说:"他们赌钱时大喊大闹,有时搞得我通宵都睡不着觉,但又拿他们没办法",符大爷谈吐之间表现出了一脸的无奈。

(三)税费改革困难重重,减负增收空间狭小

农村税费改革本是一项顺民心、合民意的举措,理应深受老百姓拥护。但是,从前面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30.0%的村民对目前的税费改革工作不很满意,6.0%的村民对目前的税费改革工作很不满意。之所以税费改革会陷入此种困境,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二,海南农业税收结构特殊,税费改革难度大。在我们对12个村的24名村民委员会成员进行重点访谈时,就有7名村委会成员表示海南农村税费改革的困难之处在于海南的农业税结构特殊。的确,海南农业税收的特点与全国不大一样,全国农业税比重大,农业特产税比重小;而海南的农业特产税比重大,农业税比重较小。2002年海南农业特产税达3.06亿,农业税仅为0.56亿,农业特产税是农业税的5倍左右。3.06亿元的农业特产税对于海南的财政收入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单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在海南取消农业税,尤其是取消农业特产税的难度确实不小。 (四)村民自治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党政关系尚待进一步理清

从第二部分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28.3%的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的依法办事工作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有32.3%的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务公开工作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有41.7%的村民对村务村民自治组织的服务态度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有33.7%的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的两委选举工作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的确,村民们的态度清楚地反映了村民自治组织运作中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选举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不良选举现象时有发生。调查显示,有24.7%的村民对村两委选举工作不很满意,有9.0%的村民对两委选举工作很不满意。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村民向我们反馈的意见,海南农村选举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一是选举运作不规范。我们在调查中就了解到,有些地方选举时就没有严格按照"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候选人要通过各村小组召开村民大会直接提名产生,经过两上两下,两次公榜,审查资格,反复酝酿,确定正式候选人"的程序进行。二是选举存在违法操作行为。有一些选民为了能在选举中获胜,不仅采取了收购选票、用钱拉票等违法手段,而且还对其他侯选人进行恐吓威胁和人身攻击。三是选民选举意识不高,不当选举普遍。有些地方选民不能正确行使权力,选举中投人情票、感情票、金钱票,致使"老好人"和"圈内人"当选,而敢干事、会干事的人反而选不上。

第二,对党政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尚未理顺。农村的党政关系问题,也就是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农村最基本的,但也最难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上,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就是认为村委会是广大人民群众选出来的,不应受党支部的领导。另一种倾向就是党管一切,应主动干预行政方面的事务和办村委会的工作。而在这其中,第二种情况明显占了优势。我们在宁市长丰镇黄加坡村调查时,村民陈坚告诉我们,他们村现在党政关系很混乱,大事小事都是村支部书记说了算。当我们问他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时,他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动作,笑笑说:"时间久了,这一切都成了习惯了。"

第三,乡主控和村自治并存,ฎ村民自治组织与乡镇府的关系比较复杂。在调查中,当我们问及"如果在某一问题上村民的意见和乡、镇政府的意见不一致时,你们究竟听谁的"的问题时,在受访的12名村级干部中,有7名回答说听乡、镇政府的,有3名表示听村民的,另外两名表示难以抉择。可见,在乡主控和村自治并存的局面下,要正确合理地处理村民自治组织与乡政府关系难度的确很大。乡主控和村自治并存的局面主要缘于村民自治组织与乡镇府存在着较大的利益差别,有时甚至表现为矛盾和冲突。比如,在"费改税"的问题上,乡与村的态度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村对"费改税"非常赞成并十分关心。而乡政府则感觉到有巨大的压力。因为乡财政主要依靠农民收入支撑,费多于税是一个普遍事实。而"费改税"推行的直接目的就是减轻农民负担,直接后果就是收费减少,从而使乡财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缺口。目前,尽管村民自治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乡政府在乡村社会中仍起着主控性的作用。

第四,村民村官意识淡薄,村务公开工作问题多多。调查显示,有22.3%的村民对村务公开工作不很满意,有10.0%的村民对村务公开工作很不满意。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部分地区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作用不大。在海南农村,尤其是在一些边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宣传条件、手段限制,加之干部群众生活水平不高,致使他们对村务公开工作漠不关心。有些村干部把村务公开当成了一种工作负担,穷于应付工作检查。而部分村公布收入开支时只公布总数,不公布明细数,致使村民看不懂,无法起到公开的作用。其次是部分村务公开栏存在选址不当、无防雨设施、管理不善等问题。有的村为了展示形象,把村务公开栏建设在远离村民居住区的路旁,村民很少去,因而难以起到村务公开应有的效果。有的村务公开栏没有防雨及防晒设施,加之采用粉笔书写,公开内容遇雨就被立即冲洗掉了,村民难以了解公开的内容。有的公开栏由于管理不善,被砸坏或被人帖上广告,以致于村务公开工作难以继续开展。

