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摘要:随着2015年1月1日新预算法的实施,“预算绩效”概念的提出,在关注预算投入的同时更加重视预算产出,并将绩效的思维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预算评价考核、公开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了预算的有机统一。本文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预算的绩效管理,以及对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对策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对策措施
随着我国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财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强预算资金的管理,特别是预算资金的绩效管理,已成为全面预算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不是单一的行为过程,而是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预算绩效评价和评价结果运用、预算公开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强调预算资金的责任和效果,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从而真正进入以绩效论“英雄”的科学管理轨道。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一)合理配置有限的财政拨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体系,预算管理只有充分注重绩效,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预算管理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对于资金的全面管理,一方面财政部门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把有限的资金调配好,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由于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然而,国家的财政支出能力是有限的,远不能满足各个单位的需求。单位借助预算的方式,认真规划分析各年度发展目标,可以将有限的资金给予最需要的部门或项目。这样就能使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避免浪费,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也增强了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的自✫我约束力,提高了使用效率。
(二)有利于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建设高效、责任、透明、公开职能的重要内容。在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中,每年的财政支出要与取得的产出或成效挂钩,上一年的表现会影响下一年的预算安排。“谁支出谁负责”的基本原则,使预算资金的申请变得谨慎,从而增强责任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把预算管理各个环节融入绩效理念,通过量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将预算单位的活动控制在实现预定的目标范围内,促使其加强自身的管理和改革,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大大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强调目标管理。目标实际上就是预期结果,预算管理要围绕目标进行,事前设定目标,事中跟踪监控目标,事后评价目标完成情况。将结果前置作为预算编制的内容,明确将绩效目标作为各预算部门编制预算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本身就是突出绩效预算的核心“结果导向”的理念。
(二)、贯穿预算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要贯穿预算活动整个过程,由目标导向,编制依据,执行关注,监督评价,结果审ส查重点♋,预算公开,结果应用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和目标确定环节,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环,实现预算全流程覆盖,使得预算绩效管理在各个环节均有所体现,推进预算良性循环。
2.1预算编制阶段,预算单位不仅要考虑年度工作计划,还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结合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申报绩效目标,目标实际上就是预期结果,将结果前置作为预算编制的内容,本身就是突出绩效预算的核心,从而提高预算资金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财务、审计、业务等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以设定的绩效目标为依据,规范申请预算。
2.2预算执行阶段,建立预算绩效执行情况分析机制和监督管理的动态监控机制,进行事中控制,防患于未然。预算指标一经☯下达,就具有权威性、指令性和约束力,因此在预算执行这一环节中,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和数据并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分析,编制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重点强化项目绩效目标落实情况、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安排的动态监督,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2.3预算评价阶段,绩效评价管理阶段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运用高效可持续的绩效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定期编制预算绩效报告,将实际取得的绩效与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如未实现绩效目标,须说明理由,并分析整改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采取矫正措施。
2.4预算评价结果应用阶段,通过绩效评价报告,财政部门一方面要将绩效与部门预算挂钩, 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对于绩效较佳的单位给予奖励,加大支持力度;对绩效较低的单位,以后申报的预算要严格控制,及时调整效率较低以及资金花费超标的预算项目,将资金用于效果较好的项目上,使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分配中得到充分应用。另一方面,及时进行预算绩效通报,提出包括提高预算绩效的意见和建议,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预算具体执行单位,要求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查找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完善制度,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提升管理水平。
(三)、完善绩效问责制度
通过绩效考核,成立约束和激励机制,本着“谁用款、谁负责、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对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未能达到绩效管理目标或应有效果的预算单位及其责任人实行绩效问责,促使其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事事,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并与责任人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真正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的威慑力。
(四)、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预算单位绩效信息要向社会公开,促使其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职能,接受社会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与评价。
针对事业单位,通过对绩效目标申报执行及实现程度的评价考核,通过公开问责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其预算绩效管理,意义非凡。这项工作的有效实施不仅可以推动预算单位自身发展、完善自我控制,提升预算资金的效益;而且还有助于预算单位很好的执行其社会职能,实现财政资金运行和预算管理效益最大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