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时间:2025-01-13 06:58:0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立足资源优势开拓创新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

——XX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唯我独存或唯我独尊。在世界上,一些比较典型的特色农业范例,如荷兰的鲜花、加拿大的小麦、美国的牛肉、日本的红富士苹果、新西兰的牛奶、哥伦比亚的香蕉、澳大利亚的羊毛、韩国的罗州梨、泰国的香米等,之所以能够世界闻名,就是因为这些国家都因地制宜地“走出了自己的路”。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月亮走,我也走”,就只能是“东施效颦”,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绝对不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所能做得到的,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一个技术不过关的产业是根本无法振兴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本地区所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地理环境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后发优势,紧随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国际化、技术支撑高新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等大趋势,我县发展特色农业资源独特,潜力巨大。

XX概况

XX这座西部边陲重镇,国境线长148.07公里。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37公里,国土总面积5686.75平方公里。境内有国家级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天然植物园”、“绿色宝库”、“动物王国”。20xx年统计上报耕地面积39067公顷,土地详查耕地面积81262.4公顷,其中水田51032.4公顷;旱地30229.7公顷。

全县20xx年末农业人口55.33万人,乡村劳动人32万人,年末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详查0.147公顷。具备充足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力资源。全县21个乡(镇)及绝大多数村民委员会都通公路、电、程控电话,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城市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乡(镇)集市建设初具规模,电力供应充足,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提供了必要条件。

就自然条件而言,XX县地处横断山脉南端偏西,为横断山脉与德宏低山的过渡带,东部高黎贡山与西部姊妹山、狼牙山形成屏障,向西南极急降低,呈向西南开口的马蹄形。因地质构造运动与龙川江、大盈江、槟榔江及其支流沿断裂带割切,使XX地形呈现为不同高度的山体和沿河分布的河谷盆地。县城海拔1638米,境内最高点为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2米,最低点为南部速庆江边,海拔930米,高差达2850米。

XX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分区分带交错,具有“立体气候”、“立体农业”和火山地貌的特点。全境可分为三个地貌区,即:北部高山、中山狭谷区(海拔20xx—3000米);中部湖盆、熔岩台地中低山区(海拔1600—2500米);南部低山、丘陵河谷区(海拔1300—1800米)。

境内有龙川江、大盈江二大水系,均属伊洛瓦底江上游,由北向南流。龙川江包括其支流明光河、瑞滇河、蒲川河、新华河,总长359.5公里,集水面积3585.2平方公里,年产水量51.29亿立方米,发源于高黎贡山火草地等地;大盈江由叠水河、槟榔江、缅箐河、勐连河汇流而成,总长136.5公里,集水面积2104平方公里,年产水量29.97亿立方米。

地下泉水502处,年产水量4.4亿立方米。汽泉、热泉、温泉群80多处,热能储量约25—40万千瓦。小

(一)型水库6个,小

(二)型水库45个;小塘坝707个,蓄水量共计20xx万立方米。天然湖泊青海、北海,水面积0.63平方公里。

XX县土壤大面积是亚热带山地垂直带的土壤型。分为10个类型,主要的是:黄壤、黄棕壤、黄红壤、火山灰土、水稻土,依次为土地总面积的30.

9、16.

7、14.

8、12.

4、7.4。

XX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①立体气候明显;②雨季、干季分明;③山区、坝区,南、中、北部的光能有差异,呈南、中、北部气候分区;④光、热、水的分布协调;⑤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造成雨量大、湿度大、日照不足。

年均气温14.8℃,最低元月平均气温7.5℃,最高8月平均气温19.8℃;日最高气温30.5℃,最低气温-4.2℃。年均降雨量1469.4mm,年均降雨180.4天,是云南多雨县之一。无霜期年均234天,初霜期11月17日,终霜期3月23日。年均日照2176小时,光照年总辐射130.6千卡/cm2。年均相对湿度79,全年盛行西南风,平均风速1.6米/秒。

XX农业发展情况

一九九八年以来,在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根据XX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

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五年来,我们克服了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

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12961万元,比97年增30249万元,增长36.6;实现农业总产值96473万元;比97年增21685万元,增长3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7元,比97年增457元,增长39.7。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中

一、

二、三产业的比重为65.3:14.6:20.1,与97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3.3个百分点。

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培植出一批骨干产业。粮经比例有所调整,20xx年,粮经比例为69:31,经济作物比例比97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优质特色作物品种面积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逐步扩大。主导产业得到巩固发展,到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22733万公斤,比97年增12.2;油菜籽总产1900万公斤,增800万公斤,增长72.7;林业社会产总值实现4亿元,增109.27;烤烟产业实现产值6460万元,税收1160万元,烟农收入5300万元;茶叶总产329万公斤、产值3455万元、茶农收入2419万元,分别增55.

