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探究

时间:2024-12-27 02:13: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关键词:泛在知识环境;图书馆;学科化

摘要:文章分析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特点,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加以完善的建议和措施。

泛在知识环境(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指的是以网络设施、各类软硬件、文献信息资源、作为个体的人等组合起来的新形式的科技知识体系和基础结构,是构建知识型信息化社会的一种全面综合的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它通过存储、计算和交流方面的便捷和高效,使人、数据、信息、工具、设备等资源能够更为充分彻底地发挥作用而构建的一种普遍、综合的知识环境。[1]泛在知识环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其无所不在、智能性、个性化,突显用户至上的中心理念。泛在知识环境为图书馆实现由信息资源服务向知识型服务的转变,打造互动和持续发展更新的新型虚拟知识社区提供了条件。

1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特点

1.1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知识型的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其特点为①通过融入用户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了解用户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思路,记录用户检索习惯,动态掌握读者知识兴趣、潜在需求。②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协同、互动,主动性地提供服务。图书馆要秉持人☼性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多元分层的个性化服务体系。如为学院专家、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建立信息及档案库,提供跟踪性伴随式服务,为各层次不同类型的读者提供能满足需求的个性化知识产品。

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交互服务不断增多,图书馆通过智能化软件和智能社区,把数字资源、信息服务等整合到一个平台并提供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服务成了一种趋势。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获取大量不同专业背景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查、重构,让读者在此平台上智能化地获取信息及实现相关服务,解决读者亟须处理的问题,实现知识信息传播和使用的最大化。

1.3专业化的内涵式服务

图书馆服务水平决定着图书馆内涵式发展的程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是专业化的知识服务。图书馆要积极整合馆藏纸质资源和虚拟资源,对馆藏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以学科馆员为依托☿,加强基础服务建设,提高图书馆服务底,提高服务的对接度和亲和力,在服务过程中致力于找到和形成解决方案。

2国内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主要模式

国内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单一型服务模式。该模式是以学科馆员为中心,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诸如网络交互式、电子邮件式、社交软件交流式等模式的服务,主要是以图书馆和馆藏文献资源为中心为用户提供服务,也有专家认为,嵌入式馆员是学科化服务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科研服务、嵌入式教学等模式。②复合型服务模式。徐晓园认为,“学科馆员―图情教授”协作模式在实践操作过程和服务效能方面有明显 ☹的优势,并提出了以“学科馆员―图情教授”协作模式为基础,以“学科分馆―学科馆员”组合模式为补充的新模式。[2]此两种模式现已成为较常用的学科服务模式。

3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的建构

3.1服务平台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用户获取信息资源 シ的方式不断变化,广度在不断拓展,他们对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要凭借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助推力,引进各种便捷有效的软件和资源,全方位地加强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现今网络接入正迅速地从电脑平台向智能手机平台转变,图书馆要抓住这一契机,建构多元、完善的,能与用户进行有效交流和互动的服务平台。一般而言,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要具备学科导航、定题知识服务、学科知识门户、RSS定制与推送、知识挖掘等功能和要素。[3]图书馆应通过平台的建设来强化和发展与读者之间的协同与双向互动模式,通过有效的服务,不断提升其作为知识平台在用户心中的地位。

3.2馆藏资源学科化分置

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科研主要方向,有的放矢地对馆藏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建设科学合理的架构。比如设置特色专业藏书库,或是建设分馆,为重点学科的科研用书建立专门的服务分库,配置对口专业学科馆员,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专业化服务。馆藏资源科学分置的基础是要进行重点学科的资源建设。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建构,应让用户有效地参与到馆藏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重点专业和学科的资源配置要得到重视和强化,特色资源库和分馆的建设应重点突出,科学分置,避免不当配置造成财力物力的浪✍费。为不同的重点学科点建设相应的学科馆藏模块,保障不同学科的科研服务力量。

3.3建立分层次多元服务

黄希: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探究黄希: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探究 图书馆要根据不同类型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动态把握读者的需求特点,建构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学科化服务架构,做到服务突出重点,体现出差异性和不同的强度。通过个性化差异性服务,把握服务目标和方向,满足用户不同形式的需求。学科馆员要对学院重点学科规划、科研工作方向和动态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于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的科研骨干和重点学科,要为其个人及科研团队提供重点服务,为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的资源需求提供制度化的保障,确保相关研究顺利地开展。

3.4学科化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要通过数字参考咨询、信息素养教育、数字学科化资源库的建设,对相关的资源进行规划和整合,找到读者需求和服务内容的最佳契合点,保障学科化服务的及时性和深入性,实现从信息提供者到科研合作伙伴的角色转化。不仅为用户提供学科知识服务,同时提供学科情报分析,让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资深学科馆员,通过博客、微信、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多元渠道,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学科协同服务,满足用户的专业信息需求。 4完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的措施

4.1提升学科馆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学科化服务是基于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根据读者在获取、鉴别、吸收、运用知识等环节的需要,通过对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筛查、分析、整合及提供,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服务。这就对学科馆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学科馆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较好的专业素养,也要有信息化资源综合开发和应用的能力,同时具备专业的学科化服务意识。图书馆应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到馆工作,加大馆内学科馆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养胜任学科化服务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需求用户进行服务对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2拓宽协作渠道,加强协作力度

信息社会的资源是泛在而即时更新的资源,面对庞大的信息量,作为个体的图书馆学科馆员无法做到对所有的学科信息进行实时跟踪、了解和鉴别。图书馆应加强馆际之间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馆际共享系统,实现信息互通,建立学科知识跟踪及学科情报共享的模式。同时,要加强与校外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和团体的合作,通过科研院所及团体举办的学术报告会、对外交流情况通报等,掌握学科前沿的动态消息,拓展获取信息的渠道。馆内工作人员也要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促进,在工作过程中对科研人员、教师的需求进行了解反馈,提升主动服务意识并加强协作力度。

4.3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

泛在知识环境下,读者搜集获取信息的渠道从传统的纸质资源转变为更多地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图书馆应通过培训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使他们掌握查询、检索资源的方法和技巧,学会通过智能软件进行沟通及交流,对搜寻到的资源进行正确分析、筛查和鉴别。一是要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及信息素养课,让学生了解馆藏信息资源并学会相关的查询检索,学会判断资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培训。同时要通过到馆或网络的形式不定期地对学院教师进行宣传和交流,让教师了解图书馆引进和更新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新以及智能平台等。

4.4建立评价和反馈的协同服务机制

学科馆员要及时地获取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学科化服务的问题反馈,建立学科化服务评价和反馈的有效协同服务机制。通过反馈和评价,对馆藏信息结构和学科化服务进行系统性完善,并适时地进行小范围调整。同时,学科馆员应加强与读者的协同合作,满足用户的需求,找到协同合作的优化模式。

参考文献:

[3]黄思玉.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体系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3

(10):59-6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