(五)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差,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农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市场化、集约化、社会化、科学化,是一种发达的科技型产业。这其中,科学技术是其核心和生命线,失去了科学技术的支撑,现代农业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本和基础。而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又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直接运用者。因此从长远发展看,只有加速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尽快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才能使农民走上可持续的致富道路,使农业走上可持续的发展坦途。 (六)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生产积极性不高 首先,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产业性根源。这是整个中国农村都存在的问题,海南农村自然也逃不过它的影响。在农业中,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是相交织着的,这使得农业生产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自然因素。海南是一个海岛,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比较大,自然灾害频繁,海南的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也较大陆其他省份大。在调查中,不少农民向我们反映:近些年来,由于受台风和干旱的交替影响,像香蕉、芒果等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收入很难有更大的提高。

其次,人地比例失调,是海南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资源性根源。相比较而言,海南农民人均土地面积比内陆许多省份都大,那么为什么还说人地比例失调呢?到过海南农村的人都知道,海南的土地比较贫瘠、沙化严重,可耕作的土地不是很多。因此造成海南农村人地(可耕土地)比、劳地比严重过高(即单位面积土地承载的人口和劳动力数量过大),从而人均、劳均的土地产品和农业收入难以提高。

最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劳务经济发展缓慢也是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前面对海南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南农村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整体上是比较低的。没有较高科技文化知识的农民往往难以在城市承受住激烈的劳务竞争。而即使有幸能找到工作的,大部分也只是干一些收入低,比较繁杂的体力活。近几年,海南省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有回流返乡之势,这直接导致农民外出劳务收入的减少。

(七)农民民主意识不强,参政议政的程度较低

从前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9.7%的村民认为参加两委选举没什么必要,4.0%的村民认为参加两委选举完全没有必要。此外,从最近两年来缺席村民大会的次数来看:28.0% 的村民没有缺席过村民大会,33.7%的村民缺席过一次,21.0%的村民缺席过两次,17.3%的村民缺席过两次以上。综上可见,海南农村农民的民主意识还比较薄弱,参政议政程度也很不够。

第一,民主意识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民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在农村,民主主体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作为个体的农民,一是作为整体的农民群体。从个体上看,海南农村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主要表现为一些朴素的民主观念,距离成熟的现代民主意志、素质尚有很大差距。我们在选举中发现:许多农民心目中的民主,就是遇到纠纷时,上级领导能公平地为自己做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往往把自己放在被动的地位上,很少主动地去争取。另一方面,从海南农村整个农民群体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民主文化环境上。相当多的农民对封建思想津津乐道,认为一切皆为命中注定,不用去争取什么。同时,旧习俗(如家庭制和家长制)的存在,束缚和压抑着民主作为一种政治意识的发育、强化。

第二,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区域差异和阶层差别十分明显。总体说来,海南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的区域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大城市郊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高于边远地区的农民。城市郊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国际和地区交流较为频繁,因而,这些地区的农民不封闭、不保守,对民主的要求也较强。相反,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的制约,边远乡村的农民对于参与民主活动的观念比较淡漠,对民主的需求也处于较低的层次上。我们在调查中就明显感受到海口市郊农民的民主意识就远高于白沙县乡村的农民。其次,知识水平较高、与外界交流多的农民比知识层次低、与外界联系较少的农民的民主观念更浓厚。我们在重点访谈中发现,乡镇企业中的工人、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个体私营业主、"打工仔"等由于其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经济状况较好,他们头脑中封建主义思想较少,因而,知政、参政、议政的需求也比较高。而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则由于其文化水平所限,与外界交流少ฆ,容易受到封建主义思想的左右和侵蚀,其民主观念比较淡薄,民主意志易于动摇。

