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业县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
山区农业县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山区县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良好政策机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结合××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当前,农村规划建设相对滞后,“有新居,无新貌,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较为明显。为此,要建设新农村,必须按照“突出特色,着眼长远,量力而行,适度超前”要求,科学合理搞好规划。规划要注重“四性”:一要有前瞻性。要充分考虑到山区农村产业化的长远发展趋势和城镇化发展布局变化,山区村庄和人口较分散,城镇化的格局尚不明显,要突出重点镇和中心村的建设,不能遍地开花。二要有和谐性。要从村镇的山形地貌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各自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防止千村一面。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充分利用山地和旧宅基地,既要建新,更要拆旧,避免出现新的“空心屋、空心村”。三要有递次性。坚持“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率先在经济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条件比较成熟的村庄规划建设项目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并根据群众经济承受能力和群众意愿引导农民在规划区折旧建新,以旧换新,改造民房。四要有包容性。规划中要注意保护存在价值的传统民族等文化遗产,××是赣西北客家人主要聚集地,要结合发展山区生态旅游经济、庭院经济,设计一些反映客家文化底蕴和特色的民宅。同时××农村祠堂很多,且大部分位于村庄中心,在村镇规划中要重视保护和利用祠堂,把祠堂变成培训基地和文化活动中心,使旧祠堂发挥新功能。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前提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优势产业,农民增收能富才能有保障力,新农村建设才有支撑力,要突出发展庭院经济,将发♥展庭院经济与发展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产业规模效ษ应。一要突出山区特色。突出发展“小茶园、小药园、小果园、小树园、小菜园”等“五小园”,突出发展家禽养殖、山羊、奶肉牛、蜜蜂、珍稀野禽等特色庭院种养业,形成一批养殖专业村、专业户。二要实行专业化生产。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将资源、政策资金、信息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向能人大户及产业基础较好的村组集中,大力扶持和优势产业、专业大户和专业大村。三✞要加大科技投入。做好优势产业良种的引进工作,确保产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努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真正把新型实用技术应用到生产和加工的各个环节,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增产增效。四要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山羊、药材、茶叶等农产品为主的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三、以“阳光培训”依托,培育新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把农村巨大的人人压力转化为人为资源优势,这是推进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一是培育技术型农民。依托“阳♀光培训工程”,借助××职业中专、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阵地,开展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创业技能培训,使全县18岁以上45以下的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二是鼓励壮大股东农民。引导农民将自己承包的土地、集体林经营权等转换为股权,组建各类股份制经济组织,实现土地、林地的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引导成为“会员”农民。一方面,大力推广各种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外向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起覆盖农业产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群体,做到乡村主导产业有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切实提高农民与市场的关联度;另一方面,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等“内向型”的农民服务体系,提升农民的自我服务能力。
四、以文明进村为基础,塑造新风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在狠抓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一是树立文明风气。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建设,组织农民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和科普宣传活动,狠刹封建迷信、赌博、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逐步在乡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二是共建平安乡村。要加强法律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居)”创建活动,密切关注解决由于林权改革、土地承包、征地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影响农村稳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三是建
山区农业县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第2页
立有力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福利、医疗保障体系和困难群众救助体系,探索建立失地农民保险制度等,重点解决农民就医、就学难题,切实保障低收入农民、失地农民和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五、以民主管理为保障,探索新模式。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活动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是创建活动的力量源泉。只有在活动中始终依靠群众,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发挥其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一要坚持农民“自主申报”。确定示范点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哪个村庄是否设点由农民群众自己拿主意。二要坚持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建设具体怎么搞,如采取哪种建设模式、确定哪些建设项目等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建设资金由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建设施工也由农民自己投工投劳。三要坚持农民“自主管理”。引导各地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全权负责发动群众、资金筹集、组织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工作,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六、以“三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快乡镇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乡镇党委和政府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建设文明村镇。二是在巩固乡镇党委开展的“亲民、为民、富民”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三民”活动的要求延伸拓展到村一级,与农村党支部书记、党员“双富十带头”活动结合起来。三是结合正在农村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