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创新创业的含义。创新创业与通常意义上的创业有所不同,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创新的本意有三层含义: 更新; 创造新东西; 改变。基于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的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被称为创新创业。创业与创新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如若忽视两者之间的联系,创业的视野和层次都会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创新是创业的关键。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科技创新水平与创业人才培养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础,创新创业能力体现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提升就业收入水平,延缓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实践,提高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数量和效率的过程,同时还可以推动高校更好的进行产学结合。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较晚,目前各高校基本还没有配备专职的创新创业培训指导教师,现有的教师基本都是由专业教师或学生辅导员兼职担任。由于现有指导教师大多未受过专业培训,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没有个人创业经验,与社会缺乏多方面的沟通渠道,因此在创新创业培训过程中往往是纸上谈兵,只能传授一些书本上得来的知识,不能给予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有效的实践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个人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
大学生创业者自身条件和能力欠缺。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是一种普及化的教育。目前在校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大部分学生从小接受的都是应试化教育,成长环境相对封闭很少接触☪社会,对社会现实知之甚少。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必要的企业管理、法律制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的储备,对创业所需要掌握的公司法、经济法和税法等相关内容知之甚少。以上这些都是造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低的不利因素。
大学生创业脱离社会实际,缺乏创新性元素。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大多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个人周边社会生活的感知为出发点进行项目设计和构思,缺乏对国家产业相关政策宏观面的理解和把握。大学生创业大多没有经过严谨的社会调研、数据采集分析、盈利模式的设计选择等必要的准备,创业的内容也很少涉及技术创新,大多停留在淘宝店、简单的生活服务类项目,品牌、管理、经营模式都缺乏创新,创业项目大多趋同,这也是造成大多数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创业成本较高缺乏社会资金支持。创业是艰辛困难的,每个创业实践项目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创业者还必须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创业初期由于大多数项目得不到社会资本的支持,启动资金基本来自创业者的家庭或个人商业借贷,创业者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创业失败就有可能造成他们难以承担的后果。在校生休学创业失败,他们一般都不会选择回到学校再继续学业。毕业生创业失败,他们将失去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和待遇。
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愿意自主创业。由于学生没有接受到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各部门大多还停留在老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上,没有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统一行动机制和制度。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做好整体设计及各部门协调工作。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人才培养整个过程,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这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以往创业教育的主要区别。高校应把创新能力、职业精神、创业意识的培育做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高校应建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关注创新创业的社会新动态,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多提供实践机会以增加教师和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实战经验。学校内部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各部门要重新整合、出台相应配套措施,要做 ☻到定期进行沟通交流、与时俱进。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师多以校内教师兼职担任,大多是由专业课教师或学生工作辅导员兼任,人员不稳定、缺乏实践经验这些因素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应该打造一只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兼职人员要聘请社会上的 ヅ企业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创ส业成功的人士,要做好专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在师资队伍中专职教师主要传授创新创业的理念和方法,社会兼职教师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为学生传授创业经验、了解创新创业最新信息、做好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教师。
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学生观念转变。大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创业意识不会凭空产生,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产生。在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通过各种手段多做宣传,尤其要加强成功案例的宣传,多组织经验交流,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学生在学校能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文体活动等各种形式接受有效信息,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的萌发。
在教学活动中加强课堂与实践有机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之外加强实践环节。首先可利用专业教师专业上的优势牵头组建科技社团,学生可通过参加科技社团活动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其次还要利用好校内已有的众创空间、创业中心,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创业报告会、创业计划大赛,挑选优秀项目扶助实施进行实践操作。通过系列实践活动中的深入思考,使学生逐渐把握创新创业的科学规律和创业成功的经验。
引入社会力量,协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学校可以聘请技术专家、投资专家、企业经理、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学生的创业指导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创业过程中及时沟通指导; 企业可以把需要解决的难题作为任务融入大学的科研和学生创业过程中,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或股权激励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 企业可以利用自身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为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场地支持; 学校还可以将企业孵化器、财务公司、法律服务机构等社会机构引入校园,为在校学生创新创业做好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