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根本创新求变
[摘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博物馆无疑应与时俱进。为了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历史类博物馆首先需要在藏品与观众的权衡中回归社会教育的核心功能。同时,博物馆自身文化建O的加强、传统陈展方式的更新、生态理念的引进和避免过度艺术化等,皆为历史类博物馆在现当代转向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历史类博物馆;当代转向;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8-0075-02
一、回归教育功能
文物的征集、典藏、陈列、科研等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事实上,征集、典藏、陈列、科研诸功能的运行与实现,其最终指向实为社会文化教育,即博物馆给予公众知识、教育和艺术欣赏,从而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博物馆对馆藏文物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并积极向社会推介与其相关的社会文化教育项目自然是必不可少。
早在上世纪后期,博物馆作为辅助性教育的内容在各国教育体系中就已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一开始便承载着开启民智、弘扬精神的使命。近年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支持。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条例》,将“教育”列为博物馆各项功能之首,并明确指出“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历史博物馆须从重“物”转为重“人”,改革传统运营模式中偏重单向灌输的陈展活动,增加观众沟通、交流的机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博物馆进行文化娱乐休闲,逐步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一项内容,尤其是全国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后,民众文化需求更是空前高涨。这种全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历史博物馆应“以人为本”,加强对各阶层观众的调查研究,根据业务大数据信息的反馈适时调整工作思路,针对不同观众,相应地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以加强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合作、对外宣传,最大限度地扩大教育受众面和教育效果,增强博物웃馆的影响力,为开发社会教育项目奠定坚实基础。故而,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变文化资源为教育资源。只有实现了由“物”到“人”的根本转变,博物馆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大课堂”和观众的精神家园。
二、加强自身文化建设
任何一个优秀的博物馆,都需要其独特文化精神的支撑。所谓博物馆文化,是指借助于某种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生活观念等社会意识形态因素,在一种博物馆精神的统率下,增强博物馆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持久力、事业心卐等素质,将博物馆各种力量统一于既发展博物馆又发展个人的共同方向。?q?
博物馆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博物馆的品质和内在精神。这种价值取向是将博物馆与每个文博工作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元素,因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种价值取向可以让博物馆找准自己的文化定位,在此基础上明确其发展方向,并给予自己一个持之以恒的理由。于是,博物馆便会以目标为指导最终落实具体措施与步骤。
不仅如此,博物馆文化还离不开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此举既是要求加强优秀人才的吸纳,更是要求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博物馆文化相结合,让博物馆文化的核心理念深入每个文博工作者的心灵,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进而推进博物馆文化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更新传统陈展方式
陈展是博物馆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优秀的陈展方式无疑是博物馆吸引公众的关键因素。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传统陈展方式已经暴露出诸多不足,正如北京博物馆学会陈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瑞所言:“形式设计是展览内容设计的‘物化’,忠实于展览的主题和内容,必须是对展览内容准确、完整和生动的表达。其中包括概念设计、深化设计和施工设计三个阶段。可是,在当下的博物馆,陈列设计师日渐被边缘化,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r?
信息化时代带给博物馆的并不仅仅是硬件的更新,更是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事实上,唯有适时变革旧有的展陈方式,历史博物馆才能满足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新需求。博物馆的现代陈展形式丰富多彩,手法也各种各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动态展示、情景展示等。前者是现代博物馆陈展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形พ式,它采用活动式、操作式、互动式等有别于陈旧的静态展示方式,通过预测观众需要来吸引、引导后者,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实现博物馆为大众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时,如何在博物馆陈展中正确处理动态展示与静态展示之间的关系颇为重要,因为两者并存是当今陈列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静态陈列向动态展示发展的过程中,欲做到彼此不冲突,既要通过动态展示调动参观者的积极性,领略与文物展品相关的风貌特色,亦要做到让参观者能更好地了解静态展品的特点与历史文化积淀,从而实现历史博物馆现代陈展的新发展。
正因为如此,新的陈展形式对陈展设计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历史博物馆的陈展是一种对♛于历史文化信息的全方位表达,要求布展设计者不仅具备艺术、美学的造诣,而且还要具有人文历史、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唯有博学多才,具有必要的创新意识,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设计师,才能胜任新时期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工作。
四、引进生态理念
生态学关注的对象是人类的居住环境。作为一个集收藏、研究、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博物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生态学理念的影响。而生态理念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体现某一地区生态平衡理念、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以实现健康舒适环境、资源有效利用以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共生的和谐统一。?s?因此,博物馆发展中对生态理念的借鉴与吸收,可以更有效体现出现代博物馆发展的新思路。
博物馆对生态理念的借鉴吸收集中体现在设计方面,主要包括展示空间、采光、材质等。为了使观众有效地接受信息,博物馆展示设计者在研究人的视觉与心理过程中,运用各种组织形式,符合逻辑地将预设内容充分展示给观众的综合过程。生态理念还表现在地域性与博物馆展示相结合方面。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生活方式的全球同一化趋势与传统文化的民族化趋势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在世界变得越来越一致时,地方的艺术、文化氛围、风土人情等本土资源作为最重要的差异所在,不仅为人所欣赏,也为人所消费。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成为攻占全球市场的重要策略。?t?地域文化生态通过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形态及生产、生活类的非物质文化来体现,博物馆展示设计应当学习其中的智慧,开发以社区内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设计。因为地域差异的存在,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必然要求与地域环境、地域文化等因素的结合,以其地域性特色来创造出一种从文化和生态上皆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博物馆力求在环境、历史和文化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