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专业化与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4-12-26 04:06:4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 专业化 职业化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的角色泛化、定位不清,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较低,职业认同度较低。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就必须走专业化与职业化之路,在实践中要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实行专业化管理;确立高校辅导员系列职业体系,打通其职业化发展通道;在相关高校设立辅导员专业;增强培训的专业性与实效性。

高等学校政治辅导员是我国高等学校特有的一支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又是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队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有效改善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维护高校稳定、提高育人水平的需要;对于把高等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辅导员总是一个临时职业”这种观念的存在,辅导员队伍在学校中被边缘化的趋势,使辅导员难以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辅导员队伍建设也面临许多困境。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1.角色模糊,“杂家”形象明显,日常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种政策定位决定了辅导员职能的多重化,除了强调辅导员的德育功能外,同时还有社会性要求和服务职能。但实践中却又恰恰相反,高等学校某些职能部门制度缺失、管理不够规范的现象大量存在,辅导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成为“代职”者。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被称为“杂家”,除承担着班级管理、评优评奖、安全教育、公寓管理、突发事件处理、学生行为规范等工作,甚至还要承担催缴学费、发放奖助学金、行政教学事务通知等任务。他们的时间被大量事务性工作所占据,更多的时候是以学生事务员的形象出现,他们疏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职能弱化,较少对本职工作进行深入研 シ究和探讨。这种角色定位的不清背离了其德育教育的本位作用,弱化了辅导员的基本职责,许多本职工作往往难以有效开展。也直接导致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较低。

2.职业认同度较低。长时间大量地从事事务性、边缘性的工作,再加上现行体制下辅导员专业背景和受教育经历比较复杂,客观上造成了辅导员就是一般行政管理人员的认识偏差。辅导员群体的职业使命感、荣誉感一直未能形成。“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还缺少系统的提升和凝练,职业精神品质正在形成过程中”,从业者没能形成个体的职业意识及职业自尊,社会上也难以形成有效的职业认同。实践中,多数学校对辅导员按教师编制进行归口管理,职称按教师系列评审,辅导员职业通用能力缺乏明确规范,没有进一步发展的职业空间。辅导员更大程度上是过渡性、临时性的工作,尚未成为一门专业化的职业。

二、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必然性

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上述现象制约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水平,影响到高等学校育人工作的质量。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已经提到议程上来,成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所谓专业化,是强调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党团组织建设、学生奖罚、集体的建设与组织管理、心理健康的一般咨询与辅导、就业指导等具体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谓职业化,是强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走职业化的道路,确立其职业体系,打通其职业发展的通道,让辅导员工作不再是一种过渡性的、临时性的工作。 现实工作中看,辅导员最初统称为“思想政治辅导员”,一直没有做进一步的细化与分类。从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首先建立辅导员制度起,辅导员扮演的基本上是大学生政治引路人的角色。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教育对象及内容不断发生变化,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情况使得大学对辅导员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辅导员工作性质要求辅导员应具备专业素质,特别是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诸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危机处理以及生理健康等多方面的专业能力,只有专业化的辅导员才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有实效的教育、服务和指导。但目前大多数辅导员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和专业训练,非专业性、非职业化的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影响到辅导员的工作效果,影响到辅导员的工作评介及职业认同,进而影响到高等学校的育人工作水平。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律,即只有专业化才能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都能担任的,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因此,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从现实层面来看,专业化与职业化都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是辅导员工作区别于其他专业并持续发展的方向。

三、辅导员队ฏ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道路

1.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实现专业化管理。高校辅导员角色模糊、定位不清的现状,其根源是目前高等学校管理服务的非专业化造成的。“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泛化、任务扩大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管理服务体系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只能通过增加辅导员工作量来缓解矛盾和压力”。那么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当然离不开管理服务工作的专业化建设,高等学校应加快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教学、行政、后勤服务等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以减轻ถ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淡化“杂家”角色,而专司其“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职能。

2.确立高校辅导员系列职业体系,打通其职业化发展通道。高校要重点考虑辅导员职业化工作体系的建立,对辅导员这个职业的基本职能进行系统化的梳理,逐步建立与其实际工作相适应的职业体系,明确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明确其能力培养前景、岗位发展前景、职称职位提升前景。结合我国国情及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情况,可将辅导员职业系列按其职能确定为ม思想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和学生事务管理三个方向。思想教育方向可包括形势政策教育、党团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生发展指导方向可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拓展、职业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能力培养、社会工作指导等工作;学生事务管理方向可包括集体建设、奖贷补助、日常行为规范等工作。在职称评聘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可考虑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制订出符合辅导员工作实际的评聘标准,实行序列单列、标准单列、岗位单列、独立评审,彻底改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存在的“重论文、轻实绩”的现象。

3.相关高校可考虑设立辅导员方向专业。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尚没有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及方向设置,因为传统观念,一般高校在遴选辅导员时,往往优先考虑思政教育专业或教育管理类专业,认为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较接近辅导员岗位要求。实际上,这些专业课程设置及其内涵与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相差甚远。辅导员工作内容相当广泛,几乎涉及学校除了教学管理之外的所有事务,涵盖学生在校的几乎所有事务及大部分时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现有专业中尚没有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够涵盖其基本方面。为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可以参考上述高校辅导员职业体系,在高校设置辅导员专业或在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设置辅导员方向,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兼顾辅导员工作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外,同时重在实践操作技能,以期做到专业起点、专业使用、专业培养,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4.建立培训制度,增强培训的专业性与实效性。针对现状,高等学校要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使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具体内容方面,岗前培训除了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外,重点要培养其职业意识,树立职业自尊;日常培训重在实际能力的培养,对于辅导员工作的几个方向的实际工作进行案例式教学,重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专题培训,鼓励辅导员进行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方面的进修与考证" ;组织辅导员开展校内及校际交流、学习与考察,以开阔视野,加深沟通合作,推进不同学科、不同院校之间的互补互助。辅导员培训工作要防止形式化,增强专业性与实效性,以提高辅导员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各地的建设实践也还处于探索阶段,鲜有成功的范例和可资参考的经验,但这又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因其没有先例,因其复杂性,实践中我们很难一蹴而就,唯有破除陈规,立足实践,才能把这一工作推向深入,以改变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的现状,提高育人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2]朱敏.浅谈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

(2).

[3]孟宪青.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北京ฆ教育(德育),2010(Z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