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损伤语言认知障碍研究

时间:2024-12-26 03:46:1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语言障碍,认知神经心理学,评估,治疗。

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揭示语言及其它认知的脑机制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研究各种脑损伤导致的特异性语言障碍,为探索语言和其它认知的结构、加工,及大脑不同部位在语言和其它认知活动中的功能增添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也对临床失语症的诊断与康复起了很多积极的作用。汉语在世界语言体系中具有其独特性,对汉语的语言障碍及其脑机制的研究将为完善人类语义知识理论、语言的表征与加工模型有重要贡献,也为发展汉语失语症针对性的康复方案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1 引言

脑血管疾病或者脑外伤等脑损伤会引起认知功能障碍,非常普遍的是语言障碍——失语症。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语言功能的保存逐渐成为医患关注的焦点。而对失语症的有效康复只能建立在大脑加工语言正常系统和损伤机理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医院系统对失语症的诊断主要是以临床经验为基础,诊断的准确性和康复效果不够理想。

国际上的失语症研究从19世纪中叶起始、二 ヅ战后开始蓬勃发展。在美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从神经科学、脑科学、神经医学、心理学、语言学、语言康复学等学科领域开展了交叉研究。美国支持相关研究的政府机构包括美国卫生研究中心(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美国精神卫生研究中心(NIM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Mental Health)等。

认知神经心理学是以认知能力异常者为研究对象、以认知加工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患者特异性受损和保留的认知环节来进一步推知人类正常的认知结构和加工方式。它是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相互融合的产物。一方面,脑损伤认知障碍研究打开了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一扇窗户,认知神经心理学透过这扇窗户帮助研究者理解正常的认知加工和表征。另一方面,当前国际前沿的发展趋势是关注在认知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诊疗,使得诊断更细致,康复更有效。

最近20年随着大脑语言认知理论的发展完善、认知神经心理学个案研究技术的发展和功能核磁成像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对失语ღ症的认识已经远远超出了经典的分类(如感觉失语、运动失语、传导失语等)和脑区(如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等),有了如下重大进展: 第二,语言功能和脑区对应的了解有了很多更新,远远超出经典的布洛卡区(broca)/威尔尼克区(wernicke),发现了大量与特定语言功能相对应的脑区。例如,左脑缘上回、角回、额下回都参与语音信息的加工、存储和整合,而语义加工涉及左脑梭状回、颞中回、颞上沟、角回[3~7]。

第三,通过功能评估结果结合脑区损伤信息,可以有效预测康复机会、选择康复手段[8,9];急性期脑损伤区域之外存在大量区域面临功能丧失的可能,而这种丧失可能通过及时、合适的训练得到显著控制和改善[10,11]。

第四,以上进展在相当程度上依赖近20年来失语症评估技术的发展,而大量基于基础研究发展的语言功能模块测试任务逐渐走向临床应用,促进了评估技术的发展。目前,国际上临床使用的评估手段包括有各种针对性的方案几十种,如BDAE(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ASA (Boston Assessment of Severe Aphasia)等。多种评估方案的发展使神经内科、外科、语言康复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语言功能损伤的病人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2 专辑论文介绍

本专栏主要是由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的“中国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国际研讨会(Promoting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in China 2006)”部分大会发言和相关研究综述组成。

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是在认知神经心理学及认知神经病学领域有卓越贡献的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认知科学中心主任Max Coltheart教授。该文着重阐述了研究脑的认知结构和过程的一门重要交叉学科——认知神经心理学,介绍了该学科独有的学科特点及其分支,认知神经心理学所基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特点,并通过一个具体病例介绍了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思路。该文旨在通过对认知神经心理学各方面的介绍,以期更多相关学科的工作者和学生能加入到这门学科的研究中来,推动认知神经心理学在中国的研究进程。

二、三篇文章的作者Lyndsey Nickels博士也任职于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Macquarie认知科学中心,是国际知名认知神经心理学家,有丰富的语言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和临床经验。第二篇文章主要介绍对言语损伤的评估方法,特别是其中的量表法和假设检验法。通过对两种方法优缺点的比较,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趋势是,标准化失语症量表被逐渐认为不适合用来测量治疗恢复情况,也不适合用来测量失语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在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内的假设检验评估方法逐渐显现出在检测认知功能损伤方面的有效性和临床价值。该文并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着重介绍假设检验法在临床认知功能损伤评估中的应用。

