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邓小平科技思想核心命题的形成及基本内容

时间:2024-12-26 13:45:0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广大朋友们,关于“浅谈邓小平科技思想核心命题的形成及基本内容”是由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人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的科技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发挥了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现实作用,已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研究邓小平科技思想,全面、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精髓,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邓小平科技思想核心命题的形成

纵观邓小平丰富的科技思想,其核心命题当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力量”。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一起变革了整个自然界”,“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马克思并且指出:科学已成为生产过程的“独立因素”,是“财富的生产者,就是实际财富”。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同时又根据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实际,并结合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做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当然,邓小平也不是一下子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而是有一个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 ッ段。

第二阶段是1978年精辟地论证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实践,精辟地论证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同时,他还就科学技术的地位与作用、重新确立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指导思想、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全社会高度重视知识和人才、培养和造就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改革科技教育体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许多具有指导性的深入阐述,澄清了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

作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命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推动作用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结论,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达到了新的高度。另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从来都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发展密切相关的,而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代,既是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也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科技双刃剑忧思录”,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科学技术的双重属性——“生产力”与“意识形态”

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可以说是世界范围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语,国家及地区间的竞争更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竞争。经过启蒙运动后二百多年的发展,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舒适、极丰裕、极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物质生活方式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性活动的巨大发展。“科技理性”成为具有天生合法性、合理性的第一理性,并逐渐渗透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合称,“科学&rdquฌo;主要是认识论目的,用于探索和发现自然、社会、人自身等未知领域的现象、本质及规律。基础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注重定性的理论探索,后者则注重定向的应用性探索,与现实生活联系更紧。而“技术”是应用科学具体化、物质化的表现,通过在生产活动中对科学的应用,以一种现实性的力量体现出来。应该说,应用科学与技术具有相同的目的和价值导向,即对规律的应用;所不同的是应用科学还处于应用性理论探索层面,而技术则处于应用性物质实践层面,从应用科学到技术的转化,就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纸上应用”到“手上应用”ฬ的转化过程。对于科学技术的属性问题,一直以来社会普遍强调和认可它的生产力属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对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的充分肯定。随着社会对科学技术需求的急剧增加,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上,而对于科学技术的存在本身却很少进行深入的反思。实际上,一味强调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调整统治方式、建立新的合法性基础的重要依据,当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变量按其进步的逻辑决定社会发展和运行轨迹,并为人们带来了更加殷实和舒适的物质生活时,人们反抗的意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弭。科学技术成为一种更加隐蔽的统治工具和不可抗拒的宰制力量逐步侵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并发展出“科技理性”作为绝对至上的理性原则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对科学技术持保守主义观点的人认为,对科学技术的盲目信任和依赖,必将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由机器来调控世界的未来,到那时,“技术系统再也不是按照行动着的主体的协调计划来运行,由科学、技术、工业、军事和管理结成的自主发展的动力体系,将超越人的构思,不受社会和人的制约和指挥,成了一个自然的过程”[1]。人的主观意识将毫无意义,人们将不得不面对“用技术对抗技术”的无奈境地。保守主义的观点似乎又过于悲观,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毫无民主和自由可言,人类将受控于自己的创造物而无法解脱。这一观点同自由主义观点其实具有相同的前提预设,即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所不同的是一个认为导向“天堂”,另一个认为导向“地狱”。围绕科学技术的这两种争论都毫去例外地陷入了自己预设的理想主义怪圈,就“科学技术”谈“科学技术”将无法预见“科学技术”以外的其他可能性或出路,同时在不经意间也成了“技术统治论”的帮凶,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也会随之加剧。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含意深刻,内容丰富。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深刻地指出,不发展生产力,就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就不能充分体现;而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首先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

2.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和现代化的关键是依靠科学技术。邓小平曾多次强调:“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3.中国必须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对高科技的发展尤为关注,强调这是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4.通过改革开放,最大限度地发展科技生产力。邓小平主张,一方面通过体制的改革,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挖掘国内现有或潜在的科技生产力;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外国先进科技成果和科学管理方法,促进国内科学技术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5.造就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而这首先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如若不把教育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浅谈邓小平科技思想核心命题的形成及基本内容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