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宗旨为高校学生工作服务
摘 要: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顺应时代潮流,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精神贯彻到学生管理工作去。在此基础上,高校管理工作应综合运用多领域学科知识体系,充分结合大学生自身体现出的主体性,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和当代时代发展的特点融会贯通,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步伐。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学生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一、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宗旨的科学内涵及必要性
(一)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宗旨的科学内涵
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学生为本”的重要地位,就是把大学生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调动和激发学习、生活积极性,通过内化手段,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合格的大学生、社会人,逐渐将其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内涵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性。即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教育,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过程中进行的教育。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及时交流,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注重大学生思想素质的自主形成,而不是被动接受教育和塑造,教育者要关心大学生的思想心理需要,注重思想素质形成的内化过程,从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大学生心理的工作,切忌“隔膜”、“离心”。针对性来自于对大学生实际的了解,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需要的理解、把握,从而畅通交流渠道,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共鸣。
(二)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宗旨的必要性
1.坚持“以学生为本”,是为了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的缺失。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是以黑板、教科书、☑说教为主要形式;并把灌输作为有效的方法。因此,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只是按照规定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这不但忽视了学生受教育的主动性和差异性,也忽视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判断、筛选、理解和内化的重要作用;从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常表现为高分低能,缺乏道德分析和判断能力,并没有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以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坚持“以学生为本”,是大学生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越来越认可“思想素质是人的第一素质”,也就是说大学生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素质以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才不会迷失方向和出现心理疾病,而这些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很难学到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应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质大学生。
二、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所存在违背“以人为本”的问题之原因探析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现行体制的束缚,高校经常被看作是主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而大学生则是被动的受教育者和管理客体,这在学生管理方式在实践运用中就凸显出一些问题,比如忽视了大学生主体性地位、限制了大学生不同个体之间的个性发展需求、抹杀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我创造力等等。其次,高校管理工作者在制定管理制度和实施管理活动中缺乏对大学生个性特点的准确把握,缺少对大学生具体性格特点的调查和分析。最∞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大学生个体独特的差异性日益显现,决定了高校对大学生管理的模式必须由传统单一型走向“以人为本”多元型转化¢。所以,要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改革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建立起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并引入“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的新型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就势在必行了。
(二)高校人本管理制度建设和文化构建不健全
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管理理念,必须创设“以人为本”理念得以实施的校园环境。制度建设和文化构建起的就是保障良好的人文关怀环境具备负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求的作用。靠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形成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激励约束机制、打造什么样的学生管理文化来凝聚人心,并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自身的“超我潜能”,是运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制度,这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建立起来的前提条件。二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具体的管理制度,它规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各个部门、单位之间的协调合作,以及个人的职责和基本制度的运行渠道。既然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良好条件。
(三)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未整合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为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主体是大学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也是大学生,“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理念中的诸多管理措施需要借助于或者说就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因此,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中的重点就是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按照管理学的要求❧重新整合,使之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并达到学生管理工作人性化的效果,在具体人力资源体系整合上,更集中体现在完善大学生服务体系和社区化学生管理体系等与“以人为本”密切相关的方面,我们仍可以借助原有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开展“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但在大学生服务和管理方面需要进行全新的思考和构建体系。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思考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为了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方法主要以“灌输”为主。而如今在探索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过程中,就应该引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效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具体的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索:
(一)探索情感互动的教育方法
1.用换位的思维理解人。情感互动的教育方法是维系高校学生工作与大学生之间的纽带,具有重要作用。和传统的“说教”模式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充分尊重人的情感,发挥大学生的情感传导作用,用情感教育去感染人、教育人、帮助人,引起双方情感的互动和共鸣,以情感动、感化人,进行寓理于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急其所急、想其所想、办其所需。
2.用最高的热情关心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学生本位理论相结合,要求管理者要以情感人。坚持以大学生为本,关心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按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讲,大学生较为关心的话题是学校能否提供好的图书馆、好的教学设备、好的教师、好的食堂、好的实践基地等,这些都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3.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放下架子,亲切地走到大学生群体中去,倾听大学生的想法,使之与大学生成为朋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个层次,按照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也是学生本位主义的经典理论。按照这个理论,人的最高层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尊重虽然不是最高需要,但是自我实现的基础和条件。一旦运用合适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大学生在尊重方面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反之,这种需要要是受到了抑制,就会产生消极、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在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时必须尊重每位大学生个体,尤其是对犯有错误、不思进取、心理和生理上有缺陷的大学生,要格外关心和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真正的内心想 ツ法,从而帮助他们得到进步。
(二)坚持正面激励的教育方法
1.用肯定的方式激励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把大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发挥出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取得的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这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一个道理,也就是说从发扬优点、调动积极因素人手,比直接的批评缺点的方法,效果更好。
2.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大学存在的缺点和不足。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优异表现的大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并向更高的目标看齐;同时,也要对他们身上存在的某些缺点、错误和不足,进行积极引导,教育,做好防微杜渐的工作。
3.结合心理咨询的方法。高校学生管理的方法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它们有共同的工作对象,都是要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所出现的困扰、纠结以及不良行为习惯来进行分析疏导,提供建议、指导和帮助,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做高校学生工作时,管理者要懂得一定的心理咨询技巧,巧妙地应对大学生群体所出现的普遍问题。
总之,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受教育者,单纯的说教灌输模式已经行不通,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为指导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切入点。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还可以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且能够承担中华民族复兴重任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