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构建

时间:2024-09-21 10:47:0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新闻事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逐渐显现出多样性的信息传播方式。本文分析了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原则,并详细阐述了新形势下创新电视时政新闻内容的重要意义,总结、探讨了构建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型思路。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帮助相关新闻媒体提高新闻报道工作水平和质量,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创新思路

0 引言

目前,我国电视新闻事业正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各级电视台新闻频道中时政新闻的主要报道对象为国家领导或各地领导,对报道形式与各项要求十分严格。随着时间的递增,这些要求与形式已经成为报道“惯例”,极少有电视台与记者愿意去冒险,尝试对其进行改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时政新闻报道的表面化、僵硬化、公式化不仅不能满足受众对于时政新闻的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党政部门的良好形象。因此,深入对电视时政新闻的创新工作进行分析势在必行,有助于推动我国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工作的发展。

1 创新性原则

现阶段,由于电视新闻长期的发展,其已然具备了较强的社会公众影响力。对于社会公众群体而言,由于电视时政新闻媒体具有极高的真实性,值得观众对其的信任。因此,在创新电视时政新闻的基础上,各新闻媒体应锲而不舍的坚持时政新闻传播的具体原则,进而确保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准确性、专业性和时效性。

虽然近年来公共信息传播平台发展极为迅速,譬如微博、微信等,但是,由于这一系列信息存在较强的个人主义,给时政新闻媒体带来了不良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微信和微博发布的时政新闻个人情感较为强烈,严重影响了社会信息的客观性,且给社会舆论带来了错误的导向作用,同时还会在较大程度上扭曲信息的真实性。因此,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至유始至终都应站在客观角度分析时政新闻内容和信息,杜绝在时☪政新闻信息中掺杂私人情感,最大限度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虽然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的信息众多,但是缺乏社会公信力,如在2014年3月出现的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中,微博、微信平台上流传着众多的相关信息,但是新闻受众对这一系列新闻信息仍然抱着质疑的态度,直至该新闻报道出现了具体且准确的时间和事件信息后,许多群众才了解事件原由。由此可见,作为专业新闻组织,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并能达到社会公众群体对其的认可程度。此外,电视时政新闻媒体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不能一味追求信息的时效性,而忽略信息传播质量,只有将二者并重,才能充分满足群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需求。

2 更新观念、突破“惯例”

针对时政新闻报道来看,新闻稿件的长短、新闻中领导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同语式的使用范围等都有一定的规则,而这一系列硬性规定也局限了时政新闻报道的改革进程。部分国家领导及各级领导的重大事项、重要会议及重大活动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新闻价值,并且其也是广大群众争先关注的重要问题。出席之外,国家领导人员的走访、会见、慰问等活动都具有严格的程序性、礼节性。因此,在处理这类时政新闻时,新闻工作者应当重视观念的转变,结合中央的八项规定以及本省市的落实规定,尽量将报道篇幅进行压缩,仅挖掘其中最具价值的信息,将官话、废话、套话全部除去。并且,在剪辑画面时,剪辑人员应尽可能减少会议镜头所占比重,即使相关规定表示,时政新闻超过30秒时必须具备相应的新闻画面,但不应仅仅只是会议场景或会见场景;当时政新闻超过1分钟时,必须配以简练字幕,如对新政策进行解读等内容。电视时政新闻媒体应当专门开通《时政要闻》的简报板块,对各级领导的一般性活动进行“打包”处理。

3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开放性

电视市政新闻媒体报道模式应摒弃传统的新闻框架,打破陈旧新闻框架在时间上、空间上、报道内容上的局限性,促使时政新闻报道内容逐步走向开放化。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多由新闻编辑和专业记者独立完成,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广大观众无法参与到时政新闻的制作过程中,没有以广大受众的需求为导向。这种新闻报道方式仅适用于新闻资源较为匮乏的时期,而对于现代化信息社会,观众无法接受这种封闭式新闻制作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群体对新闻报道内容的需要。

目前,微博这一网络平台主要采用“开放源码”,经过许可后,可被任何人在许可范围内自由使用(复制、修改、衍生软件),并且不用担心侵权风险,这就决定了微博性质,其属于开放性信息传播平台。微博用户可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各类新闻信息的自由传播,这就导致一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微博肆无忌惮的传播各类虚假信息,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和质量,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准确传播也带来了严重影响,但其也是观众更倾向于开放性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体现。因此,部分电视时政新闻构建了微博互动平台,主动、及时地与微博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准确搜集时政新闻观众的反馈信息和建议,在保证时政新闻报道开放性的同时,还能得到更多观众的“爆料”。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电视新闻媒体ツ在利用微博平台扩大新闻来源的过程中,应认真仔细审核、分析各类信息,尽可能确保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免对时政新闻的公众信服力带来不良影响。

4 突出新闻价值取向

时政新闻报道应当高度关注具有价值的时政新闻,强化传播效果,结合电视媒体的功能与特点,使时政新闻报道更具形象化、生动化、深度ღ化,实现报道的贴近性、可视性与亲和力。在报道时政新闻的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直播连线、记者出镜、现场同期声、现场采访等多种手段,推动时政新闻报道由传统的“静态”报道转变为“动态”报道模式。同时,要精心挑选案例,从相关当事人的经历、变化及命运进行切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将细节进行丰富表达,把时政新闻做“活”、做“深”,放大政府的声音,打动观众。

例如,某电视台在拍摄一条市委领导看望患有白血病儿童的新闻时,在讲述该儿童的家庭故事开始,设计了较大篇幅来介绍白血病的相关内容,并介绍了孩子患病给家庭带来的影响,并表述了社会爱心人士对孩子的关爱,在节目最后,引入了市委领导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同期声,将这一系列内容制作成为新闻特写《爱在,心在,一起加油》。整体篇幅充满了意义,引起了观众的心灵共鸣,使市委领导的形象更加真实和亲切。再如,某电视台记者对市委领导到基层调研工会建设进行采访,在采访过程中,一名记者捕捉到市委领导与某一位工人的对话,当即认为这个细节背后的故事一定具备新闻价值,于是立即与采访团队进行商议,请求对这名工作进行跟踪拍摄,详细的讲述了这名工人的亲身体验和经历,深刻反映出新型社会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让绝大多数工人有了强烈的归属感,节目最后,镜头定格到工人与市委领导互动的画面。经过新闻当事人的讲述,使这个报道更加真实,更具说服力与吸引力。

5 结论

综上所述,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路线方针以及经济活动、社会生活、城市建设等内容的重要平台,具有独特的核心优势,其报道内容必须具有典型性、时效性、真实性、可靠性及政治性。现阶段,许多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群体的实际需要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笔者提出,时政新闻媒体应始终坚持创新性原则,确保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不断更新观念,推动电视时政新闻报道逐步走向开放性,突出新闻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