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法制课堂充满“人情味”
法制教育是一门看似较为枯燥的课程。怎样将这些枯燥的法律条文跟孩子们的生活与感悟能力相结合,让法制课堂充满“人情味”,让法制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将知法守法变成他们的一种良好习惯,是顺利进行法制教学的一个难题。法制教育课堂应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才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尝试。
多举生活中的事例
尽管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却不具备将法律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用法律思维分析解决生活事情的能力。因此,法制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生年龄小,教师需要从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多举一些简单易懂、与小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事例。
例如:在讲解《消费者保护法》时,教师可以预设这样的问题:“你经常跟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吗?”“如果你去超市买了一袋牛奶,回到家后发现过期了,你通常会怎么做?”这时,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牛奶坏了不能喝就得扔掉,有的根据自己亲身经历说应该批评售货员一顿后再退货。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我们该怎么做?消费者保护法允许我们怎么做?能保护我们哪些权益?”这样,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不仅课堂氛围轻松和谐,还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法制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实践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
法律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经常注意联系并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将生活实例恰当地引进课堂,使许多法律知识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条文,而是贴近生活、富有情感的东西,也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制素养。
巧用图片创设情境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形象思维占居主要优势。一些语言不容易形象描述的法律知识,可以借助于图片来创设情境。这些画境,不仅生动形象、灵活逼真,而且能让学生觉得身临其境,容易激发兴趣。
例如:讲授小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力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爸爸,我要上学”的漫画,先让学生自己描述画面的内容:“图片上都有什么?反映了什么内容?”然后再让他们仔细观察图片,想一想:“小女孩遇到了什么事?她该怎么办?”学生们很容易能够看出图片上有一个小女孩在祈求爸爸要求上学。接着,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爸爸是怎么做的?”“爸爸可不可以不让这个小女孩上学?为什么?”学✫生对图片中的小女孩产生同情,引起共鸣,全部思维都进入到课堂的氛围中来。这时,教师再让学生了解到“受教育是每个学龄儿童应该享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剥夺”,所以小女孩爸爸的行为是错误的,要受到法律制裁。教师也可以以漫画为情景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加以拓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父母或监护人有抚养、监护及尊重未成年人的职责。
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图片,会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收到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选取图片时,教师一定要认真挑选。图片应简单易懂,具有直观性,易于学生发现其中的道理;如果☏图片选择或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辅助课堂教学的目的,反而会使课堂过于花哨,流于表面形式,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适当进行反面假设
小学生往往涉世未深,对严格的法律条文常常不解。如若一味地向学生生硬灌输法律知识,那对孩子善良的天性就是一种摧残。因此,上好法制教育课,就要引导学生从心理上乐于接受这些必要的法律。这时,教师可以采取逆向思维,做一些反面假设,让同学们思考:“如果没有这条法律会怎么样?”“如果£不按法律规定做会怎么样?”让同学们发现不遵守法律法规可能照成的严重后果。
例如:讲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课时,书上有“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丢面子”这样一个案例,主要讲述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小勤,为了勤工俭学到建筑工地捡铁卡子,再到废品收购站去卖的事情。学生听了这个案例后往往会觉得小勤的做法情有可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愿意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捡工地的物品也不算偷盗,不应该接受惩罚。这时,教师可以做出假设:“如果法律允许小勤这种行为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同学们就会联想到,很多人都会去这么做,最后工地的施工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小勤的行为是不对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引导,使学生们明白:法律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因为个人的学习情况、社会地位等的不同而差别对待。
采用这样的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们更易于接受一些严格的法律条文。但是,反向假设一定要运用恰当;而且,对于一些学生心理易于接受的法律法规则不必进行这样的假设,因为这既没有必要,又会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得不偿失。
结束语
法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法制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精心创设法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法律、理解法律、运用法律,感受到法律的作用,体验到知法守法的乐趣,这样的法制教育课堂才会越来越富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