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贯彻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6.13日在济南顺利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以下是范文网整理的2017贯彻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2017贯彻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篇1:
从省第十次党代会至今,时光又走过了五个年头。五年奋进不息,五年成就辉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我们紧紧围绕走在前列这个目标定位,不负重托,奋力拼搏,走过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程,迎来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更加灿烂的光明前景。历史的价值,在于孕育未来。重温习近平的殷切嘱托,总结以往经验,把握发展规律,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审视过去、展望未来,在新的起点上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我们的信心无比坚定,我们的力量无比强大。
历史不会忘记,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希望山东锐意改革,敢闯新路,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攻坚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到前列。
历史不会忘记,在视察山东一周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山东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大改革力度,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大社会治理创新力度,积极开拓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途径,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区域发展的目标定位,来自对时代特征和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来自对区域与全局关系的精准判断,也来自的应有责任和担当。正如评论者所指出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深刻指出了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工作标准和应发挥的作用,指明了山东发展的目标路径和工作重点,体现了对经济社会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对山东发展形势的深刻洞察,为山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走在前列,是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是我们必须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只有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整体高度上去认识,才能理解它的重大意义;只有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全局上去思考,才能明晰它的重大价值;只有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去判断,才能读懂它的深沉追求。
五年开拓进取,走在前列这面大旗猎猎飘扬,已经成为9900万齐鲁儿女不懈奋斗的指引和遵循,光荣和骄傲。
适应一个新时代,驾驭一个新时代,总是因提出问题而警醒,因解决问题而进步。
重翻2012年的山东发展“成绩单”,经济总量迈上五万亿台阶,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000亿大关,粮食生产“十连增”,各项文化事业长足进步,从经济到政治,从社会到文化,发展成绩斐然,家底更加雄厚,改革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然而,发展迈入新常态后,一系列新困难新挑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个时代困局亟待破解——增长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但驱动发展的老发动机已然“嗡嗡作响”,新动能成长尚需时日,传统产业占全部工业70%以上的山东,转方式调结构任务格外艰巨。
一个尴尬的事实不容回避——“山东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靠前,但能耗、污染也是靠前的”,环境资源刚性约束已经“红灯”亮起,绿色生产方式的“绿灯”还✪未完全打开,防霾治污、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一个利益分配短板必须补足——“蛋糕”做得够大,怎么“切”才能更加公平正义?权利诉求增多、民生短板凸显,在奔小康的大道上,怎么才能做到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映照出的多重面向,是跨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山东的真实写照。如人所言,山东发展这五年,是“扛着沉重的问号”起步的——一个有着“群象经济”之称的经济大省,在三期叠加框定的客观条件下,在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要求下,如何才能把总书记指示要求落到实处?
20XX年,一个新的政治语汇走入公众视野:“一个定位、三个提升”。就是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努力在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上争当排头兵;提升工作标准,努力做到站位高、谋事深、要求严;提升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敢于担当、锐意进取。
这是山东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的标志性一环。由此出发,扬弃、提升以往思路做法,深入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谋全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山东路径,逐步形成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针的,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山东发展浴火重生的一整套战略思考。
发展理念的头脑风暴,带来了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深刻变化,也带来了发展成效的不断提升。如果可以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喻为百年历史深河的话,这五℉年只能算作一个小小“河段”,但就是在这短短的五年里,我们不断锐意进取,努力走在前列,向着全面建成小康,迈出了至为关键的一步。
这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五年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质量和品牌强省战略,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一行一业扎扎实实“敲核桃”,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随着发展方式更替,新旧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山东逐渐摆脱上规模、求速度的传统发展逻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成为经济发展的价值引领。
这是披荆斩棘、改革攻坚的关键一步。经过30多年的改革,低垂的果实已经采摘完,剩下的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进入改革“深水区”“攻坚期”,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动奶酪,敢啃硬骨头……当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持续释放叠加,山东发展的曲线,跃升到一个全新区间。
这是补足短板、缩小差距的关键一步。让财政投入更多向民生倾斜,每年有100万以上的群众脱贫,生态不断改善,每一条河有了自己的“河长”,在做大经济发展“蛋糕”的同时,分配更均衡了,青山绿水重新展露新颜。全面小康所必备的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有效呈现。
这是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一步。面对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利益分化,我们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变单纯监管为协同治理,治理的脚步始终紧跟发展的节拍,治理理念、体系、能力全方位优化的山东,正迎来一个既有活力又有秩序、既祥和稳定又充满朝气的全新发展环境。
这是一份含金量极高、分量极重的五年答卷,在这份答卷上,引领发展的经验智慧更为成熟,物质基础更加坚实,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社会发展充满生机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曙光在前头。
重温总书记嘱托,总结经验心得,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走在前列、决战决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十八大以来,面对极端复杂的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前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是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高度信赖。
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是最大的讲政治。讲政治表现在个人素养和品格上,就是忠诚。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是素养也是力量,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大课题,更是成就事业的强大精神内驱力。这些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始终忠诚于党,始终忠诚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才能自觉地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坚决彻底地把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才能讲奉献、讲奋斗而不是讲价钱,不计风险困难去创新,去创造。永葆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让一大批对党绝对忠诚的人走在前列,我们的事业才能走在前列。