第三,农民对民主的认识不清,对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够重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农民民主意识淡薄,缺乏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平等意识和自主意识,依附观念浓厚。有的不清楚自己有哪些民主权利,更不清楚如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作为"四个民主"之一的民主选举,既是农民民主权力的核心,也是实现农民利益的根本保障。然而相当多的农民对于体现他们基本民主权力的民主选举极为漠视。一些农民甚至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而放弃自己的选举权,以至于贿选现象屡屡发生。

四、解决海南"三农"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投资和宣传力度,全面推进农村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1.在医疗卫生方面。

目前海南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民群众对医疗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这也成为制约海南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瓶颈。因此,必须对它高度重视。解决海南农村医疗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试着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

一是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体制,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针对农村人民收入水平低,小病"不想"看、大病看不起和农村医疗机构不健全的情况,建议建立农村特困人群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大病医疗统筹模式、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3种模式并举、互为补充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三管齐下,协力解决农民因贫致病、因病返贫的问题。目前,海南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即: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目标是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但工作开展情况不是很令人满意,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二是加快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加强各种疾病预防工作。海南农村医疗体系还不健全,尤其是村级医疗问题多多。因此,各级政府和医疗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更新各级卫生机构的医疗设备,并初步建立以县级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级为网底的三级预防保健网,明显提高农村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同时,要特别注重结核病、艾滋病、疟疾等重点疾病防治工作,争取取得明显突破,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三是加快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卫生员的水平。乡村医疗卫生人员是乡村卫生防疫工作的主干,其素质技能高低直接决定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各级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密切合作,加强对农村卫生医疗人员的培养。对农村卫生医疗人员的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乡村医生培训班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一方面通过医疗法规培训,可让乡村卫生医疗人员学习了解《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方面法律知识,使每一位乡村医生都能依法从业,提高他们对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农村医疗卫生人员进行临床医学等技能培训,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从而更好的为村民服务。除举办培训班外,还可采取送有潜力人员到海南医学院等高等院校接受专业培训,组织人员进行经验交流等措施。

四是加大监管力度,让虚高的药价降下来。监管药品价格,政府要唱主角,要特别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调整政府定价目录,重新制定并公布列入政府定价目录药品的价格;二在价格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抑制虚高价格;三是研究改进政府定价方式,进一步提高价格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四是推行医药价格明码标价制度,加强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

2.在教育方面

解决海南的农村、农民问题,核心在于教育。因为只有把教育搞上去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才有保障,农村社会风气的转变才有基础。解决海南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循着下述几条措施进行。

第一,严格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坚决抵制乱收费现象。各学校的学杂费必须经过学校所在地的省级或市、县价格、财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核。学校要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及范围,并主动向社会公开。如遇有政策调整或其它情况变化时,学校要及时更♚新公示的内容。省、市、县价格、财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做好教育收费政策信息的沟通、传递工作,并督促学校建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及时开展收费公示工作。同时还要加大监察力度,抑制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自立项目收费等乱收费行为。

第二,加大教育投入,更新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对于学校来讲,要注重加快硬件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目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要千方百计进行开源节流,不该用的钱一分不用,要将钱用在刀刃上。要特别重视加快校园网建设,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设施设备添置,让网络室、图书馆、实验室成为学生最想去的地方。要把师生的安全问题放到首位,尽快改造和重建一些乡村学校的危房、旧房,为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第三,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多方面筹集资金。农村教育问题归根到底是资金问题,资金解决了,其他一切问题都容易解决。农村教育资金来源一定要多元化,单向资金是很难完全解决问题的。多方面筹集资金,建议政府采取以下几个办法进行。一是按照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基数,明确税费改革后新增的农业税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资金,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二是出台有利政策,参照体育、福利彩票形式发行教育彩票,筹集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农村基础教育。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农村基础教育。除了鼓励企业、岛内个人办基础教育外,还应特别重视利用在东南亚一带的海南籍侨民的力量办学。四是合理布局,通过市场运作,变卖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教育网点资产,筹集资金再投入。

第四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目前,海南农村有一部分儿童因为家庭贫困已经失学或正面临着失学的危险。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困难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建议政府对农村贫困家庭中的小学、初中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免收杂费、课本费和校内服务性收费。 由于学杂费减少给中小学带来的资金缺口,政府要拨出专项经费进行弥补。