2、150.

8、105。

特色产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冬早包谷、冬早季菜等为主的冬季农业开发和热区开发取得新进展,到20xx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9万吨,加大了大棚菜、无公害菜和野菜的开发力度;干(水)果总面积达到4.ღ14万亩,比97年增195.7,新植银杏10万亩,培植了北部地区乌梨、白花木瓜等水果产业,扩大南部地区桔子和晚柑种植面积,积极探索诃子等野生水果栽培技术;香料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比97年增40,形成了以草果、花椒、八角等为主的香料种植格局;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

三是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到20xx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3.2万吨,比97年增长67.2;奶产量71吨,增208.7,畜牧业产值实现1.42亿元(90不变价),增6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比97年提高5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达到2565吨,扩大了稻田养鱼养殖面积。

四是农产品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全县共有粮油加厂(作坊)24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专业大户有17户,开发出一批食用油系列产品,如菜籽油、草果油、八角油、花椒油、红花油茶茶油等。古林实业、云腾快餐、太极果脯、清凉山茶业、高黎贡山生态茶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逐步增强。以蔬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如寸师傅干腌菜、绮罗腌腊制品等。

五是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20xx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饵丝专用米3万亩,双低油菜面积16万亩,杂交包谷面积14万亩;建成无公害茶园2.7万亩。

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和旅游业,开展境外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

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一是质量标准检测监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我县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仅在县内及周边地区相互调剂,少数进入省内外市场,除部分肉猪、肉牛外销外,缺乏出口创汇农产品,因此对农产品的质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国外农产品基地有很具体的标准,细致到有几个厕所都有明确要求,但我们至今在农药残留、维生素等指标及ISO9002等各种国际标准认证方面尚未起步。

二是市场秩序混乱。首先,市场缺乏信誉,缺乏商标、专利、订单等方面的法律保护。其次,许多农产品,特别是加工产品,在销售上,基本实行单打独斗的现象,未形成合力、集团销售,而是无序竞争。最后是农业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关系不密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原料生产者的利益未得到有效保护,生产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原料质量没有保证。

三是科技培训不到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市场意识与风险意识不够。目前,农民的文化水平仍普遍较低,他们缺乏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从事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包装的能力;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同时,基层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市场信息体系,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和手段。科技人员及科技设施挪做他用的现象实有发生,在科技推广中,仅注重产中服务,缺乏产前、产后服务,多数农民及农业企业得不到销售服务的指导。

四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与资金投入缺乏,资金扶持难以落实。农业的市☿场化离不开信息化,农户信息不灵,会导致生产趋同化。由于许多农户不熟悉市场,不能对未来市场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在生产安排上往往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低下。而且,由于农业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积累少、生产周期长、风险大等原因,使投资农业的资金明显不足,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近年来尽管各级财政不断增加资金扶持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但实际上扶持重点产业资金制约因素很大,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均未设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用于以良种为主的重大科技推广和新技术开发,用于特色和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于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的扶持资金无保证。

五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服务滞后与多头管理并行。各农户在生产与经营中的“各自为政”,使农业生产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也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创特色品牌。同时,目前农技推广人员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特种养殖和多种经营的人员太少,大部分技术人员是“只懂粮棉油、猪牛羊,不懂名特优”,不能提供发展“名特优新”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不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农业产业化是

一、

二、三产业的组合体,引导、推进工作并非农业部门一家之力所能承担。没有像东部一样有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产业化领导小组。同时,因为涉及产业化的各项权力分属不同部门,生产归农业主管部门,流通和出口归经贸局和外经局,项目审批归计划发展局,投入归财政局,科技推广归科技局,分工虽细却协作弱化,造成条块分割、政府服务扶持跟不上等尴尬局面。

六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足。由于过去的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其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七是农业关联产业一体化经营机制没有形成。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相互脱离,使农业产中环节仍处于仅仅为产后环节生产原材料的地位。不仅无法分得产后加工、销售环节产生的部分利润,反而是大量利润流向产后加工、销售环节,加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独自为政”,导致农业关联产业之间难以形成利益互补机制。

XX特色农业发展潜力

特色农业的发展尽管存在着以上一些问题,但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县发展特色农业潜力巨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的需求——“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产品短缺现象已经有了根本改变,过去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被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状况所代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单一化向质量型、多样化方向转变,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传统的农业生产正逐渐丧失优势,其生产效益逐渐下降,生存空间渐渐缩小。农产品市场对具有特色的产品需求日益旺盛,给特色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这一切表明,我国农产品市场水平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发展特色农业是适应新的形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2)、资源优势

