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体验式报道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感染力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学深、学透、学懂党的十八大精神,新闻工作者要结合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具备敏锐的政治敏感和精准的新闻眼,快速反应,特别是电视记者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把采访变成一个扎实的体验,做好体验式报道,和群众加强交流,换位思考,融入心灵,创新报道方式,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进一步提升电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记者是“社会活动家”。应有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努力塑造自我真诚、朴素的个性,与采访对象以诚相待,这样才能获得丰富的新闻线索,挖掘他人难以了℉解的新闻内幕。很多采访,前期需要大量的联络工作,采访能否进行,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充分进行,前期的联络至关重要。一个选题,从最初策划,到付诸实施,可能要反复很多次,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采访。新闻采访就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间的交流与沟通过程,它考验着记者情感思维和应变能力,它是感情与经历的融合,成功的新闻采访者可以开启被采访者的心扉,充分挖掘出其中的新闻素材,进而获得宝贵的新闻素材,掌握新闻实践先机。
1.营造良好的采访环境。采访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这是记者的必修课。广泛收集材料,对被采访者的背景、性格、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寻求最佳采访环境,对选择报道时机,搭建良好的采访平台,从而对寻求最好新闻切入点有重要意义。
2.灵活运用好沟通艺术。与采访对象沟通,要注意场所、选择时机。注重方法的变通,方法正确才能减弱或者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要根据不同的情绪状态和个性而采取适当的沟通方法,因人因事因地而用。与采访对象沟通要坦诚相待,冷静谦和,切忌急躁。了解采访对象的内心,发挥人缘和情感作用。作为一个人,他有他的性格、爱好,也有他的作风和习惯,对对方 ッ有个清楚的了解,可以运用心理学规律与采访对象进行更好的沟通。
二、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广播电视发展日新月异,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当面对一个新闻事件的时候,有时没有记者、主持人、编导这么多人手,电视记者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有编辑统领全局的头脑、要有记者敏锐的眼光、要有主持人的现场驾驭能力,才能做好体验式报道,更好的服务媒体、服务大众。
1.做一个现场引导员。出镜记者要有较强的现场控制能力,注重情与景的交融,将观众直接点定入现场,引导观众收看新闻节目,使得观众有亲切、自然的感觉。要精选细节,提高感染力。《新春走基层》报道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人物,也没有什么感天动地的故事,但那些细节画面:返乡农民工与亲人相聚时的笑脸、顶风冒雪的小菜贩那冻得通红的双手、身着盛装的苗家女如水的目光、还有行走在白雪皑皑大山深处的护电工、比年轻人还要精神的高唱红歌的老人……这些都已深深烙在观众的脑海里 。
➳ 2.做一个参与者。记者要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去采访,做一个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引导观众感觉就在其中,为什么“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直播连续几小时观众仍不知疲倦呢?就是因为真实,受众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遥遥千里之外飞船发射的现场实景。只有那些具有真情实感的、最能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和特征的新闻画面才是最美的。在采访《跟着电工去巡线》的报道中,巡线电工的工作令记者记忆犹新,12月的大兴安岭白天的最低气温也在零下三十度左右,我只和巡线电工一起走了五、六个小时,就已经冻得直打哆嗦,而巡线电工们却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从天亮走到天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着。他们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他们为了万家灯火,为了神圣的光明事业,贡献着自己的热量,通过新闻采访在宣传这些奉献者的同时,也启迪和净化记者的心灵。
3.做一个传播者。作为 ☻党和政府的喉舌,电视记者要牢记职责,不论什么样的新闻报道,都应该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有积极意义的新闻,满腔热情地支持和宣传改革开放时代的新成就、新事物、新观念、新风尚,大力支持和弘扬代表时代精神的真善美。在走基层过程中,透过一个个平凡的人物,记者引导观众看到了不平凡的品格和精神,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传递了正能量。
4.做一个解说员。语言要亲切自然。体验式报道的稿件要有亲和力,要用群众语言“接地气”,观众只有感觉到真诚,感觉节目就在身边,就像邻家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样的节目才能更好地贴近观众、贴近生活。
新闻界前辈邹韬奋曾经说过:“从事新闻职业要®乐其业、尽其职、负其责、精其术、竭其力”。特别是电视记者做体验式报道更要敬业、勤业,“不是你拍得不够好,那是你离得不够近”,“生活中不是没有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电视记者在做体验式报道中要找准角色定位,带着思考、带着问题深入基层,通过体验挖掘事件、人物的深刻内涵,积极介入,才能采制出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