从新的起点出发开创发展新境界,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根弦一刻都不能松。我们要切实增强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实践认同,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融入党的肌体的每一根血脉、每一个细胞,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时时处处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基础,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重温总书记嘱托,总结经验心得,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走在前列、决战决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十八大以来,从落实八项规定,“四风”整治,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反腐败斗争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管党治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力度空前,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广大党员干部在这场时代洗礼中,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不断提升,迎难而上、走在前列,有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咬定走在前列目标定位不放松,就要咬定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关键不放松。在加强党的建设这个最大政绩上拿“高分”,才能在改革发展业绩上拿“高分”。胸中时刻装信仰,手中才能添力量,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用崇高理想信念支撑奋斗进程,在历史变迁洪流中,勇立潮头,屹立不倒。要抓好理论武装,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博大内涵,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时刻不忘把守纪律、守规矩挺在前头,用纪律规矩锻造钢铁队伍。
重温总书记嘱托,总结经验心得,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走在前列、决战决胜,必须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系统深刻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这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拿计划,定措施,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经济、低碳经济,牢牢把握住发展主动权,新发展理念为促进经济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
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变成更为普遍的实践,就要找到理念与实践的结合点和突破点。在经济运行进入“L”型筑底企稳之际,一个标志山东未来发展必然趋向的关键变量开始凸现——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由大到强质的跃升,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来谋划和推进,把新旧动能 シ转换作为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抓手、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以新旧动能转换,换取经济全面转型升级。
重温总书记嘱托,总结经验心得,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走在前列、决战决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说到底,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年来,我们始终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抓好民生这个为政之要,把民生苦乐刻在心里,扛在肩上,居民收入跑赢了GDP,就业保持稳定和扩大,精准扶贫全面展开,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发展同频共振,发展每向前一步,获得感就提升一层。小康全面不全面,最终的检验标准是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停留于口头、止步于头脑,而要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改革、谋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发展的价值指向和最终目的,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结合点,让发展的每一步都踏准人民的需求,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我们的发展更具共享性、包容性,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殷实而丰厚。
回首奋斗历程,至为深切的体会是,作为目标定位,努力走在前列,已经融入我们发奋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成为衡量工作业绩的最高标尺;作为精神追求,努力走在前列,已经融入血液,成为激励鞭策我们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进,还有很多艰难险阻需要克服,还有很多高坎陡坡需要跨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咬定走在前列这个目标定位不放松,负起我们的责任,拿出我们的担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把我们的光荣与梦想,镌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壮丽征程上。
2017贯彻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篇2:
历经长期高速经济增长,物质条件得到极大丰富,“短缺时代”被我们远远甩在了身后。向着全面小康迈进,人们渴望岁物丰成,也渴望道德昌明。全面小康之“全”,精神富足是必备一环。
然而,是历史,就难免有缺憾。一段时期里,“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主流化”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蔓延,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失德行为高发,是非、美丑、善恶混淆,“价值迷茫症”“精神缺失症”,危害社会肌体的健康,侵蚀干事创业的心气。
一个有着9900多万人口的大省,靠什么来破解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阵痛?靠什么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靠什么凝聚精神力量,为决战全面小康共同奋斗?
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整合社会意识,引领社会意识,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三个倡导”提炼概括,简洁明快的24个字,承载着国家民族的精神追求,寄托着每个人的美好愿景,蕴含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一面集中体现时代价值主导的精神旗帜,为我们怎样建设国家,怎样建设社会,怎样求索人生,提供了根本价值指引。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全力推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强基固本的铸魂工程,建设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构筑山东思想文化高地和道德风尚高地,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
实践成果告诉我们,在全社会确立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大力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倡导崇高道德,就能大大提振“精气神”,就能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根深才能叶茂,铸魂就要铸在根上。
任何一种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孕育着中华儿女崇高的价值理想,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根基。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发表“曲阜讲话”,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深刻阐发。一年后,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山东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指示,对如何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科学回答,指明了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根本遵循和实践着力点,指明了山东在全国文化繁荣发展大业中应当担负的责任,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弘扬传统、激扬时代的典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内在地要求我们,必须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走在前列。山东是齐鲁文化发祥地,是孔孟故里,几千年文化沿传,山东从来都是文化高地、学术高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有条件,有信心,也有能力。
价值体系建设,成于科学的战略谋划,成于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行动。
