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分析
1.中小企业信用资源的不足。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体现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等方面。
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先天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经营规模小,流动资金少,难以形成较大的、稳定的现金流量,因而在需要融资以补充流动资金时,相关部门不得不怀疑其到期的偿债能力。从中小企业的自身经营管理上,其经营模式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规范的。
中小企业缺乏自己的人才、技术、信息和必要的设备,因此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明确的营销战略和相应的营销知识、人力和信息渠道,无法进行系统的市场调研来了解自己产品的市场需求趋势,只能依靠直接推销和定货加工来进行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因此市场空间较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财务管理薄弱,中小企业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具有严格、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更有甚者,很多的中小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做假帐,以达到逃税、漏税的目的,这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从企业制度上看,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着产权不清、组织结构和管理混乱的问题,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资源十分缺乏。2.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
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使得银行贷款面临的风险较大,贷款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也较高。此外,贷款的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的违约率要高于大企业。虽然银行的不良贷款中大企业所占的存量较高,但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货款比率也同对大企业的差不多。
3.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的不利选择。不利选择是金融市场上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利选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比大企业更加严重。
因为中小企业大多都有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对于上市的大企业,很多信息是公开的,银行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信息;对于非上市的大企业,银行也能通过供货商、消费者和企业职工等渠道获得其经营信息。
而中小企业则不同,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所以,在中小企业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金时无法向金融机构提供出令人信服的信息,以证明其偿还贷款的能力。
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只有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否则银行的贷款违约率将会很高。这是增加成本或增加经营风险的两难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4.国内金融业自身的整合和贷款紧缩。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不太重视对企业的监管和约束,即使是低效率的投资甚至是投机活动,银行都提供货款。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完善,实施预算硬约束,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为了生存必须按照商业化、市场化对金融业进行整合,使得商业银行的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金融机构的ณ信贷标准更加严格,同时也使得许多中小金融机构,如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和农村信用社处于关闭和合并之中。
中小金融机构在它们的资产中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率列相对较高,中小金融机构数量的减少必然导致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减少,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与此同时,更加严格的信贷标准直接使整个金融在整合期内的贷款紧缩,而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贷款融资几乎不受整合的影响。
显然,执行严格的信贷标准直接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二、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
建立政策性融资渠道1.建立政府系统中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可资借鉴。
日本政府为了发挥中小企业的活力,综合实施了各种相应措施,其中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和工商公会中央金库利用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针对我国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政府金融支持机构势在必行。
在具体操作上,建议如下:
在形式上,可以设立相应的政策性银行,也可以委托现有的商业银行开设此类业务,但要保证贷款专项使用。同时,也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产业结构升级等特定用途;
在资金来源上,可以由中央财政拔款,也可与地方财政共同出资;
在融资方式上,要以长期的信贷资金融通为主,也可考虑设立投资性机构。2.建立和健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虽然近年来我国陆续有一些地区性的担保政策和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出台,但担保力度不够且缺乏统一的政策规范。为此,应大胆借鉴国外经验,在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试点的基础上,由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负责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尽快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