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初步探索

时间:2024-11-10 14:10:5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是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的重要依据。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需要我们开展的幼儿园课程要从单一化、枯燥化、机械化,逐步转变为富有综合性、趣味性、生活化、游戏化。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生活化 游戏化

一、生活化的课程活动设计

我们老师在设计幼儿园课程活动时,应考虑到这样一个因素,就是幼儿的学习过程,即认知过程、情感需要和动作发展这三个环节,在我们的观察记录中都证明了三者的互通性和联系性。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点,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幼儿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要求幼儿园课程不能以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要任务,它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不断引导幼儿积累周围世界的经验。幼儿在参与这样的课程活动时,通常会利用自由玩耍,逐步建构对周围世界的基本认识,从中获得具有个人意义的经验,他们会表现出是因为生活而学习。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熟悉的,也是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趣味性的。

(一)、幼儿园课程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最基本、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要求幼儿园课程“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所谓“来源于生活”,是指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要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所谓“高于生活ฑ”,是指幼儿园课程要对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提升,使之系统化;所谓“回归于生活”,是指幼儿园课程帮幼儿获得的各种经验有助于幼儿更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来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比如: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种植园地、饲养角、玩具、图书以及同伴、老师等等这些都可以是幼儿学习的资源。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生活世界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也就更有效。

(二)、贴进生活,实现幼儿园课程的趣味性。幼儿的天性是喜欢接触,亲近大自然的。我们可以利用远足郊游活动,为孩子搭建与人,景,物的互动平台,比如给小兔,小鸭喂食等,让幼儿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在这样的轻松,愉悦环境中,孩子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也会试探性地发起交往,逐渐从被动交往向主动交往转变,感受同伴互动带来的乐趣。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也就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们也可以开展“数星星”的主题活动,讲述“天宫一号”、“神州八号”的相关新闻以及其他航天知识,培养孩子对航天知识的兴趣。然后,还可以准备一些材料来请孩子们来一起制作火箭。

这样,就从生活的源头挖掘了幼儿的兴趣,保护了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有了好奇心,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并产生了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

《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游戏。”我们除了尽力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温馨舒适的区域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以及给予幼儿充裕的游戏时间,鼓励幼儿主动参与、自主开展游戏之外,还应在设计课程活动时使其更具有游戏化。

(一)、游戏化课程关注课程的游戏性,体现幼儿的游戏精神。游戏化课程充分利用游戏因素,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如在小班的“拨拨青蛙小闹钟”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采取“挂钟上贴标记”的提示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长针指到标记之前可轮流去区域角进行自主游戏和活动;在中大班,我们则通过班级“图文作息时间表”,鼓励幼儿根据钟面数字自主安排区域活动的时间。游戏是最具综合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在教学活动游ฏ戏化的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出现,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也可以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知识技能。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和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课程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三、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感染力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幼儿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教学方法、技能去影响幼儿,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他们,使自己真正成为影响幼儿的最积极、最活跃起的因素。 比如,在打击乐《小白船》是一首孩子们不太熟悉的三拍子、舒缓的音乐,而用“小白船”暗喻美丽的月牙儿,也是孩子们不容易理解的内容。为此,教师首先请家长带孩子们观察月亮。生活、游戏和教学,本来并无明显界限,只是我们人为加以区分罢了。其实,一日生活皆教学。看似简单的喝水、吃饭、做早操……对于孩子来说,就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幼儿在园不单单是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良好的启蒙教育,初步感受社会性与人性,掌握手、眼、脑协调发展的技能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这就要老师有敏锐的观察力,把握好生活中的细节,抓住有效地教育契机。

四、关注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的价值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都清楚的,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再一次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的确,游戏是孩子社会性和情感能力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反映他们发展状况的一面镜子。游戏是学龄前期的“主导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它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14年10月,我市举办了省级示范幼儿园游戏观摩活动,我发现每个幼儿园的老师们付出了很多辛劳,收集并制作了许多游戏材料,例如用各类纸做的服装,泡沫做的蛋糕、汉堡包、三明治等,海绵纸包的包子、饺子,糖果纸做的糖果等等,孩子们穿上超市服和炊事服,站在柜台前等候客人到来,而孩子们对这些以观赏为主的游戏材料在最初的新奇感消失之后,就不再有兴趣了。这种由外在强化的而不是幼儿内部动机产生的活动,很难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陶行知说“生活是教育”,而现实生活是游戏的源泉,幼儿在游戏时是以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渴望独立的积极性为基础的,游戏中幼儿常常蕴含丰富的想象力,而老师的“辛勤劳作”抑制了他们的思考,把教师的“教育目的”强加给孩子,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是孩子们真正愿意玩的么?他们能感兴趣么?我不禁思索:幼儿园这样的游戏活动价值何在?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幼儿在游戏时是由个体内部需要而产生的,幼儿只有自由地、有兴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才有可能在游戏中思考、操作、创造、发展,从而获得快乐、获得发展。也只有自愿的、主动参与的游戏,才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要想把生活、游戏与教育自然无痕地融为一体,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了ค解幼儿,关注幼儿,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选择。只有给幼儿提供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幼儿才能得到适宜的和有效的发展,幼儿才会有美好的童年生活。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