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探析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疏导方法
论文摘要: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逆反心理非常普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学生本身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显著时期,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典论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可能都遇到过喜欢跟教师“对着干”的学生。反复强调的学习任务,他们可能敷衍了ม事,而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却能投入很大的热情;一些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可能坚持不了多久,而一些坏毛病,却是越纠正越容易犯;一些明显的错误,明明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但就是不愿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或者用沉默表示抗议,或者为自己的错误找各种借口……这些“不听话”的学生,之所以会和教师“对着干”,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所谓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定势,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这就叫心理的逆反现象。
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个人的特异经历、社会的不良影响等等,但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只能通过标新立异来体现自己。青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社会规范的途径,而且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青春期学生思维活跃、自立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但它毕竟是一种不健康的反常心理。如果一个人说话办事常常由逆反心理支配着,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病态,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对什么事都看不惯,最终将会丧失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严重妨碍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因此必须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作为教师,正确处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行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个案例谈谈我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一点心得体会。
〔案例〕
有一男生,人学时基础比较薄弱,成绩不怎么理想,个子也比较矮小,平时看着很不起眼。但他能说บ会道,任课老师反映该生课上喜欢插嘴,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影响课堂纪律。任课老师教育过他多次,甚至公开批评,但收效甚微,后来该男生还理了个爆炸头来上学,引得全班侧目。
〔反思〕
在学校里,老师每天面对着一个个兴趣各异、性格不同的学生,理所当然的,那些学习好又听话的孩子就成了老师们的“宠爱”,相反一些经常惹是生非,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就容易被打人“冷宫”。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与老师的执教态度有一定的关系:
第一、对学生的不当的批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所以谁也容不得自己在课堂上被老师辱骂,如果老师不能克制自己,把一句伤害学生自尊的话当众讲出来,非但不能够起要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学生非常恨老师,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上课不理老师,不认真听讲,常常与老师对着干。这种原因的解决方法还必须对学生多开导,多做思想工作,以消除学生的叛逆心理。"
第二、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不公正,引起学生反感,促使他们产生时立情绪。教师往往会由于先人为主的思想定势影响而产生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评价误差。在这种心理影响下,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注重调查☑了解,不尊重事实,主观臆断,依据以往经验草率判断处理,做出不公正不合理的结论。这样,不说受到错误批评的学生会感到委曲,就连受到庇护的学生也会对教师的公正产生怀疑。
第三、教师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愿望。教师不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往往是求全心理在作怪,以优秀学生作为标准衡量其他学生。教师往往会对部分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说:“你如果有某某同学一半认真,也不会是这种成绩,如果有他一半的成绩,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种言语如果常说的话,对于被贬低的同学会产生不满和厌烦的情绪,产生对教师和同学的恨,甚至自暴自弃。这样,怎能去接受和执行教师的要求?
[措施]
经过观察,我挑选了一天放学时,请这位学生在教室里等气,我和他先谈谈他的日常生活,随后切人主题,问他时常和任课老师对着干出于什么目的,他想了半天涨红了脸说,因为他自己平时在学习生活中并没有特别出色的地方,那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想要表示自己是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人。我知道他是在说心里话,首先肯定他思想活跃,反应灵敏,同时我也坦诚地告诉他在同学们看来他像“小丑”,与其这样,倒不如在学习生活中多下些功夫,积极参加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真正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和认可。之后的日子里,我不时寻找该生的闪光点,肯定他的努力,创建他发挥才能的平台,让他品尝成功的喜悦。现在该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 〔后记〕
“人之初,性本善。”“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我们能够多花点心思,永不言弃,相信我们的教育工作会更好。
1.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我们经常提倡关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教师应讲求民主创设良好氛围,体贴学生,尤其对常犯错误的学生,更应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对教师的隔阂和对抗心理消除,乐意接受教育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
2.会平公正,树立老师威信。如果老师刻意地偏袒某人,必然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那么作为一个老师的威信也将不复存在,因此提醒教师在处理学生具体问题时,一是要体现公平公正,对事不对人,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平时观察学生时要做到优生差生一视同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在处理问题时才不会随心所欲,依主观印象办事。另外,对所处理的问题,一定要通过多种方法不同渠道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真相,进行客观分析,做出公正合理的结论,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这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程度。
3.对症下药,纠正学生不良心理。因为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形成因素很多,故要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因势利导,纠正学生“逆反”心理。如因教师处理不当造成的,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学生,重新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4.优化教育手段,讲究教育艺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不应该是一个不动感情的只按某些公正性的条条办事的审判官。”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讲究教育艺术。
学校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全面的教育,面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有时真会使人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但只要我们教师认真探索原因,找出其思想根源,然后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