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蒙古族双语教育现状的思考
摘 要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都在实行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教育。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一个特殊类型,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的“蒙―汉―外”式的双语教育模式经历了初级探索阶段,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基本上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的双语教育体系。在十八大“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引领和时代要求下,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推动内蒙古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ฝ供启示。
关键词 双语教育 蒙汉双语 教学模式
Reflection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ngolian Bilingual Education
HUANGน Tuo
(School of Education,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As a unified multi-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China are basicall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inority languages and Chinese bilingual education. As a special type of Minority Educatio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o implement the "Mongolia - Han - outside" typ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model has gone through the initial stage of exploration, ha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basically formed from kindergarten to university complete Bilingual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eighteenth Meeting "Make people satisfied with education" goal lead and age requirements, conscientiously sum up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can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ner Mongolia to promote bilingual education.
Key words bilingual education; Mongolian and Chinese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我国作为一个有着56个少数民族的大家庭,双语教育也在我国民族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关系着民族教育质量的提升,影响着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近年来,在各项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双语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自治区乃至全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蒙汉兼通的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蒙古族的双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蒙古族双语教育还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1 蒙古族双语教育现状
双语教学模式。根据自身的语言文字传统,基于当前的双语教学实践,形成的“蒙―汉―外”式的双语教育模式,是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特殊类型,也是当前内蒙古民族教育的鲜明特色和核心问题之一。蒙古民族历史悠久,在发展的长河中,既酝酿了完备的语言体系,又积淀了相应的文字系统,为蒙古族的双语教育奠定了民族语言基础。而多年来,在双语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极具特色的双语教学体系。因而在选择双语教学模式时,往往以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一类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外语越来越受到重视,于是内蒙古从20世纪末便开始了“蒙―汉―外”的双语教学实验。在推进这一双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双语师资。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在蒙古族中小学阶段培养蒙汉兼通并且懂得一门外语(以英语为主)的三语学生。自治区内的一些高等院校都设有培养蒙古族蒙语教师、英语教师和汉语教师的院系。在校期间,主要是使用蒙古语授课,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所有的蒙古族学生在就读期间都接受一部分汉语课程和统一的公共外语,目的在于让每个蒙古族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做到蒙汉兼通并且掌握一门外语。由于学生汉语和英语成绩普遍偏低,双语教师会定期在民族院校等地进行在职培训。在多年的双语教育实践中,内蒙古自治区也已经探索出双语师资培训的一些途径,比如英语教师与双语教师相结合的培训、在岗与脱产相结合的培训等等。
2 存在的问题 教育经费不足。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处于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方经济对教育的投入本来就不充足。而民族双语教学所需要的资源更多,所以财政投入往往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在现代教学中,图书资料、音响设备等教学媒介越来越重要,在蒙古族双语教学中,所需的软硬件设备不能相应配套,于是就出现了双语教育“耗时长,见效☿慢”的问题。
部分人担忧加强双语教育会损失母语教育和学科教育。有少部分的民族教育工作者对民族语言感情强烈,担心民族语言受到汉语或其他语言的冲击,所以对开设汉语和外语教学非常排斥。另外,在三语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上,有人认为双语教学的实施损伤了学科教学,因为在强化汉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同时,严重影响了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于开设“蒙―汉―外”双语教学起始年级的问题上存在争议。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学校学生开始学习汉语和外语从小学开始还是初中开始一直是很多教育工作者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开设过晚,学生语言学习的负担太重,而开设过早,又会对母语学习造成冲击。还有人认为汉语课程和英语课程的开设顺序也存在问题。此外,在英语课程是用汉语授课还是蒙古语授课的问题上也存在分歧。
双语师资队伍发展的均衡程度有待加强。虽然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内蒙古自治区的专任教师整体合格率和学历都在上升,不过在小学和高中阶段,蒙语授课的专任教师学历的合格率仍然低于整体水平。所以,加强小学和高中阶段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高中非蒙语授课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高质量的双语教育配套资源有待丰富。在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中学所使用的生物、历史等汉语教材几乎都是由汉语翻译成蒙语,专业名词很多,表达不够准确,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小学和初中的教材内容重复率高,这些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3 对策与建议
完善双语教育立法,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必须先行。虽然在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和国家的多项决定中均对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关于民族教育的法律体系尚未成型。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民族教育想有突破性的发展很有难度。只有相关双语教育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才能使得我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尽早的有法可依,飞速发展。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族教育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教育经费也不断增加。但是仍然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校存在着经费不足的现象:教学设备落后,教辅资料匮乏,贫困学生较多,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严重问题。建议党和政府部门继续加大双语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解决双语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的资金困难。
重视双语教师培训,培养蒙汉兼通的双语师资。汉语文师资力量是蒙汉双语教育的中坚力量,壮大这一师资队伍是蒙汉双语教育乃至整个民族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汉语文教师,汉语普通话水平是否达标,蒙古语是否流利,学科知识背景是否扎实等等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至关重要。多年来,民族学校已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蒙汉兼通的人才,但是在师资队伍中具备这种实力的教师为数不多。而且很多教师对科研和教学所持态度不同,一味的埋头于科学研究,或者只是注重教学都是不对的。教学和科研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鉴于这种情况,建议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制定严格的双语教师的招聘制度,对双语教师的汉语蒙语水平进行测试,也要帮助他们提高业务和科研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合理安排课程的开设时间,打消母语受冲击的顾虑。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双语教学开始时间是: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蒙古语学习,一年级至三年级开始汉语文,英语课的开设时间基本上是在小学三年级或初中一年级。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三岁至十二岁引入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的学习效果比较好。在三语起始排序上,通常以先学蒙语,再学外语,最后学习汉语比较好。关于学习汉语和外语是否影响学习母语这个问题,其实反对者是不必过于担心的。首先,双语教育是指在学习好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再学习其他语言。对于少数民族儿童来说,学习好民族语也有利于其他语言的学习。另外,双语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习两种或三种语言,而是让人们以语言和文字符号系统为载体,学习与人交流,传承民族文化,更好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2] 黎明.内蒙古蒙―汉双语教育现状分析.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