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精彩的数学课堂

时间:2025-01-14 07:55:2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动手操作变少了,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解决之道是让学生动起来,可以在画分数,画算式,画题意方面作些尝试,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从而创造出理想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 画分数 画算式 画题意 画课堂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4-0056-02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实际操作和利用图形,在动作和图形中认知,建立丰富的表象,以此支撑符号语言的认知。而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堂,学生的实际操作变得少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却越来越复杂,让―部分学生感到学数学很枯燥,对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如何才能让高年级的学生把数学学得快乐一些呢?可能的方法有很多,"画"数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画分数

[教学片段一]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饼,引发了孩子们的一片笑声。)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一一饼。请你也画一个大饼,表示出它的。

(学生很认真地画着,并把饼平均分成了2份。)

师:老师把块饼给这位同学,把另外一块饼的分给另一个同学,公平吧?

生:公平!

师:再画―个小饼的,把这块小饼的分给这位同学。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大饼的大于小饼的。

师:我们再来画―画“一盒里2个饼的是多少”“一盒里饼的是3个、4个,这盒饼有多少个”。

(学生不知不觉感受到了"由于一盒饼的个数不同,同样分出它的,数量也不同。)

师:我们刚才分饼,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通过此较,师生用―条线段说明了的内在含义:都是分一盒饼,用"1"表示,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

师:这个“1”可以表示1,2,3,4……个饼,也可以表示50个呢,为什么?

生:我们一个班是50个同学。

师:对!50个同学都在"1"个班里,"1"还可以表示13亿。

生:我们一个国家有13亿人。

师:是啊!这个“1”神通广大,表示的数量不同,它的几分之椎氖量也不同。

师:―个盒子里有12个饼,请你画出它的112,再画出它的14,谁多谁少?为什么?

生:12个饼的是一个,它的是3个,分的份数越多,每份的数量就越少。

师:再画出它的,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是的2倍,同样平均分成4份,2份比1份的数量多。

[赏析]

分数的意义看似简单,但在解决问题时,小学生往往会晕头转向。虽然学生能把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数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背诵出来,老师却无法确定他是否真正理解了分数。教学时,我们需要的不是定义的分数,而是行为的分数。ฐ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画着大小不同的饼、个数不同的饼,通过比较发现了分数的本质:大小不同的―个饼、个数不同的―盒饼(一个整体),同样的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一样。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如分一分、画一画)来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行之有效的。

二、画算式

[教学片段二]

生:不对!化简就是,除以2怎么还等于呢?

师:是啊!除以2怎么还等于呢?到底等于多少呢?把这个算式画出来试试看。

(同学们很认真地画着,有的用―个圆,有的用一个长方形画出它的,再把它的平均分成2份,发现每份是。)

师:把算式画出来,一下就明白了,只用分子2除以2,分母3不变。但如果是除以3,2除以3不够商怎么办?

生:是啊!怎么办呢?

师:还是想办法把它画出来吧!

(很快,学生想出了不同的办法。)

生:把画成,除以3等于。

生:把平均分成3份,发现等于。

师: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母乘以3,分子不变。

生:除以3,就是乘以它的。

师:是吗?刚才除以2,是不是也可以乘以呢?试试看。

(学生试着乘以,发现结果不变。ม)

师:刚才我们通过把算式画出来,发现除以一个整数,可以变成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把除法变成已经学过的乘法来计算。

[赏析]

数学算式是数学问题的高度概括,是经过抽象化、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它体现了一种简洁美。但是,符号化的语言给小学生的直接感受是枯燥无味的。如果数学老师只拘泥于算式符号的求解,只求算法而不求算理,重结果轻过程,那么学生对计算也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小学计算教学要重视在研究"怎么算"中明白算理,培养数感。在上面这个教学片段中,数学教师让学生把算式变成图形,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在"画算式"探究方法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将新知和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简简单单地理解,的确是数学学习的好方法。

三、画题意

[教学片段三]

师:会画小车吗?那就画一辆小车吧。

(学生画,很快完成。)

师:请大家再画65辆小车。

生:老师,―节课也画不完!

师:老师不用半分钟就可以把它们画出来,不信,请看:用一个圆圈表示65辆☯车,还可用一个长方形或一条线段表示65辆车。简单吧?

生:简单!

师:这65辆车是车店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比第―天增加了13辆,请你画出第二天的成交量。

(学生有的画得太多,有的画得太少。)

师:这增加的13辆怎样才能画得准确呢?

生:这13辆刚好是65辆的,把上面的图形平均分成5份,多画那样的1份就可以了。

师:这种办法好!请,大家再画一次,让它更加精准一些。

(学生读,教师板书:车店第一天成交65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3辆。)

师:根据这两条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

生:两天一共成交多少辆?

师:会算吗?

生:会!很简单。

师:把13辆改为,你能解决这道题吗?

生:65加上不就是65辆吗?

生:汽车能卖辆吗?

师:大家用图表表示出增加的。

(学生画着画着,发现与刚才的图完全一样。)

师:请大家列式求解。

[赏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哪个孩子学会了画应用题,我就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会出现错误,学生为什么对数量关系理不清呢?根源在于学生在还没有理解题意的情况下就开♛始做题了。上面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从画图到使用文字表述图中的信息,进而变题,又从文字到图形,不露痕迹地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轻松突破了增加的难点,帮助学生用图形语言把数量关系理清了。

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画”成习惯,学生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就会不自觉地“画”起来,假以时日,“老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轻松”的数学课堂就有可能出现。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