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经过多次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พ公益性、服务性的特征更为凸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体制改อ革的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也趋向多元化,如会计人员配备不规范,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预算编制不规范等。本文试从财务管理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探讨解决方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上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是财务管理的复杂性。事业单位按行业属性分,可以分为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按资金来源属性分,可以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由于事业单位从事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不同,导致财ฟ务管理也趋于复杂化。二是财务管理的严密性。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经济业务性质区分应缴国库款、其他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对各项支出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预算编制不规范、内容不完整、执行不够严谨。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有着重要意义,而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管理上有以下几个问题:⑴预算编制脱离实际。在编制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张,准备不充分,未能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有效沟通,缺乏实地考察和可行性研究,导致编制粗糙,项目不细,脱离实际。⑵预算执行存在随意性,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合理规划,如有些部门预算指标追加存在随意性,领导主观意志占很大比例,预算完成后,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脱离预算,不按规划进行,特别是在项目支出方面,未按照工程序时进度支付款项。
2.会计人员配备不规范。有些事业单位在会计人员配备上不符合现行制度的要求,特别是经济欠发达乡镇,一人多岗,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调动频繁,流动性大,严重影响了会计队伍的稳定,有的会计素质偏低,知识老化,会计基础薄弱,缺乏对新政策新制度的学习和运用,依靠旧思想和知识进行财务操作,难免会出现错误。
3.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财务规章制度包括报销制度、差旅费管理规定、预决算制度、现金存款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财务规章制度是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目前,有些事业单位对财务规章制度重视还不够,具体表现在:一是未能有效梳理本单位业务流程,确定关键控制点,特别是工程项目立项环节上,未进行充分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导致资源浪费。二是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文件停留在纸上,缺乏监督落实,说是一回事,做是另外一回事,没有很好贯彻落实。从中央纪委监察网站案件通报情况看,有的单位财务制度健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偏离了内部控制目标,不相容岗位分离措施无效,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重分配,轻管理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履行政府职能,完成上级部门交待的工作任务的同时,对履职情况,完成效果如何,未形成一个综合系统的评价体系,总的说来,绩效评价存在以下问题: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难以确定,由于事业单位公共目标的多元化,很多支出项目难以量☪化,因而有的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难以确定。⑵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受到一定限制。事业单位从事的行业多种多样,行业的特殊性及地域的不同,使得同一个指标在不同部门可能有不同理解,导致取值也不同,从而部门间绩效难以比较。⑶从事✫绩效评价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改变预算观念,及时了解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提高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管水平,实现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对专项支出偏慢的情况,重点分析支出进度,查找影响支出进度的因素,减少年终结转,有效地加快专项支出进度,提高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尽量减少结转结余资金,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发挥预算资金刚性约束性,避免铺张浪费。
2.加强会计人员管理,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新的会计知识体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对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实行轮岗,明确轮岗周期,对不具备轮岗条件的事业单位实行专项审计等内部控制措施,轮岗前,应对轮岗员工进行业务培训,使其业务水平能胜任新的岗位。规范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努力提高会计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大对会计人员惩处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而且还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格守不做假账原则。对一人多岗,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的会计人员应及时清理,理顺关系,做到专岗专职专责,确保履行会计职能,配合完成单位责任目标。
3.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根据《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政策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以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着重抓好收支预算管理、现金存款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资产管理、票据管理、档案管理、财务开支审批、离任审计等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财务公开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明确财务公开的时间、公开形式、公开内容等,促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同时也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4.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价是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履职能力、完成工作任务以及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过程、实绩和效果实行综合考核和评价。按照财政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实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统一,绩效管理与责任目标考评相统一,探索采用内部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即单位内部自我评价+审计部门评价+专家评价+社会公众评价模式,防止现有绩效数据指标过于单一,充分提高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