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言学困儿童之语文学科诊疗策略

时间:2024-12-26 02:00:3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在城市里的学校有一群被老师们认为不会说话的孩子,他们几乎都是在小学一年。级之前就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随着入学年龄的到来,他们才在一年级或者二、三年级随父母来到打工的城市读书。

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的儿童不爱说话,不会表达,这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是智力水平正常的孩子,也不缺损语言功能,他们的智力和身体都很正常,他们却不与人正常说话交流,难道他们自闭吗?经过细致地了解,知道这些孩子学前的成长背景都是来自边远农村,在来父母打工的这个城市上小学前一直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中几乎没有言语交流;也了解这些孩子不会说话的原因:直接进入小学学习后,起先也是说话的,但是在经受过一系列诸如同龄孩子的嘲笑,教师的消极评价等言语表达挫败之后,他们逐渐变得沉默,有的到了三年级时,已经完全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连朗读的能力也濒于消失。

一、语言学困的症结探源

人生早期,父母之爱的缺失,也就意味着没有注射情感疫苗,没有形成对世界、对人间、对人的基本信任,没有安全感,会被一种无边无际的焦虑所笼罩。这样的孩子,往往有非常极端的反应,要么异常暴躁,充满攻击性,要么沉默寡言,有或轻或重的自闭倾向。暴躁和攻击是对这个不可信的世界、人间的主动进攻,背后隐藏着的是没有安全感;沉默和自闭则是对这个不可信人世的回避和逃逸,背后隐藏的同样是没有安全感。前一种孩子容易变成坏孩子,后一种孩子则容易变成傻孩子,而且,这两种倾向又可互相转化、变形。

什么样的儿童群体最可能有情感疫苗缺失的问题✉呢?在当今中国这个二元结构的社会里,毫无疑问是农村留守儿童。当然,留守儿童一般还有人照料,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照料者也给予了孩子一定程度的关爱,我们甚至也可以说,这些孩子在一定程度也被注射了来自祖辈的情感疫苗,再加上孩子自身的努力与调适,很多孩子基本上还是正常的,也有对世界、人间的基本信任。但父母之爱,尤其是母爱,是别人无法完全替代的,这是一种高品质、高纯度的情感疫苗。因此,即使那些现在基本正常的孩子,因为父母之爱的缺少,他们内心深处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阴影。在其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这阴影也许会被阳光驱散,也许会被阴雨熏染加重,那就要看个人的命运和造化了。

应该承认,除了基本正常的多数孩子之外,还有不少的孩子存在因为情感疫苗缺失所导致的那两种倾向:暴躁攻击与沉默自闭。前一种孩子会小小年纪就步入歧途,这既毁了自身,也危害社会,既是个人悲剧,也是社会悲剧。后一种孩子则带着对社会、对他人的严重不信任,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怀疑,没有安全感地生活,很容易被学校、教师,甚至父母所嫌弃,等待他们的同样是悲剧性的人生。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以何等谦卑、何等无私的态度,才能弥补他们因爱的缺失所造成的伤害?

作为语文老师,辅导孩子说话交流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长所能做到的。语言的辅导和心灵的抚慰是相辅相成的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这一想法是正确的。在语文学科性学习的辅导中给予儿童情感的弥补,是语文教师对这些孩子的言语自闭症是最合适的矫正方式和路径。

二、学科诊疗的几种策略

儿童阅读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越来越被研究者所认识,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活动有着其他学科和活动所难以取代的优势。首先,表现为其文本优势。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篇好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心育材料,有足够的感染力吸引读者,而阅读者的体悟过程,是在用自己的心灵去衡量先贤的智慧,是读者心灵与先贤的沟通。正如读《史记》而知厄运中的顽强可以锻造天才;读万里江山心胸自然不再狭隘;读杨柳依依情感自然不会粗糙。其次,表现为语言能力训练过程优势。语文的基本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教师结合文本进行相关语文能力训练,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倾听他人、表白自己、品味社会人生、书写灵感体悟的过程。学生的心理困惑能够经由这种方式得以缓解。原本看似与自己无关的话题却往往能在不经意间成为心灵的一个闸口。当一个孩子真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心灵的自由就能得到满足。而写更是一种很积极的宣泄方式,它能够使学生更快地从心理困惑中解脱出来。可见,语文能力训练过程就是一种心育过程。再次,语文还具有自然交流的优势。语文艺术的一大魅力就在于可以负载很多情感和思想。作为语文教师,无论是从文本教学还是从能力培养出发,都必将与学生产生广泛的语言交流;无论是三言两语的课堂对话,还是言简意赅的作文批改,或是关于作品、人生的倾心长谈,都是教师春风化雨的良机。如果说心育是对心灵的关注,那么,当我们倾注了真诚与爱时,孩子们的心灵自然会敞开接受健康教育的影响。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神合一,语文学科教学很适合对需要进行心理疏导或矫正的孩子进行健康引领,送给学生心灵的阳光。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当然,对于在小学低段语文学习中就已经处于劣势、并且又是童年语言交流严重缺失的留守儿童,对于他们的语文辅导则更需要听、说、读、写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一)童话:契合儿童心灵的隐喻