1.生物物种优势。生物物种繁多、分布广泛、野生比例大、珍稀比重大、经济利用价值高、利用程度低。

2.土地资源优势。表现为土地总面积和土地人均面积大,草地资源总面积和人均面积大,耕地人均面积大。

3.环境优势。开发较晚、开发程度较低,这决定了农业生产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化程度较低,化学要素投入较少,从而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的环境污染较轻,加之地域辽阔,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状况要明显优于我国开发较早、开发程度较高的东部及中部地区。这是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发展无公害特色农业的优势所在。

4.农村劳动力价廉而丰富。全县20xx年末农业人口55.33万人,乡村劳动人32万人,从农村就业结构看,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为87.1%。

5.空间优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导致农业立体条件复杂而多样。对于农业,特别是对于以资源、气候、立地条件为基础的特色农业而言,空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3)、加入WTO后特色农业面临的新机遇

作为当代最大的多边贸易体系,WTO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就农业方面而言,其实质就是农业资源流动的国际化,就是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以各国的资源禀赋为基础,各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出售用丰裕资源生产的农产品,买回本国难以生产或者即使能够生产也是使用稀缺资源生产的农产品,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

中国加入WTO后,为我们利用国际资源调整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也为我们按照比较优势原则配置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大力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适当缩减不具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实现在参与国际市场运作状态下的农产品供求平衡。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我国农业面对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这无疑会促进农业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和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分享到巨大利益。

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我国农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的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加速改造国内的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日益宽松的环境,农业即将进入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新阶段。

基于以上情况,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认为推动腾冲的特色农业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提高对特色农业的认识:

1、农业仍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色农业是实施新一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重点任务,是实施“农业稳县”战略的重点。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2、发展特色农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产业,培育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可以实现农业资源多层次、多途径的开发利用,满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促进我县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发展特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县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4、发展特色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特色农产品对于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发展特色农业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既能够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特色农产品,调动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要加强领导,转变职能,搞好服务。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搞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推动全局工作的重点,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卓有成效地搞好服务。要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旧观念和老作法,由不注重市场需求指导生产向以市场需求指导生产转变,由只注重指导生产向既指导生产又指导销售转变,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什么产品能赚钱就发展什么,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好农产品市场开拓和销售工作。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调查,选好项目;搞好论证,争取上级支持。要健全领导责任制,周密计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任务和目标一经确定,每个项目、每项产业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定人员、定任务、定措施、定考核奖惩办法,保证计划实施件件有着落。各级干部必须发扬求实务实精神,讲实话、办实事、讲实效,反对形势主义,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农业是关联全社会的产业;解决农业中的问题,光靠农业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各部门都要把支持农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增强服务意识,采取切实措施,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的效益不仅体现在农民收入上,还体现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上,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还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我们不能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就忽视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因此,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计划,各乡镇、各部门要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重点项目的投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资金,各相关部门必须服从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制定行业规划,搞好本职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发展特色农业,要把农民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突出环境特色、突出物种珍稀特色、突出气候特色、突出野生特色、突出旅游特色、突出文化特色。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面向市场,依靠科技,选择具有一定区域规模、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的特色农产品和产业,依靠科技,培育名牌,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扶持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建设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

四、遵循发展特色农业的基本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发展商品率高、市场需求强的特色农产品;

突出发展重点,培育主导产业。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等方面因素,优先发展优势比较突出的产品;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生产。要考虑特色农业生产条件的独特性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坚持在适宜区域进行生产,做到规模适度,确保产品特性;按产业化进行开发。

要着眼于特色农产品整个产业的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群体,形成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区;

兼顾生态建设。要从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出发,发展既能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产品,调动农民进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五、制定发展目标、重点和发展规划。

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特色农业发展目标如下:经过5年的努力,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并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特色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产品品牌和特色产业带区,提高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形成区域经济支柱,构建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显著提高特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使特色农产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农业总产值年递增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5,达到2050元。并培植企业与农民形成稳定的利益连结体,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收部分有60左右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县50以上的特色粮油基地、经济作物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的农业增加值在全县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

发展重点:①特色种植业产品。腾冲特色种植业产品主要有饵丝米、荞麦、优质油菜、香料、中药材等,要注重品种改良和加工技术改造。通过新技术的采用、品种改良和增加投入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拓宽市场渠道。中药材生产要加快人工栽培,建设生产基地,扶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水平,改进加工工艺。