(二)加强农村民主科学文化的培育,加大执法力度,从根本上扭转海南农村中的不正之风。农村的社会风气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村民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因此,从根本上扭转农村中的不正之风,是解决海南三农问题的基础。结合海南农村目前的情况看,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大力加强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树文明新风。从根本上扭转农村的各种不正之风,需要抓好广大农民群众的道德教育,结合农村实际,以"三德"教育为主线,结合不同层次思想道德状况,以乡村学校为阵地,有的放矢地搞好经常性道德教育。与此同时,各级基层组织要努力开展多层次的文艺演出、科技比赛等活动,构建富有当地特色的村社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陶冶居民情操,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树文明新风。

2.完善法规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办事。人治是靠不住的,要从根本上流转农村社会的不正之风,就必须坚持以法治村。要不断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各级基层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行政,带头执行和遵守村民自治的各项法律法规,同时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村民委员会要组织农民学法用法,引导农民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依法经营、守法致富。

3.联合各方力量,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搞好宣传教育的同时,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集中一段时间,集中优势兵力,采取突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封建迷信、大操大办以及黄赌毒、非法传销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大对各类社会不正之风的打击力度,防止反弹。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监查和管理,扼制各类危害农民群众,特别是危害农村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丑恶行为滋长蔓延,进一步净化农村的社会风气。

4.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娱乐设施,丰富农村娱乐生活。一般说来,脱衣舞和三点秀很难在都市环境中容身,除了管理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民的休闲娱乐较为丰富,公共部门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休闲资源和公共设施。单纯的禁止并不能将脱衣舞和三点秀从草根中清除,各级基层政府应大力开拓资金来源,充分利用国际组织提供的援助或贷款、企业赞助、财政拨款等加大对健康文明娱乐场所的投资力度,为村民提供多种休闲方式。各级基层组织还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文化下乡"活动,培养农民的健康观念,使之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 三)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制度,促进农村有序发展。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为海南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村民自治不仅加强了村委会班子建设,提高了基层干部的素质,而且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缓解了干群矛盾,增强了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律观念,促进了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年轻的村民自治工作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尚需进一步加强。未来一些年的村民自治工作,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1.明确分工,理清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村级重大事情,党必须管,但是党管和行政管的角度是不同的,二者必须明确分工。党支部只能做做党应该做的事情,村委会也只能做村委会应该做的事情。从工作上看,村党支部主要起领导和引导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一些方案,然后由村民大会去决定。村委会则主要是履行行政职责,负责处理村内的各种具体事务。理清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必须予以制度上的保障,从制度上明确谁应该做什么,哪些程序应共同确定,哪些事情由党内决定,哪些事情由村委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来决定。只有按规范的、程序化的方式解决问题,才可能真正理清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

2.合理分权,正确处理乡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一方面,应根据《村委会组织法》第四章中"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的规定,明确乡镇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村民自治制度下,政府对村的管理又是必要的。只不过管理的方式已由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村内事物的直接管理,转为以村民自治为前提,依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的间接管理。因此,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同时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可见,乡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具有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双重属性。在两者的运作上,乡镇政府只能运用思想教育、法律、行政、经济和服务的手段对村民自治组织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村委会工作,而不干涉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自治组织则必须自觉接受乡镇政府的指导,依法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保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深化改革,加快村民自治的制度化建设。村民自治,一定要走制度化、法律化之路。因为只有制度才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特征。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主要工作是要加强以下六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要完善村民民主选举度;二是要健全村民议事制度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三是要落实村民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制度;四是要贯彻执行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五是要建立健全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六是要实施民主监督制度。有了规则并不一定就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要落实规则。要充分发挥政府、人大、政协、党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切实保证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

4. 纠正选举不正之风,继续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村委会选举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条件。选举要按照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把党组织的意图与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法定程序选出满意的人选。继续完善选举制度,需要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深化对选举的认识。要通过广泛、经常的宣传教育活动,使选民认识到选举与自己切身利益的密切关系,同时纠正基层干部存在的关于选举的错误观念。第二是改进提出和确立候选人的方式。选举委员会提出和确定候选人时,要充分尊重多数选民的意见,尽可能减少党和政府对提出和确立候选人的干预。第三是完善候选人的介绍方法。对候选人的介绍,要严格坚持"三结合"的介绍方式,即:"由选举委员会介绍,由推荐候选人的组织、团体或选民介绍,由候选人按照一定的程序自我介绍,三者并用"。第四是规范选民登记程序。做到不漏、不重、不错和按法定时间张榜公布。第四是规范投票选举程序。坚持一人一票,秘密划票、无记名投票和严控流动票箱使用范围等程序性要求,充分保障选民的选举意愿。