第三篇文章通过词汇提取障碍的案例介绍了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对认知功能损伤的治疗之间的关系。文中介绍了根据已有的言语产生理论,对几个具有不同模式的词汇提✞取障碍的病人进行了针对性治疗的案例。结果表明,理论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认知功能损伤,帮助筛选出有科学根据的治疗方案,以及对治疗结果给予合理解释。同时,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理论之间指导治疗效果的差异,表明治疗能够促进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

第四篇文章着重介绍了近年来认知神经心理学领域有关汉语语言障碍方面的研究进展,即在语言加工和表征模型的基本框架下,如何通过认知神经心理学途径,特别是个案研究技术,深入探讨汉语认知的心理表征和加工机制。文章综述了一系列研究,通过研究汉语失语症病人的选择性语言功能损伤,揭示语义系统的信息表征方式、语音输出词典的信息表征方式、语音输出缓冲器(buffer)的信息表征方式、汉字的书写机制、汉字的阅读机制,其中揭示的很多细节是在正常人的行为中难以观察到的。研究结果表明了人类语言加工与表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五篇主要介绍了当前国际上研究者比较接受的书写理论模型,通过拼音文字书写障碍病人研究结果的描述,从拼写中的通路数量、拼写中的词汇与亚词汇通路间的交互作用、拼写中的语音中介、字形输出缓冲器表征的内容等方面,简要阐述了书写过程中所涉及的认知成分,以及从刺激呈现到拼写出单词的简单动态过程,回顾了模型建立的实验证据和逻辑思想,并提出了相关理论在揭示汉语书写过程中的意义。

第六篇概要介绍了以语义性错读为特征的深层失读症,指出深层失读症的存在提示了人类在口语阅读过程中需要经过语义性通路。文章比较了汉语深层失读与拼音文字深层失读的差异,分析了深层失读的机制,以及汉字阅读与拼音文字阅读之间可能存在某种重要区别。文章还介绍了深层失读病人的神经心理康复手段和方法。

第七篇介绍了类别学习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对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患者、遗忘症患者和其他类型的神经症患者的类别学习研究进行了回顾,从神经心理学研究角度对类别学习理论中存在的单系统理论和多系统理论解释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取样偏差问题和未来研究中需要在研究手段、研究✔设计、被试取样等方面加以改进的建议。

3 研究展望

在过去的30年中,失语症的临床评估和康复在我国有了相当的发展,但相对于国际上近十年语言认知基础研究和失语症临床应用研究的迅猛发展,国内汉语语言认知基础研究还处于积累阶段,汉语认知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结合不够紧密,使用的失语症评估手段还远远不能反映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因而不能有效得到病人的语言功能障碍点,为康复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加强汉语失语症的基础研究,发展汉语认知的心理表征和加工模型。需要心理学基础研究工作者与临床工作者紧密结合,发展预防、治疗汉语失语症的科学系统和手段。同时,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工作者认识到神经心理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各种认知理论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认知活动的过程和脑机制的深刻认识。

参考文献 2 Nickels L A.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the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of spoken word production. Aphasiology, 2002, 16: 3~19 4 Martin A, Chao L L. Semantic memory and the brain: Structure and processes.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2001, 11: 194~201 6 Martin A, Wiggs C L, Ungerleider L G, et al. Neural cor❤relates of category-specific knowledge. Nature, 1996, 379: 649~652 8 Liang C L, Chang H W, Lu K, et al. Early prediction of aphasia outcome in left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Acta Neurologica Scandinavica, 2001, 103: 148~152

9 Naeser M A, Baker E H, Palumbo C L, et al. Lesion site patterns in severe, nonverbal aphasia to predict outcome with a computer-assisted treatment program. Archives of Neurology, 1998, 55: 1438~1448 11 Xerri C, Merzenich M M, Peterson B E, et al. Plasticity of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paralleling sensorimotor skill recovery from stroke in adult monkeys.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1998, 79: 2119~2148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