20XX年4月,省委省政府推出《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全面阐述山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原则、途径和方法,对这一“铸魂工程”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环环相扣,步步相连,省委省政府相继颁布《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十大行动》,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形成一个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为战略目标,以“两大示范区”为战略布局,以“五大体系”“八大工程”为抓手的总体战略架构。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开始得到系统挖掘和阐发,为涵养主流价值、涵育美德善行,提供了重要依托。
融入中心工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我们始终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放在事关全省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突出做好“四个讲清楚”,把挖掘阐释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与方方面面的发展实践相容并进,“集束效应”得到最大程度激发。
坚持什么样的立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原则性问题。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创”方针与我们党倡导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一脉相承,同时又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是我们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开关。
这些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两创”方针,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重大课题研究,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面对传统,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优长和局限,着眼于服务当代、面向未来,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开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XX年9月,一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学者教授,汇集尼山脚下,开书院、办讲堂,传道解惑,重续传承,打造出“乡村儒学”这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山东品牌,乡村百姓得以教化,民风社风为之丕变。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培育核心价值观,特别要弘扬优秀传统美德。传统美德中蕴含的“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的人格操守,“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品格,“扶危济困”的行为准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是中华民族的道德DNA,渗透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髓里,铺染了中国社会风俗的永久精神底色。
着眼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山东以“四德工程”为抓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省城乡建成“善行义举四德榜”9.5万余个、基层“道德讲堂”5.6万多所,入选“中国好人榜”、全国道德模范数量,居全国前列,公民的道德意愿得以激发,道德判断得以校正,道德实践更为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在齐鲁大地蔚然成风,一种更加醇厚良善、更加和谐温暖的社会风貌,展露新颜。
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山东红色文化,发源于革命老区,成长于齐鲁大地,既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又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沂蒙精神展时特别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我们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在全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大力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我们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力度,打造出一批红色文化经典场所和精品路线;组建红色文化报告团,报告会走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对先烈英模崇高精神境界的高度景仰,焕发出对自身责任使命的勇敢担当,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浸润流淌。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成风,让群众叫苦不迭。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我们在全省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党员干部带头签下承诺书,各地建起红白理事会,婚丧喜庆事项报告成了一项“硬”制度,陈规陋俗受到极大遏制,移风易俗带来新风新貌新气象。
践行核心价值观,不是关起门来谈玄论道搞说教。找准现实落点,将其融入法治、党建、社会治理各个方面,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才能使践行核心价值观更具实效。
与“法治山东”建设相结合,把核心价值观相关理念上升为具体法规,惩恶扬善,激浊扬清,维护公平正义的抓手更为坚实;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在日常治理中主流价值的影响力更为彰显;融入党建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在制度上立规矩、划底线,全面从严治党的动力更加强劲持久。突出一个“融”字,狠抓一个“实”字,基本道德规范不断向制度规范渗透和转化,形成了传导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支点。
所谓“铸魂”,从根本上讲,就是“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
把价值观印在纸上、刻在碑上、画在墙上,再好看、再花哨,都不是最有效的价值实现。落细落小,融入生活,刻入人心,在洒扫应对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才能收“百姓日用而不觉”之功效。
探索实践形态与践行路径,确立行之有效的抓手与载体,是山东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经验。举行各种仪式、典礼、活动,学习各种礼仪礼节,让人们在与建筑的互动中感悟“场所精神”,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获得心理体验;推出具有齐鲁风格、山东气派、群众喜闻乐见的书籍、影视等精品力作,引导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信仰之美、心灵之美、崇高之美……这些探索具体灵活、情理交融,培育共同的情感与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涵养向上向善的时代新风。
价值观的最好传播方式在于示范引领。高尚的道德追求,不是抽象的理论,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四德榜让善行义举抬头即见、广为人知,接地气、抓人心,弘扬什么、批评什么,一目了然;最美家庭评选,把宏大价值观主题糅入家庭生活细节,分享良好家风、传播动人故事,让每一个家庭都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挖掘最可宝贵的道德资源,高扬普通百姓的人性光辉,传播“身边的感动”,让核心价值观更加可知、可感、可学。生动而丰满的价值践行,勾画出山东道德星空最美的“风景”。
铸魂离不开“硬件”。让历史文物说话,让硬件设施说话,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高追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是铸魂工程一个十分重要的着力点。
着力打造区域载体、活动载体,文化建设结出累累硕果。“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沂蒙精神为文化内涵,以红色沂蒙为品牌形象的红色文化圣地,正在加速形成;连续五年全面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全国文明城市和提名城市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编制“乡村记忆”工程总体实施规划,妥善保护古村落、民居、街区……从历史文化载体中溯源、寻根、找魂,核心价值观建设更加具象可感。
多处布局重大文化设施,一个个“文化新地标”,串起一张日趋细密的齐鲁文化版图。着眼于媒体深度融合,“中央厨房”工程正在加快推进;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山东美术馆新馆等一大批场馆建成投入使用,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由61%提高到99.3%,山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文化惠民为核心,将核心价值观内嵌于历史文化、物质文化,浸润于群众感观,核心价值观培育“脱虚向实”,迈出了最为扎实的一步。
回首五年征程,最大气磅礴的书写,源于文化自信;最令人振奋的变化,在于世道人心。新的时代价值航标已经落定,新的时代精神正在呈现,新的社会气质正在养成,我们迎来一个文化繁荣、道德昌盛的新时代。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传承优秀传统道德的主体,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努力走在前列,脚步将更加坚实,力量将更加强大。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大力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铸魂工程,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起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