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庄子》“物化”思想

时间:2025-01-14 06:10:2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庄子》的物化思想是针对人因知迷、心惑、性失而不能复性、☂体道提出来的。什么是庄子的物化思想,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与人的行为方式©有什么关联?即是本文考察的主要内容。

一、物化的含义及基础

关于物化的含义,成玄英解释为物理之变化。成氏之物理究竟是指物和理,还是泛指万物?从其所言新ฑ新变化,物物迁流,可知此物理是指万物。成氏认为物化乃是万物不断更新、迁流变化。成氏对物化的理解扣住了新新和迁流。新新实则是更生,迁流则是将万物比作假于异物,托于同体这样一条流动的河流,新新、迁流,指出天道以物化的形式使得整个世界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现代学者陈鼓应先生对物化的界定较笼统,谓:万物之转化。日本学者池田知久的看法是:所谓物化,就是发生物的死与转生这一变化的意思,不外是指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物作为其物通过经历死,不久又变成他物而转生下去。仔细分析这一界定,其指出的物化要通过经历死这一环节,这与《庄子》的思想是有出入的。

二、物化的表现形式

物化的表现形式,一是死生气化,所言化者是变化、化生,指形态方面的转变;二是体道悟化,此化是悟化,或点化、教化,指人之心知或是境界的起化。《庄子》物化的立足点是以人之悟化助天道之物化。死生气化是一种必然物化,《庄子》云:巳化而生,又化而死,即认为万物之生乃是物化而生,万物之死又是物化而死。《庄子》曰: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即万物以生死起灭,盛衰存亡的形式表现气之流动。以人为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生是气的凝聚,人死是气的涣散。万物也是如此,尽管万物万形,但都是气之聚散,皆为此理。这种由化而生、由化而死的转化是无穷无尽的,是曰:万化而未始有极。万物正是在这种万化中以不同形态而存在。

三、物化的实现途径:物自化与心斋坐忘

实际上,物化即物之自化。造物ล主之化生万物,万物自正、自壮、自化。故《庄子》曰: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可见,物之自化是物自为,徒处无为,而物自化。人之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依乎天理、顺物自然而为。具体而言即破除人之知迷、心惑,使性情复于物之初,达到无为而万物化。《庄子》认为实现任性命之情而物自化这一目的的方法,就是心斋与坐忘。

四、物化的归宿

物化虽是万物之气化,但人之作为人在天地万化中的意义正是在此中凸显出来。《庄子》物化实际落脚点还在于人,人在万化中能体性归道,精纯精、神,能移以相天,这便是《庄子》所认为的人之为人的价值。《达生》篇曰: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形全是形体不消亡永生吗?《庄子》内篇固有得道者年长而色若孺子的说法,然这只是对得道德全的外在功用的一个表述。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形全,而在于得道。能得道方有形全,不能得道,徒养形骸,未能长久,单豹、张毅之徒便是此例。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