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艰辛,同化的艰难

时间:2024-12-26 03:28:2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空间不仅是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的场所和背景,而且承载着与阶级、种族、身份、生存、同化等概念密不可分的信息。在菲利普・罗斯的小说《愤怒》中,马科斯一家为经营肉店所付出的艰辛劳作,成为当时犹太裔美国人生存状态的隐喻;而马科斯前往俄亥俄州求学的空间旅程,则蕴涵了犹太裔美国人融入主流社会的艰难。本文旨在从空间批评的视角对《愤怒》进行解读,通过对小说中所呈现的空间及其隐喻的分析,揭示出20世纪中叶犹太裔美国人生存的艰辛和同化的艰难。

关键词:罗斯;《愤怒》;空间;隐喻;生存状态

作者简介:孟宪华(1975-),女,文学博士,青岛大学师范学院英语系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愤怒》是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2008年出版的小说。有学者认为,“《愤怒》不只关乎性,或者恐惧,甚或死亡。罗斯向我们展示的是,归属感对他者、局外人的重要性,以及由这一渴望所带来的极度愤慨和愤怒。”也有专家指出,《愤怒》展现的是“死亡阴影笼罩下的年轻人生活”。更有评论家从叙述技巧入手,论述《愤怒》及罗斯的艺术创意和构思。

以上观点对《愤怒》的理解都有所助益。但值得注意的是:《愤怒》中对空间的描写同样贯穿全书的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部关乎空间的文本。小说中呈现了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犹太社区,位于犹太社区内的肉店、家庭,瓦恩斯堡大学、大学内的街道、餐馆、图书馆、宿舍,朝鲜战场以及死亡空间等等。提炼小说中的空间,探析这些空间的意义和意味,能让我们更好地∞挖掘作家的思维深度。

一、肉店:生存的艰辛

在《愤怒》中,马科斯的父母经营着一家符合犹太教教规戒律的肉店,为了生存,马科斯的父母起早贪黑地在店里劳作。从六岁开始,懂事的马科斯就成为了父亲的得力助手,尽管不喜欢肉店的工作,甚至是深恶痛绝,但他还是坚持在肉店帮忙。父亲教会了马科斯在肉店工作,“但是,他永远也不可能教会我喜欢上鲜血,或者对鲜血熟视无♛睹。”马科斯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律师,虽然他对律师知之甚少,他只是想摆脱肉店、摆脱父辈们谋生的手段,他不希望像父辈那样,每天戴着沾满血迹的围裙工作。

马科斯一家人一直努力、艰辛地工作着,经济状况不宽裕,马科斯就读于本地的罗伯特・特利特大学,一部分原因就是经济条件有限。“我选择位于市中心的大学,是因为它离家近,而且我们能负担得起。”当马科斯转学到俄亥俄州的瓦恩斯堡大学后,父亲解雇了助手,让母亲重回店里做帮手。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马科斯在瓦恩斯堡大学的餐厅酒吧里当服务生。尽管他不喜欢那里的喧嚣嘈杂的工作环境,但为了每周十八美元的收入,他还是坚持着这份工作。

深知家人生活的艰辛和经济上的窘迫,同时也为了能够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马科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像在罗伯特・特利特大学一样,在瓦恩斯堡大学,他同样要求自己必须成为一名全优生。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我才能向父亲证明我选择在俄亥俄州而不是在纽瓦克上学所花的费用是值得的,才能向母亲证明她不得不回肉店全职工作是值得的”。然而他的舍友弗卢塞尔严重地干扰了他的学习和生活,马科斯不得已与弗卢塞尔闹翻;为了不让学习受到干扰,他拒绝参加大学联谊会。

马科斯一家的生活非常具有代表性,和他们一样,大部分来自德国或者东欧的犹太人到美国后,从事的大都是类似的血汗活,他们开杂货店、肉店,当制造工人。马科斯一家的生活现状正是所有犹太移民在美国的生存写照,他们为之奋斗的肉店也成了所有犹太移民在美国社会艰难挣扎的空间隐喻。

