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财税体制存在问题及改革路径
摘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有利于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完善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的匹配,有利于创造正确的利益导向น,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本文在主要采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针对财税体制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财税体制改革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财税体制;预算管理;转移支付
财税体制是处理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包括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和财政转移支付等等要素。在我国,财政体制也是划分各级政府之间财权、加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协调地区之间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财税体制先后调整了多次,从最初的“统收统支”改变为“分灶吃饭”,再到“分税制”,都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
一、我国财税体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994年进行的财税体制改革,在我们国家的财政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次改革,使原来包干制的财政体制存在的弊端 ヅ得到去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得到了明确,我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梳理和规范,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激发了各级政府发展经济、调整结构、加强财源建设、依法治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创收机制更加有效,使财政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财政收入得到了很快的增长,经济结构得到较好的调整,可以说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对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我国当前的财税体制及存在问题
(一)预算管理制度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难以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预算公开不统
一、不规范,公开的程度和要求存在差异,难以满足社会监督的需要。预算编制和执行约束力不够,财政支出随意性较高、零星分散。年度预算的控制也不合理,预算执行缓慢,导致资金效益低下。
(二)税收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不利于公平健康市场的统一和建立。直接税和间接税比重失衡,间接税比重过高。征收的营业税和增值税,存在重复征收的情况,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一些税收如增值税的中央地方分成,也导致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完善的环境保护税没有建立,资源税计征方式不合理,房产税制度不完善,税制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弱。而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多较滥,不利于基层财政收入的管理。税制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依法收税的意识较低等。
(三)政府间的支出责任没有得到有效的划分。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事权划分没有很大的调整,但是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民生支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等,大部分都需要地方政府财力加以支撑,在当前财力分配不变的情况下,民生政策不断出台和刚性支出的加大,这些直接导致地方政府事权被扩充,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四)政府间收入的划分不公。当前,中央集中的财政收入占比已经达到全国的一半左右,地方收入的占比却不断的降低,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保障各项支出,有的财源较为单一的地方政府不得不依靠卖地收入,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房价越炒越高,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而且,在国家“营改增”改革范围的逐步推进,营业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将逐步转为增值税,这将导致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为解决矛盾,地方一方面需要想方设法开展财源建设,抓好收入管理,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向中央反映困难,争取支持,某种程度上也促使了一定的“跑部钱进”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五)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影响转移支付政策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是转移支付的方式与结构是否合理,能否完成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目标,而不是转移支付资金数量的多少。但是当前,具有均等化功能的,能让地方自主分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比重较小,自上而下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较多而杂乱,并且许多还早已确定具体用途和使用方向,地方想结合本地实际统筹使用的可能性比较小,导致财政资金配置效率较低。
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路径
(一)大力推进预算编制的完整,努力健全预算编制制度
开展全口径预算,把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列入预算中进行管理,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进行统筹管理,对以往形成的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的事项进行清理和规范。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审流程,完善预算决策的机制,研究推动项目支出的滚动管理,将部门绩效目标申报纳入预算编制环节,并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促进资产和预算管理的较好结合。加强预算编制的管理,以提高其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建立健全基本支出定额标准、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和资产配置标准等“三大标准”,逐步实现云南省财政支出定额标准化管理。
(二)完善税收征管体制
要优化税收体系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加强税政、征收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坚持税收法定原则,着力加强纳税服务,强化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充分利用财税库横向联网,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等科技手段,加大欠税清缴的力度,防止税收“跑、冒、滴、漏”,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三)完善转移支付管理制度
一是对当前的专项转移支付进行清理、整合、规范。按“撤销、压减、归并、下放、调整”五种方式清理整合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制定出台专项转移支付的设立、评估和退出的体制机制。二是创新竞争性领域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方式,清理后对确需保留的竞争性领域专项,实行财政统一管理,对所有涉及竞争性领域专项进行归口管理,减少行政性分配。三是按照“保基本、促均衡、增绩效”的要求,建立以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补助和均衡性转移支付为主体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体系。
(四)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一是梳理相关支出政策,按照法律的规定、政策受益的范围、政策带来的成本和效率、基层对事务的掌握等因素,合理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并进一步理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政府间关系。二是正确处理“两พ个比重”。“两个比重”主要是指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正确✞的两个比重就是要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基础上,实现两者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持续稳定的增长,提高两个积极性。需特别是在营改增改革不断深入,营业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在营业税收入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调节政府之间的共享税的分享比例,保障地方政府一定的财力。三是建立保障地方政府县级财力的机制。县级政府是各项民生政策以及公共服务的重要责任主体,为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就需要进一步增强县乡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促进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要明确界定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的范围和标准,合理划分各级财政在保障县级基本财力方面承担的责任,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县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