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学术出版盈利模式探究

时间:2025-01-13 08:56:5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学术出版作为出版产业和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文化、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传统出版业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出版社只有建立一个良性的盈利模式,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以及国家对学术出版的各种扶持政策,才能找到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关键词】学术出版;选题论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学术出版作为出版产业和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文化、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传统出版业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出版社只有建立一个良性的盈利模式,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以及国家对学术出版的各种扶持政策,才能找到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学术出版具体涉及文理各个学科,由于专业所限,因此笔者仅通过自己的工作体会,浅谈关于学术出版盈利模式的一点看法。

一、学术出版成本较高的原因分析

1.受众面小

学术著作的受众面小,内容往往针对特定领域的读者,这就决定了图书的发行量不可能太大。而图书的固定成本基本上是不变的,印数越小,成本越高,印数越大,平均成本才会越低。学术著作自身特殊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其不可能在生产环节通过增大印数来降低成本。

2.编校要求高

学术著作的作者往往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该领域在理论或者实践方面比较前沿的,这就对编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培养一名成熟的专业编辑需要3―5年时间,但是仅凭编辑的力量还不足以保证图书的顺利出版,遇到重大选题时,出版社除了自身严格把关外,同时还需要向主管部门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申报,还要请学界专家进行联合评审,选题合格后方能出版。学术出版承载了传播先进思想的重任,处于整个出版产业链的顶端,必须保证学术著作传递的是正面、积极的能量,因此,与其他图书出版相比,学术出版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

3.出版周期长

目前,一般图书在交稿后,走完全部的“三审三校”流程大概需要3个月的时间。尽管不同出版社的出版周期也有较大差别,但是作为学术出版,基本上很难出现紧跟社会热点,一周就能出版一本畅销书的奇迹。由于学术著作书稿的写作质量以及内容的难易程度千差万别,顺利走完编校流程所需的时间大大超过了普通图书。

由此可见,在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三个方面,学术出版的成本居高不下,这也造成了学术出版盈利困难的现❅状。对很多出版社来说,学术出版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

二、学术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学术著作出版门槛过低

学术著作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其“学术性”。这些著作,或者开辟了新的学科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或者开启新的学科研究范式,为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提供借鉴和启迪。在当下学术出版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很多所谓的“学术著作”出版的目的仅仅是作者为了评职称或者申请某项基金,这就造成了有钱就能出书的现状。这不仅损害了学术出版的声誉,还占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导致真正有学术价值的图书得不到出版的机会。

2.编辑专业人才匮乏

高水平的编辑人才是学术出版的重要保障。在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曾经涌现一大批学术功底深厚的编辑大家,如鲁迅、郑振铎、叶圣陶、周振甫等。遗憾的是,当今的出版业似乎逐渐失去了培育学者型编辑成长的土壤。一些出版社对编辑的考核,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效益,虽然很多出版社每年都会招聘一批硕士或者博士补充到编辑队웃伍中,但是很多编辑经过几年的培养,能够对文字、标点、结构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进行处理已经非常不错,而对内容本身的学术评价、从学术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能力,却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学术编辑的专业成长也无从谈起。

3.应对策略

(1)完善学术选题论证机制。为了保证选题质量,出版社可以引入同行评议,邀请相关专家参与选题论证。论证主要围绕学术评价展开,侧重对研究成果的创新性、有效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做判定与裁决,始终将质量放在第一位,鼓励和引导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工作。

(2)加强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各出版社应根据自身情况逐渐确定学术出版的方向,不要片面追求大而全。对于专业编辑而言,应该有意识地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更有能力抓住学科领域的热点选题,甄选出优秀的学术成果。同时,出版社应该给学术编辑充分的成长空间,在业绩考核时,可以向社会效益方面倾斜。

三、学术出版盈利的关键因素

1.争取出版资助

目前,国内的出版资助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①国家级的出版基金,包括: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主要用于对不能通过市场资源完全解决出版资金的优秀公益性出版物的补助。基金限于出版物的编辑、稿酬、版权费、校对、排印装、复制、原辅材料及资料购置等直接成本费用支出。②国家部委,以及各省、市级设立的出版基金,例如: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科技部出版基金)、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师出版专项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等。③各高校、出版社设立的各种出版资助基金。

笔者在策划出版《清末民初小说版本经眼录》时,考虑到该书所选择的旧版小说作品特色鲜明,既有广泛性,又有代表性;既有丰富史料性与客观的学术性,又有图文并茂的通俗性与趣味性,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由于该书的读者面较窄,盈利比较困难,经过笔者与作者沟通,我们决定申请出版资助,最终作为“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成果”,成功申请到了3.6万元的出版资助,保证了图书的顺利出版。

2.控制生产成本

对于图书生产成本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印制、印数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笔者主要探讨如何在这几个方面节省开支。 (1)根据出版社采购纸的规格确定开本尺寸。目前,绝大部分出版社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都会自己采ช购纸张。严肃性和庄重性是学术图书的特性,因此,在设计图书版式时,应根据使用的纸张规格尽量选择正常的、纸张利用率高的开本,例如16开、32开等,不但便于印刷和装订,相应的成本也较低。

(2)合理控制印数。图书的制版费是固定的,而印刷费等结算时,并不是按照实际印数计算,而是将不足起印数的按照起印数来计算。图书在付印前,出版社应把握市场需求,估计印数尽量符合实际需求,这样不仅能减少印刷和纸张成本,还能减少图书运输和储存费用。

(3)利用新媒体降低宣传推广成本。目前,图书的宣传进入了“微”时代。出版社推出一本新书时,以前首选的推介方式可能就是举办新书发布会,但举办一个新书发布会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要支付参会嘉宾和媒体一笔不菲的费用,因此,也只有少数图书能够享受到此待遇。进入“微”时代后,通过微博和微信平台,图书的宣传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出版机构在微信平台营销图书是大势所趋,这种免费的口碑式营销方式,能够让读者和出版社以及读者和编辑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也有利于培养读者的忠诚度。

3.充分拓展馆配渠道

各大中专院校图书馆及各地市图书馆是学术出版类图书读者群体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出版社做好馆配工作非常重要。

2015年4月24日,“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图书馆馆配工作委员会首届全国图书馆馆配会”在北京台湖出版物会展贸易中心落幕。馆配会提供60余万种中外文优质出版物的订货和现采服务,全国近千家图书馆、馆配商、图书经销商、零售书店到场交易交流。在精品馆藏图书样本订货区和精品“藏书”现采区,汇集了2000余种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馆藏图书和2014年出版的学术类重点图书。可见当前各出版社都非常重视馆配工作。

出版社除了与各图书馆直接联系外,还可以通过与人天、教图、儒林等馆配商合作的形式扩大馆配的力度,虽然馆配利润较低,但逐渐形成规模后,收益会比较稳定。

4.做好数字化转型

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按照计划,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应该基本完成数字化转ถ型。目前笔者所在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主要还是和超星等数字图书馆合作,通过付费下载的模式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很多出版社都申请了财政部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资金支持,但是每个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很多中小出版社由于自身条件的先天不足,导致实际资金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真正推动我国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衍明. 我国学术著作出版的现状检视与应对策略[J]. 中州学刊,2015(10).

[2]王旭坤. 关于学术出版的若干思考[J]. 中国出版,2012(4):15-17.

[3]谢寿光. 我国学术出版的现状、问题与机遇[J]. 出版参考,2013(2):9-10.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