童话故事与儿童有天然的亲密性。童话是对人类心灵的隐喻,是对个人心灵为挣脱恐惧、焦虑所做的挣扎的隐喻,它对儿童的心灵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童话一般以从前开始,一下子将儿童引入非现实之中,为儿童开辟了一条超越现实苦恼的道路;童话以主人公的胜利结尾,又将儿童带回到现实之中,暗示儿童生活中的困难和障碍都是可以克服的,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比如,丑小鸭的故事,就具有这样的结构和寓意,既暗合学生的现实处境,又给学生以希望和憧憬。

更重要的是,童话以儿童喜爱的方式探讨人类生活的普遍问题,抒解萦绕儿童心际的问题,释放儿童内心的压力。儿童的心灵稚嫩又敏感,在成长过程中困惑很多、压力很大,但因为年幼,不善表达,不能清晰描绘自己的问题和压力,所以很难主动求助于成人。那么,如果父母有足够的经验和敏感性,而且还能捕捉一些问题的线索和苗头,就能够帮助孩子进行心灵抒解;如果父母为生活所迫无暇顾及孩子,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敏感性,就可能不但帮不了忙,还可能会加剧问题。而童话则可以通过隐喻的方式,启发、陪伴儿童应对成长中说不清的问题和压力。童话就是从儿童的所处的现实状况出发,用隐喻的方式将儿童深受其害的困扰描述出来,用暗示的方式告诉儿童该如何做。用童话故事作为阅读疗治的形式,的确是一剂良方。童话故事能吸引学生,引导他们在童话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帮他们道出自己所无法道明的困惑和压力,并为他们指明方向,给他们成长的希望和信心。童话既有童心,又有爱心,能够与教育中的爱一起汇成了悠扬的合奏曲,共同打开了这些语言学困儿童的心灵。

(二)游戏:进入自由学习的国度

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自发的、自愿的活动。儿童游戏有四个主要特点:自主性、虚幻性、体验性和非功利性。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怎么玩、和谁玩、玩什么,儿童是游戏的真正主人,在游戏中他们的天性可以得到舒展,他们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充满幻想,以诗一般的逻辑勾画自己的活动空间,他们满怀热情的投入,不需承担任何义务,他们从游戏中感悟到真实、✡丰富的情感,获得情感和享受体验。

教学游戏是寓教育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提高和保障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方式。运用游戏教学的目标是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而有艺术性。教学游戏的目标是教学,游戏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所以教学游戏的设计是不能够离开教学内容的。

设计游戏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因材施教,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启发孩子思维的积极性教孩子学会思维。

基于此,我们设计了针对语言学困儿童的语言辅导游戏,即根据他们的特点和目前所处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一系列关于字、词、句的游戏,旨在通过轻松有趣的游戏,提供适合于他们的语言表达平台,激发的表达欲望,使他们获得语言的积累,比如词语扑克牌游戏教学是以对他们的语言训练为目标的。改编孩子熟悉的扑克牌游戏,把连词成句的训练融入其中,激发了儿童的兴趣,使训练摆脱枯燥,并以游戏的形式降低了目标达成的难度。同时,还把标点符号的标注寓于游戏之中,巧妙而自然。

(三)童诗:打开语言之门的钥匙

儿童诗,是以儿童为对象、最富于感情、最凝炼、用有韵律的分行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就是说,儿童诗,既有诗的共性,又有儿童诗的个性,是诗的特征与儿童心理特征的融合,富于故事性和形象♛性,富有童情和童趣。它与一般的诗一样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凝炼和集中的,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语言是经过锤炼的,有音韵、有节奏,并且用分行、分节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蕴含的感情色彩、所运用的文学语言,都是儿童所能领略的。

儿童诗的格调是昂扬向上的。它给人以前进的力量,能引发他们心中美好的情思,能启迪他们思考,指引他们认真、积极地对待人生,对待生活,或喧泄他们的思想感情,给他们以愉悦和美感。

通过儿童诗对语言学困儿童进行言语能力扶助,主要方式是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借着诵读,用优秀语言反复作用于儿童的眼睛、耳朵、大脑、心灵,其ข新鲜丰富的语言就是滋养大脑和心灵的新鲜丰富的营养。仅仅有日常生活语言是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对于母语的需求的,尤其是对语言学困的孩子,语言感觉的训练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大量有声音的阅读,那就要反复朗诵。当然,诵读的材料一定是要符合儿童认知需要、有趣、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篇目,儿童诗歌显然是非常适合的文本凭借。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