二、旅程:同化的艰难

为了摆脱父亲对他的严密监管,马科斯决定转学到离家很远的瓦恩斯堡大学。看到瓦恩斯堡大学的宣传页,马科斯把那里想象成可以逃离父亲监管的乐园。“空间呼唤行动,而先于行动运作的是想象力。”对瓦恩斯堡大学的美好憧憬驱使他临行前买了一套和宣传页上的一模一样的衣服。“我买这套衣服是为了离开家时穿的。这套衣服是为了我开始新生活时穿的。我买这套衣服是为了要成为一个新的男人时穿的,也是为了要结束我作为一个屠夫的儿子的历史。”马科斯买的衣服非常具有象征意味,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众多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可见,马科斯渴望自己融入到瓦恩斯堡大学的学生中间,希望能像他们一样快乐地生活,认真地学习,以结束自己作为一个犹太屠夫儿子的历史。 马科斯希望自己同化成一个美国人,这个愿望在他就读于罗伯特・特利特大学时就体现出来了。到了瓦恩斯堡大学后,马科斯对罗伯特・特利特大学仍是久久不能忘怀,因为罗伯特・特利特大学为他提供了一些接触非犹太人的机会。“起初,和他们共进午餐让我非常兴奋,因为他们是爱尔兰人或者意大利人。对我来说,他们是一个新的类别,是活生生的人,而不仅仅是纽瓦克人。”马科斯在罗伯特・特利特大学的挚友斯宾纳利是位意大利人,他曾带马科斯到自己家与家人共同品尝意大利食品,听他们用带意大利口音的英语聊天,马科斯认为此行的收获甚至比上两个学期的西方文明课还要丰富和有益。

马科斯选择俄亥俄州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生活在非犹太人中间,体会和他ป们在一起的生活,结交一些非犹太人朋友。在申请转学时,他有意不提及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填写有关父亲的信息时,也有意不暴露自己的犹太身份。但一到瓦恩斯堡大学,马科斯就感到大失所望,他发现三个舍友都是犹太人。瓦恩斯堡大学的十二个大学联谊会中,只有两个接受犹太人。这对于急于融入主流社会的他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

幸运的是,马科斯爱上了聪明、漂亮的非犹太女孩奥莉薇亚,这本可以成为他在瓦恩斯堡大学生活中的一抹亮色,然而奥莉薇亚曾因酗酒而被强制住过院,手腕上的伤疤时时在诉说着她自杀未遂的历史,而且她与马科斯第一次约会时所表现出的大胆开放让马科斯不知如何继续和她交往。奥莉维亚对马科斯的卑微出身以及作为屠夫儿子的历史非常感兴趣,她不断地询问有关肉店的一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对肉店的兴趣甚至超过对马科斯的兴趣。

马科斯频繁地更换宿舍,引起了男生训导主任考德威尔的注意,他安排了一次与马科斯的会面。随着谈话的进行,话题从最初的更换宿舍问题转到了宗教信仰和种族身份问题上,考德威尔理所当然地认为马科斯父亲经营的是一家犹太肉店,尽管马科斯确信,在申请表格上他填写的仅仅是肉商而不是犹太肉商,接下来考德威尔含沙射影地指责马科斯有意隐瞒自己的宗教信仰或种族出身。宗教问题成为马科斯和考德威尔冲突的导火索,因为瓦恩斯堡大学最让马科斯无法容忍的是校方强制所有的学生毕业前至少参加四十次教堂礼拜仪式。马科斯认为,任何一所大学都无权强制学生参加布道,更何况瓦恩斯堡大学还是一个非宗教性质的大学。“不是由于我是个卫道的犹太人,而是因为我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冲突的结果是:马科斯被校方开除,而后应征入伍,最终战死沙场。

不难想见,校园本应该成为少数族裔青少年融入主流社会的最佳场所,但马科斯的遭遇却表明现实并非如此。尽管马科斯想融入主流社会的愿望非常强烈,他有意不过多地暴露自己的种族身份,但他身边的人却时时提醒、强调、强化他的犹太裔身份。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愤怒》中的空间绝非仅仅是物质上的空间,抑亦非仅仅是是作品中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故事背景,这些空间承载着与阶级、种族、身份、生存、同化等概念息息相关的信息。罗斯对主人公及其家人在肉店的生活描绘旨在突出犹太裔美国人生存的艰辛,而马科斯前往俄亥俄州的旅程,以及他在瓦恩斯堡大学的遭遇则昭示着少数族裔同化的艰难。只有理解了小说中空间的隐喻意义,才ศ能理解作者在空间描写上的良苦用心。

参考文献:

[2]Jacobs, Rita D. “Indignation”. World Literature Today, Nov/Dec 2008, p66

[3]Dubฬan, James. “ ‘That Butcher, Imagination’: Arthur Koestler and the Bisociated Narration of Philip Roth’s Indignation”. Philip Roth Studies, Volume 8, Number 2, Fall 2012, pp. 145-160

[4]Lefebvre, Henri.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Trans. Donald Nicholson-Smith. Oxford: Blackwell, 1991, P154

[5]Roth, Philip, Indigna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8

[7] [法]加斯东・巴什拉著:《空间的诗学》,张逸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第11页

[8]侯斌英:《空间问题与文化批评――当代西方马科斯主义空间理论与文化批评》。博士论文。四川大学,2007年,第63页

[9]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87页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