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是具有全局性意义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体制基础、文化基础以及党的执政基础。
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要面对前进道路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科学发展是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总钥匙”。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必须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使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发展;等等。
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的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将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不断提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力量。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才能安定祥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社会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重点阐述了改善民生的内容,并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加强就业能力培训,促进就业增长,保持就业基本稳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大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力度,积极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等。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体制基础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等等。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必将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体制基础更加牢固。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基础
พ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价值导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着眼点,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和谐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加快推进文化传播手段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相结合,不断增强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等。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将得到极大提高,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将得到更好满足,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更加牢固。
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保证
党风直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不加强党风建设,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大兴学习之风,注重实践锻炼,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加强廉洁自律,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等。同时,要求各级党组织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严格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等等。
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将得到极大增强,党的执政❅地位将更加巩固,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