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浅析针灸术语的翻译

时间:2024-12-26 16:43:4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医的一个分支,针灸以其奇特的疗效和简单的操作赢得了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青睐。为了使中医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播到其他国家,针灸术语的英译显得尤为必要。

1 针灸术语翻译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1年出台了针灸穴位名称的国际标准化方案,采用了汉语拼音+国际代码的方式对穴位的英文名进行了统一。如,睛明为膀胱第一穴,故译为Jingming, BL1。这种翻译方式因为简单易记,迅速的受到好评,为针灸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翼方》中提到的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针灸穴位名称的命名结合了自然、物象和人体等多种因素,结合了腧穴的分布特点,蕴含了丰富的中医文化。以这种方式进行翻译,境外学生虽然能够记住穴位的名称、位置和功能,但并不能了解腧穴名称所包含的意义,不利于中医文化的传播。

此外,由于汉语中存在较多同音字,使得汉语拼音+国际代码的翻译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记忆出现混乱,如,腕骨与完骨,伏兔与扶突等。

除针灸穴位名称之外,其他的针灸术语,如针刺术语等的英译则更加少有人关注,缺少相应的规范,翻译效果也参差不齐。美国学者Harold Lasswell在其文章中提出了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在针灸的跨文化传播中,我们所关注的也应当是传播所取得的效果。即境外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学习针灸相关知识真正了解并接纳针灸所传递的中医文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世界卫生组织的这套国际标准化方案明显不能够满足传播文化的需要,因此,近年来,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都提出应该意译针灸术语。

2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针灸术语翻译原则

翻译牵涉到语言及其反映出来的文化,但由于人们的生活经验不同,目标语言与所翻译语言的文化常有不同,因此给翻译造成一定的困难。针灸术语的翻译☠大致可分为三类。

2.1 文化完全一致

中西医中文化完全一致的情况并不多见,但中医和西医都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经验积累得到的医学经验,因此在人体解剖、病症名称及治疗方式等方面都有相通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借用西医中的术语进行翻译。

如,针刺手法中的方式:催眠术Hypnosis needling。催眠术是针灸中的透穴针法,因有催眠作用而得名。在西方医学中,苏格兰医生James Braid于19世纪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催眠一词。他借用希腊文中的hypnos一词改为hypnosis,最终演化成现代西医中的催眠术。而针灸中的催眠术主要以治疗心悸、癫痫、精神病等症状见长,这些都与现代西医中的催眠术一致✌,因此,译文中采用hypnosis needling的翻译更能让境外学生接受,而且也保留了中医文化,有利于交流。

2.2 文化空缺

文化空缺现象是指由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模式等差异而导致的在一种文化中存在而在另一种文化中不存在或者容易被误解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例如:汉语中的客气等词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表达方式。针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因此,很多术语足以让很多没有接触过中医的国人如坠云雾,更不用说采用英语或西医术语来准确表达了。中西医的很多不同之处都可以在针灸穴位、理论、治疗方式等方面体现。这种情况多采用音译(加注)的方式翻译。

例如:针灸中很多穴位的名字是西医中没有的概念。因此,要使中医特有的概念在英译中保持特有的内涵,可以采用音译+注释的方式尝试翻译。日月可在原有翻译Riyue(GB 24)的基础上增加其含义的注释,翻译成Riyue(GB 24 sun and moon)。

又如:六腑中的三焦意思是指上、中、下三焦的合称。但这个词是中医针灸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词汇之一,所以Sanjiao这种音译的方式已经由来已久,采用这种方法翻译过去的词很多已被英语接受,成为英语的外来词。

2.3 文化部分一致

在针灸术语的翻译中,文化部分一致的情况多由语言♥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针灸语言的模糊性造成。中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因此,很多词语虽然在针灸术语和西方医学中同时存在,但他们的意义是不完全相同的。当涉及到中这种情况时,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如:在针灸中,有得气、候气、催气、守气之说。这和音译的qi含义有所不同,得气又称气至针感,指针剌后针剌部位获得的经气感应,患者会出现轻微酸麻胀痛等感觉。临床翻译时,不需遵照音译法将其翻译成qi,可以采用意译法,按其ฑ意思进行必要的解释性翻译,译为needle sensation。候气是指针下不得气时需要留一段时间来等候得气,因此可译为waiting for needle sensation。催气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催促得气,可译为promoting needle sensation。守气指针下得气后,需守住经气,以保持针感持久,因此可译为 keeping needle sensation。

3 结语

在针灸术语的英译研究中,讨论最多的是准确理解原文及相应的翻译原则和 Ü方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文化的交流。因此,只有通过成功的文化交流,才能达到翻译的交际目的,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医针灸文化。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