5.深化村务公开,不断提高村务公开的水平和质量。村务公开是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党和国家为加强农村工作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村各级组织应把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深化村务公开,需要认真作好下面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村级干部做好村务公开工作的责任感。要注意加强村级干部的学习教育培训,教育他们把推行村务公开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把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结合起来,不断加深对村务公开重要性及其重大意义的认识。二是建立和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村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以及公开的质量和效果。一方面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对集体财务收支,农民承担的税、费和劳务,宅基地分配,水电费收缴,计划生育指标安排等事务进行公开,让村民群众明白。另一方面,要根据公开内容的性质决定公开的形式。对于到户到人的事项,可以采取个别入户通知的方式;对于向村民宣传性的事项和经常性需要村民知道的内容和事项,可采用书面张贴的形式在公开栏内公开。

(四)加强农民继续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农民继续教育,对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高效地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应注重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着重解决好认识问题。注重通过广泛的经常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和农民认识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社会地位的关键在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鼓励农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智力投资上多花一些时间和金钱,通过培训和职业教育等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文化素质。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要认识到优秀人才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将农村中的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中考和高考落榜生,另一部分是农村中那些思想素质较好、头脑灵活的人)发动起来,作为农村科技推广工作的骨干和带头人。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网络。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重点在于大力整合教育资源、狠抓农民培训。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纳入本行政区域的教育整体规划,大力建设以农村中小学为主体,以农广校、农村远程教育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等社会教育为辅助的教育培训网络。各培训机构要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同时要注意在科目设置和培训方式上的灵活多样,既要开设工艺美术、外贸英语、计算机等高层次专业,又要致力推广种植、加工等多项新型实用技术。

最后,还需要积极开展科普和示范活动。科普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有效工具。各级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要加强农村科普宣传教育,策划一系列参与度大、通俗易懂的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同时,还应大力普及农业和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增强科技意识,增加经济收入。各级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还要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加强农村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建立以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户为主的技术示范体,充分发挥科技示范的带动作用,给农民展现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科技、用科技的成功范例。

(五)继续推进税费改革,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从长远来看,农村税费改革对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育村民的纳税人意识,为农村民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的收入。继续推进税费改革,需要作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宣传,统一认识,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推进税费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就失去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没有广大基层干部积极工作,改革的实施就失去了组织保障。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统一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要发动和鼓舞基层干部经受这次改革的考验,为改革做出相应的奉献。税费改革是一项新的探索,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也没有固定的解决模式。因此,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农民参政议政,找到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解决办法。

第二,采取"分解"、"分类"的办法来解决农业特产税的问题。 海南农业税结构比较特殊,农业特产税占了绝对的比重。改革海南的农业税,核心就是改革海南的农业特产税。改革农业特产税,需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先把农业特产税做一些分解,然后取消一部分,合并一部分,转变一部分,从而彻底解决农业特产税问题。取消农业特产税,是海南农村税制改革的关键一步。各级基层政府要根据中央农业税费改革的政策和海南发展的需要,尽快出台取消农业特产税的相关措施。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特产税,要严格执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严防农民负担反弹。

第三,加大对基层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弥补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收支缺口,保障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海南是一个农业省,各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大部分财政收入来源于农业税。因此,取消农业三税后,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的财政经费和公共服务所需资金相当大的部分需要中央、省和市的各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来解决。这就要求政府要解决好新增的转移支付资金在三层上级财政之间如何分担的问题,处理好中央和地方政府、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

第四,加强相关的配套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牵涉的面很广,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的职能转变、机构撤并、人员精减以及现有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农村税费改革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配套改革能否到位。乡镇政府机构、乡镇财政体制、农村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不仅是农村税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必须坚持同步实施,整体推进。

税费改革带来的增收空间毕竟有限,因而农民增收不能仅局限于税费改革。"农民的货币资本、土地收益、技术以及投资的不动产等,都应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源泉。"广东、浙江等地的农民收入之所以比较高,就在于他们的收入来源具有多元性,不局限于一行一业,一职一位。

( 六)广开就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聚集,不仅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还可能成为农村地区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但同时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海南农村的实际情况,转移剩余劳动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

1.增加就业机会,调整农村就业结构。一是要通过推进农村非农化,特别是加强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特征的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一部分劳动力就地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二是要以小城镇为依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通过农村城镇化,推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县城和中心镇转移。第三要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施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的的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改善创业、就业和再就业环境。

