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
引言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有些学者和研究者亦称之为中国民族声乐、中国民族声乐学派或中国声乐学派。尽管目前学术界对民族声乐的概念的科学界定尚需进一步讨论,但是,经过几十年实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声乐艺术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确立却是不争事实。我们所称之的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既是相对于西洋的声乐艺术而言,也是相对于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而言。中国的民族声乐是植根于中国土地之上,经过几千年磨砺而形成的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风格的,涵盖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的,带有东方审美特征,一直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 ϡ喜爱的艺术形式。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在特定的社会、历史和人文条件下,通过吸纳、借鉴西洋声乐艺术方法理论,从演唱方法、表现形式、声乐教育到理念思维等诸多方面,都获得了一次新的提升,进而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可以说,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脱胎于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是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再现、升华和发展。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是一个客观历史进程,是中国民族声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试图从历史、社会、人文和音乐等侧面,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进行理性探讨。
一、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形成的自身因素和客观条件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式,都存在一个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质朴走向科学、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国的民族声乐也不例外。在历史上,当时较为先进的声乐方法理论一旦进入中国,迟早会被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所摄取,并在一定程度融为一起。经过这种嬗变后,中国的民族声乐就会以一种新的面貌展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它总是要吸纳先进的外来文化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吸纳、兼融、并蓄、共生的特点,它并不保守,也不固步自封,它总是在吸纳外来文化的营养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外来文化与中华本土文化相融,经过民族化过程后,最终转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看,这一特征十分突出。中国的传统乐器,大多是历史上从其他国家和地区传入的,比如琵琶原为波斯国乐器,东晋时由西域传入,经唐、宋各代的改革与融合,在宋以后,其梨形音箱、四弦十四柱的形制基本固定下来。明朝徐渭《南词叙录》中载:中原自金、元虏猾乱之后,胡曲盛行,,至于喇叭、唢呐之流,并其器皆金、元遗物矣。可见其他乐器也是如此。除此之外,尚有许多作品与音乐形式也是来自于域外,如《新声二十八解》是汉代有名的武乐,它是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根据出使西域的张骞带回的西域横吹乐曲摩诃兜勒改编而成。公元四至六世纪,天竺乐、龟兹乐、高丽乐、疏勒乐、高昌乐等域外音乐相继传入中原地区,连同龟兹乐和汉魏旧乐融合而½成的西凉乐一起,成为隋唐燕乐中的重要乐种。
科学和文化是没有国界的,科学的音乐方法理论总会受到多数人的喜欢和接受,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意大利声乐方法,早在)1 世纪就传播于欧洲,后来又传至美洲和亚洲。其中的唱法,主要特征是声音轻松自由,音域发展宽广,有共鸣且表情细腻。由于其唱法的科学性,这一发声方法至今依然广为流传,诸如意大利歌剧、德国艺术歌曲等均采用美声方法演唱。近代以来,意大利、德国等国的科学发声方法和声乐形式传入中国,对中国声乐艺术特别是学校专业声乐艺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使中国民族声乐第一次通过展望西方先进、经典的音乐文化,反观和提升了自我,并从比较学的角度,为自身发展寻找到了新的空间。
从社会学意义上看,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文化和观念形态必然会发生变化,西方列强的强势文化侵入中国是必然的,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先进文化理念进入中国也是必然的。其传播途径不外乎宗教活动、外国侨民、归国留学生、外国音乐团体来华演出等渠道,虽然这些因素并不足以撼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根基,但它已经开始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说,当时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中国民族声乐赖以创新和发展的客观环境和外部条件。
而从音乐学意义上看,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的出现,是传统民族声乐向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的催化剂。中国近代音乐思潮是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期间,音乐领域中反映出来的新的知识分子阶层的求变的音乐思想倾向,这也是进步❧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危机中向西方寻找先进文化的一个侧面,他们普遍带有反传统的特性,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反思和无情批判。)7. 年匪石的《中国音乐改良说》就曾说:凡明堂所奏,宗庙所用,必出于皇王之什,盖君王专制若此其尊严也,无情地鞭挞着封建礼教音乐文化的虚伪性,痛斥了以礼乐为中心的宫廷音乐文化和儒家音乐文化思想从一个侧面昭示了谋求变革的新音乐思想倾向。
二、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在社会
嬗变中的发展两种不同文化的交融,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个漫长的碰撞过程。自明朝中叶起,由于倭寇之乱,中国开始海禁。有清一代,更是闭关自守。这一时期的中国音乐文化,大多是内部交融而缺少外部刺激。由于长期闭关锁国,造成了国民心理上的封闭性和排外情结,对外来的东西,即使是好的,也不愿意一下子就接受过来。用拿来主义这种简单的办法,在一定范围的人群中还可以接受,但如果成为一个民族的艺术选择,注定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从音乐文化的本质属性上看,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和西洋的声乐方法理论,分属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体系,由于文化底蕴迥然有异,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碰撞、有所扬弃,二者从相互对峙逐渐走向融合,必然是漫长甚至是痛苦的。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产生,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进程而得以催化的。在近代中国,围绕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在思想ท领域经历过多次论争,而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也正是在民众思想解放的进程中逐渐为国人所接受的。
在鸦片战争前,林则徐、魏源等人针对当时的盲目排外情绪,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后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掀起的洋务运动,主张采用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而与之论战的顽固派则因循守旧仇视一☁切外洋事务。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但它还是引进了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国人痛定思痛。#$!$ 年的戊戌变法,又一次引发争议的波澜。论战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毕竟带来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新风。清末民初开始建新学,学堂里普遍开设乐歌课,学堂乐歌最初是归国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创作的。
这一时期,西洋的演唱形式,钢琴、风琴、小提琴等乐器,新的记谱法,基本乐理等逐渐由学堂传授而扩及社会,成为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先声。紧接着的辛亥革命则是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念的革命实践,也为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在中国传播开辟了道路。王国维#!#% 年写的《宋元戏曲考》,在中国音乐史学转型为现代音乐史学中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他创造性地提出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等治学经验。 、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科、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私立广州音乐院等。
另外,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建立与发展,也与#世纪以来火热的群众音乐活动不无关系。比如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的工农歌曲活动,%# 年代的抗日救亡歌曲高潮,抗日根据地的群众性歌咏活动等,致使民族声乐艺术在一次次的群众性演唱运动中,扮演着主流角色。特别是 年七七事变后,广大音乐工作者以音乐为武器,创作了大量旨在唤起中华民族觉醒,与日本帝国主义抗击到底的优秀作品,走上了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同时也使得继承传统民族声乐与借鉴西方声乐艺术实现了有机结合,最终奠定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传统民族声乐相比,出现了许多质的变化:+ 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已经具有了浓郁的的艺术风格并自成体系。金铁霖教授认为,中国民族声乐仍需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充实和完善,要始终把握住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这个方向。在代表人物上,涌现出了一批教育家和歌唱家。诸如沈湘、周小燕、林俊卿、金铁霖等人,都是推动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教育发展的杰出代表。表演方面( 年代后有郭兰英、王昆、才旦卓玛 年代后有彭丽媛等,都是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的民族声乐歌唱家。他们以其辉煌的艺术实践成就,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结语
经过近百年的演化与发展,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在西洋声乐方法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交融、撞击与结合中逐渐形成。特别是世纪 年代后,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技巧、技术理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日臻成熟。时代的发展既赋予了中国民族声乐以新的生机,同时也向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课题,这就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如何实现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统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更进一步地展示自己?如何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等等,这都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在进一步发展中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期待着广大同好为此而做出更大的努力,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这朵奇葩添妍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