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事业单位是国家社会管理体系和服务人民的重要职能部门,是我国政府实施经济和公共管理的重要机构,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改革严重滞后,存在一些贪污腐败、违规处置国有资产等问题,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内部控制的宣传与执行,从而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效果。本文首先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内涵,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引言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确保信息质量真实可靠,提高经营管理效果及保护企业经营资产安全所进行的权责清晰的动态管理过程。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兼具公益性与经济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所遗留下来许多诟病,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善。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特殊性,因而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及审计制度,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及资产完整,预防财务风险尤为重要。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内涵
1.1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以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为目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内部管理合规、合法、合理,财务报告信息真实且完整,以及资产安全完整等。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应以公共服务为目标来设计,不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会计处理与企业相比区别较大,因而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上比较简单。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通过系统化与规范化的内部审计来达到单位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治理的评价与改进效果,达到预算资金的集中与合理分配,以此为国家预算收入与支出所提供一切真实资料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有一定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内部控制的目标上。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的财务目标、资产安全及合法合规目标是相同的,而行政事业单位还包括对腐败现象的预防及防范舞弊的控制,主要是为了提高公共服务效果。其次,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体制是由国家条块分割,因而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比企业要小,只能对财权进行控制,也就是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而企业还涉及到事权控制。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本结构、资金来源与企业有很大区别,因而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时不能完全套用企业规范制✞度要素框架。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比较注重风险评估,从而保障了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2.1财务基础工作薄弱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是进行会计监督、评价内部控制以及实行风险管理的主体,会计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与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内部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来,大多数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与阅历经验,对财经知识、会计理论等专业知识较为熟悉,但™是对于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和语言知识较为缺乏,在综合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此外,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独立的审计机构,但是还是在很多方面受到了制约。例如会计兼职审计,经济监督活动无法独立开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审计部门失去了应有的监督核查效果。
2.2内部控制规章不健全
虽然近年来,很多行政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管理上还是一直存在盲区,对于制度的内容还不完善,只有财务制度相对具体,但是规章制度并没有能覆盖到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只是涉及到会计业务,很多业务活动无章可循,开展起来也无据可依,业务与会计如何联结一直都是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同时,虽然初步建立了规章制度,但是在控制方法上还是存在不当行为,如内部控制只凭个人经验与权威,内部控制的任务只交予一人完成,内部控制权责不清等。
2.3内部控制执行效率低
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规章制度来加强内部的管控,但是缺乏执行力,有的领导驾驭在内部控制之上,将内部控制当作为自己服务的制度摆设。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较为特殊,对于经济业务的开展大部分围绕预算进行,但是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力 ϡ度不足,频频发生超预♚算支付,有些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有损公肥私、收受回扣、中饱私囊这样的问题出现。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措施
3.1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预算管理,做到科学预算编制,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预算,满足事业单位内部需求,同时,还应加大对预算工作的执行力度,严格日常收支与资金划拨,全面监督与管理执行过程,遇到问题应向上级部门及时汇报。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建立成本核算制度,约束单位内部人员浪费现象,例如对办公设施与日常开支等浪费要及时制止,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实现稳定管理。此外,还应提高内部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内部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财务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通过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财务人才队伍来全面提高内部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
3.2巩固内部控制意识
加强内部控制知识的宣传,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与管理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及业务素质。同时,还应明确部门、岗位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设立相应部门来执行内部控制管理的考核,如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本级、下级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加上内部控制指标考核、自我评价考核等,从而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机制,通过这些考核来提高全员内部控制的意识,达到内部控制效果。此外,还应加强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评估应按照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的程序来进行,针对各项经济活动的特点来设定控制目标,并对单位内部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来进行汇总,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分析风险发生的机率及对单位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从而选取最佳的应对方案,降低或规避风险。 3.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单位各岗位的权责关系,单位负责人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具有明确的责任,因此,要合理设置内部控制中的关键岗位,建立互相监督与互相制约的工作机制,从而避免一人多岗、预防腐败现象发生。同时,还应划定权利尺度与审批程序,严格限定超出权利范围之事发生。加强对单位资产管理,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彻查,明确资产保管人员及使用权人的责任,创建资产管理台账,降低国有资产流失。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通过内部控制所实施的情况来自我监督检查与评价,监督的范围应涵盖单位所有的业务活动,并包括各项管理机制的执行情况。
3.4加强单位内部信息系统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网络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网络是现代信息沟通的另一种方式,给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建设与沟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内部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充分投入来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并加以维护,达成单位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例如可以建立反腐机制,根据惩防并举的原则建立贪腐信息共享平台,任何人员可以进行匿名举报,从而构建内部信息的集成,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5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在内部控制上可以顺利实现管理目标,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活动,根据内部风险评估来确定应对风险的策略,以此可以科学合理设计与执行各种控制政策。对于不同层级的事业单位来说,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及规模来选择适用的内部控制方法。对于两个相分离的岗位可以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并相互监督与制约,在对重大事项的审批中可以采取会签制度,限定相关人员的授权。同时,对于经济活动可以实行统一管理,成立联合小组, Ü由部门领导负责牵头,加强对活动的执行效率。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采取对内部信息的公开,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来确定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并按照一定的方式与程序进行。
4.结束语
综合上述,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履行职能,并实现目标,应对风险而进行的自我规范的过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是为了实现控制目标与防范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想达到内部控制的效果,就必须完善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加强内部控制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强化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以及提高内部控制的审计与监督,加强对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深化改革达到成效,创造服务型政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