2.围绕劳务输出开发人才。各级基层政府应把扩大和提升劳务输出作为农村人才开发的重点,按照"提高技能、拓宽通道、扩大输出"的要求,大力开发有多项技能的家政服务人员,有独特专长的能工巧匠,懂电脑英语的高层白领等。通过这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可以培养多层次的劳务人才,加快由体能型人力输出向技能型人才输出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首先需要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促进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有机结合。

3.努力为农村人才搭平台、给政策、创环境。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打造市场配置平台,让农民有事干。鉴于海南的实际情况,应着力采取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农民向大陆和海外劳务市场转移。二是打造创业指导平台,让农民知道如何干。要坚持产业聚才、政策兴才的原则,放开对农村人才创业的各种限制,出台扶持农村人才创业的优惠政策,并加大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充分激发农村人才的创业热情。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和劳务信息网络,促进农村人才有序流动。针对农村信息渠道窄、就业门路少的弱点,要建立和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和劳务信息网络,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海南各级行政区域比较小,因此可以构建以市劳务服务公司、市人才市场为主体,以县乡劳务服务站为基础,各种民办劳务机构为补充的人才市场体系和劳务信息网络,并通过纵向到乡镇、各村,横向到国内主要城市的人才市场体系和劳务信息网络,促进农村人才的有序流动。

4.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近些年来,海南在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基本上消除了户籍管理制度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城乡劳动市场。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革了旧的户籍管理制度后,必须加强新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农民。各级政府要着力建立保障农民权益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力量认真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纠正简单粗暴清退农民工的做法。

( 七)培育农民民主意识,提高农民参政意识

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提高农民参与民主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力,是海南农村取得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海南六个乡镇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培育农民民主意识提高农民的参政意识可以通过下述四条措施进行。

第一,消除不良文化因素的影响,加强民主法制宣传,强化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民主意识不是先天产生的,民主参政意识的提高,需要教育和引导。培养和培育农民的民主参政意识,就必须根除农民群体中存在的旧思想、旧观念。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宣传,致力于培养广大农民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法治观念,并动员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民主政治活动,使他们敢于参加村民自治机构的竞争和竞选,敢于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农村的民主文化,还要帮助农民学法、知法、懂法,自觉地抵制违法行为。让他们知道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有那些救济渠道和救济途径,如何利用这些渠道和途径。宣传教育不能靠单打独斗,而要在全社会形成合力,特别是要发挥大众传媒在宣传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民,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文化科学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和干部的民主素质。

第二,建立健全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培育和提高农民的民主参政意识,首先就要为这种培育和提高提供制度保障。而这一保障,应通过制定和实施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制度来实现。在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讲求民主性。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制定,需要吸收全体村民参与,需要经过反复多次,得到绝大多数群众认可,因为只有通过民主的方式制定出来的制度才能得到村民的拥护。二是讲求合法性。村规民约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制订,不得与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抵触;三是讲求针对性。制订村规民约是为了解决问题,因而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符合村情;四是讲求互约性。各项村规民约既要有对群众的要求,又要有对干部的约束,决不能让任何人享有任何特权,也不能让任何人受到任何歧视;

第三.贯彻落实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民主理财为主要手段的民主监督制度。意识必须有物质作为依托,培育和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就必须为村民提供现实的途径。对于村民来说,最好的实践途径就是民主监督。推行民主监督制度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一是村民通过村务公开对全村事务进行监督。村民自治组织要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公开计划生育指标、条件、名单和受处分情况,公开土地征地和宅基地审批情况要,公开涉及村民的重大事务。事实上,只有通过公开,村民对村务作到新中有素,才能作好监督,才愿意参与村民自治事务。二是通过村民评议对干部进行监督。这首先要明确规定评议主体、评议对象、评议内容、评议方式、评议原则和评议要求等事项。只有通过民主评议将村官的工作业绩掌握在农民手中,才能极大地促使村官们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为农民办实事。三是通过民主理财对村财务收支及使用方向进行监督。村集体财务管理,是农民群众最为关注、反映最激烈、也最容易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的焦点问题。因此需要制定民主理财制度相关法律依据,突出全体村民的监督主体作用。建议在村里建立村务监督小组,定期审查各项财务收支,检查监督集体负责人和财会人员执行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的情况,检查监督财务公开情况;并向村"两会"报告或向农业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反映。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