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景观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
每一个文化符号的背后其实都是浸润了的深深的中国精神,这些是无法通过浅层次的中国符号真正传达出来,或许这些文化理解来自娱自乐,但却无法真正经我们传出去,真正的传到世界,深入人心。在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先认识到中国符号的魅力并不是符号本身,而是符号所蕴含中国文化精神的本质,然后从中国文化符号的特点出发进行反思和延伸,把握好中国符号的内涵与形式,不是仅局限于自身的文化符号本身,在设计中融入中国文化,努力增加设计的文化附加值,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中国式的现代建筑设计作品。
一、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符号的影响
建筑符号是在建筑设计中将常用到的,这门学科也是最近几年较为新型的课程,它的应用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该学科的理论知识中,对建筑符号的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贯穿了建筑设计的全过程。简而言之,建筑符号集中表达了建筑的理念,意象,感知和核心观念,可以被视为是文化的载体。
在建筑设计中,继长城、故宫后新的建筑代表,是在上海世博会中有东方之冠称号的中国国家馆。国家馆的造型借鉴了夏商周时期鼎器。国家馆居中突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似斗拱。中国馆同鼎一样,鼎有四足,起支撑作用,所以它下面也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将上部展厅托起,给人一种振奋的视觉效果,又能传达出力量的感觉。上面的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却可以托起千钧重量。堂皇端庄、宏伟壮观象征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思想。中国馆融合了多种中国元素,并用现代手法加以整合、提炼和构成,因此它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也让国内外人眼前一亮。
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理念的形成需要对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和认识,并且对其进行分析,追本溯流。在国外,由于传统文化的差异,建筑设计更倾向于建筑实用性。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能够留存下来的传统文化必然有其突出之处。以中国为例,中国传统文化从仰韶文化算起,至今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而有史料可查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
在传统文化符号中,从理论上来说主要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显性符号主要包括:文字,图画形式,数字系统,色彩布局等;隐性文化则包括了自然环境,儒家文化等。虽然很多隐性或显性的文化没能很好地保存到今天,但是依然有部分片段,零零碎碎地记录了文化的发展轨迹。这些片段藕断丝连,贯穿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全程。
中国人具有对自然的友情观。中国人抱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自然情有独钟。中国建筑中对植物的利用是自然友情观的一种体现。它在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花木的栽植。植物将自然界的鱼虫光纳入建筑设计之中,建筑由之丰富多彩。《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柏比喻君子坚贞的品德,植物变成了人性的象征。这种寓情于物的手法在我国古已有之,源远流长。在中国人眼中,某些植物是情感和吉祥的化身。他们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月季为花后。在建筑设计方面要增加现代艺术手法,如喷泉水景、雕塑、书法镌刻等传统艺术性较强的表现形式要适当安排;在植物造景方面应多运用大手笔、大色块、大尺度,使景区在形成磅礴的大气势的同时更富有自然气息。
在建筑学界中,近年来出现一种发展趋势,即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进行完美的契合,又而设计出兼具古韵与现代文明的建筑。同时也保护了传统文化,彰显了地域特色,避免了城市发展中的趋同现象。这一观念已经广泛地被建筑设计人员所接受。传统文化是一种相对成熟的记忆方式,运用符号进行文化表达也成为人们之间,沟通交流和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与地区的建筑或者民居建筑的关联
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而言,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相融合,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的空间和具体形式上,并且总是和同一地域的建筑设计理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而言,同一地域的民居,家族大院和园林等的设计理½念和设计实践,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并且是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因此传统文化多种多样,色彩斑斓,并且各具特色。
(2)与官式建筑或者与非当地地方建筑的关联
上世纪初,中国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设计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即将西方理念下的建筑理念和中国传统建筑设计元素相结合。例如天津、广州等地的洋楼的屋檐上,会有类似中国殿宇的飞檐、拱形设计等。人民大会堂在建设时,设计者就融入了传统建筑文化中大屋顶式的建筑理念。这些创新曾经获得较为良好的收效,并且实现了成本降低、与周围环境友好的发展。由于当时政治动乱,经济凋敝,无法承受建设成本和达到施工的技术要求,因此很多设计也没有达到原有预期的效果。
(3)建筑设计与传统景观之间的关联
在设计中必须对建筑的诸多环境因子加以统盘考虑,尽量求其总体上的和谐美。建℉筑所面临的现实变化,与传统景观的关系极其密切。由于现代城市出现了一系列变化,高层建筑就顺应城市的需要,顺应现代人的需要应运而生了,因为只有让建筑与传统景观完美融合,才能较好地较全面地解决城市因上述变化而产生的需求,这是今后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了更为和谐的传统建筑景观。它仍坚持师法自然的基本理论,认为传统文化艺术与设计相融合是建筑的灵魂坐在,但它又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4)复原性、重建性建筑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关联
为恢复城市历史原貌,更好继承传统文化,很多城市采用了在城市接到两侧重建或移建原有建筑,或者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维护和整修,这样至少在外表上能够实现对历史原貌的复原。而部分城市探索出的新的方法,现在被广为重并,受到建筑业界的好评。
1)群体性建筑重建
复原古建筑,古书和文献记载是一手资料,也是最有信服力的资料。一般建筑的修复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但有时文献记载不完全或信息失真,因此往往需要结合传统建筑理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规划复原。天津鼓楼的复原,是在建筑复原中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一个例子。天津鼓楼复原,不仅将其进行较为完整的复原,并在其周边设计修建了商业中心。商业中心吸引人流的能力很强,℃而且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天津市的做法,不仅使历史古迹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而且吸引人流。
2)单体性建筑重建
除了群体性建筑的复原重建之外,单体性建筑的设计重建,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武汉黄鹤楼的复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最大限度地回复历史原貌的例子。其完全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九省通衢历史文化特色。
(4)模仿性建筑新型的、新兴历史文化名城为提高自身知名度,增强历史厚重感,很多城市在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大力宣传历史名人,并兴建故居、纪念馆等,纪念这些当地名人,既可以发扬历史文化,又增强了市民的自豪感,再有就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随着当今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及国际文化之间的交流,建筑的审美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就令建筑其精神上的意义得到改变,同时也重新得到重要性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