②特有园艺产品。腾冲县具有特殊的物种和气候资源优势,园艺产品品种繁多,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大。这些产品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能够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栽培技术,改造园艺产品的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发挥鲜切花、野生花卉的优势,加快新品种引进、选育,加强加工、保鲜等设施建设。优质反季节蔬菜实施精品战略,推行精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品种结构,培育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提高园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③特色畜牧业。腾冲县草地资源丰富。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点推广种草养畜,加快优质肉牛羊、奶水牛等草食家畜的发展。调整畜群结构,改良畜群品种,提高优质肉牛、肉羊比重,改革传统的养殖方式,大力推行舍饲圈养,提高畜产品商品率。在外来有毒生物入侵区域及严重退化区域,加快草原植被恢复,逐步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加快草业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引进,带动草业发展。要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畜牧业质量和效益。

④高效生态特种水产养殖业。腾冲水资源丰富,发展渔业生产具有较大潜力。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水库、坝塘水面资源和冷水性资源,发展水产养殖。推广普及健康养殖模式,发展稻田养鱼等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开发与保护相结合,重点开发特有鱼种“上树鱼”,利用“三文鱼”移殖成功的例子,发展冷水性鱼类等特种水产品生产,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的比重。不断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良种培育、病害防治、饲料生产、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⑤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能够把特色初级产品变为特色加工产品,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着眼农村市场;既要发展成规模的现代加工业,又要发展各种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传统技术生产。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发展名牌产品,建立健全市场营销渠道和网络,形成以粮油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木材制品、火山石制品等为主、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立足于现有加工能力的技术改造,着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能力,不能盲目铺新摊子。要把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与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形成规模,更多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发展规划

粮油产业,要调新品种结构,调优区域布局,突出加工升值。一是在中和、腾越、小西、打宜、曲石、界先建立饵丝谷基地,使其发展到10万亩。三是在明光、猴桥、马站、曲石等地发展优质荞麦3万亩。四是在界头、曲石、龙江及大盈江沿线发展油料20万亩,双低油菜达100%,同时抓好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提高油菜种植科技含量。要用2-3年的时间,争取有较强势力的龙头企业入驻腾冲,带动油料、饵丝、荞麦加工升值,做大做强粮油产业,实现粮油产值2.6亿元。

茶叶产业要合理布局,把茶叶集中在三个区域(高黎贡山、清凉山和热海)重点发展。采取发展一批,退出一批,换种一批,改造一批,建设稳定、优质、高产、生态的茶叶生产基地10万亩。提高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使两个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从目前的130万公斤增加到35O万公斤。加工销售量占总产的比例从目前的39%提高70%。同时提高茶叶的加工增值水平。平均单价要从目前每公斤10.5元提高到每公斤15元。要依托龙头企业,把品牌做大做强,使茶叶产值达7500万元。

搞好林下资源开发。一是继续巩固发展草果,使之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二是开发林下山葵0.5-1万亩;三是人工种植石斛1万亩;四是探索林下种植重楼及木耳等。

抓好无公害蔬菜产业。建设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抓好野菜的人工驯化栽培,生产反季马铃薯;引进蔬菜加工企业,搞好于腌菜、腊腌菜加工,使之成为产值上亿元的产业。

积极发展山葵产业。依托保山山葵发展有限公司,在适宜区积极发展山葵产业,今年抓好350亩,明年种植0.2万亩,20xx年发展到1万亩,争取在腾冲建设一座初加工厂,形成农业产值6000万元,工业产值上亿元的产业,把我县打造成山葵种植的主产区。

立足我县的林地和耕地资源优势,开发天然药物,打响腾药品牌,依托科研单位及龙头企业,建设高黎贡山天然药物资源基地,积极开发以重楼、石斛、茯岑为主的天然药物人工驯化种植,20xx年达到1万亩,使之成为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各上5000万元的产业。

培植亚麻产业。今年在南、中、北搞好100亩的示范,明年争取列入扶持加快发展,20xx年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同时在南、中、北建设三条初加工生产线,按亩产原茎500公斤计算,实现亚麻原茎总产1.5万吨,真正成为替代甘蔗种植及解决粮烟矛盾的新兴产业。

开发绿化树木及花卉产业。一是要充分利用我县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优势,通过筛选、假植、分类,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绿化树种假植基地,开拓绿化市场,培植绿化产业。二是积极引进名、特、优、新鲜切花品种,开发旅游产品,做好技术储备,待机场建成后,把鲜切花培育成我县的新兴产业,使产值上5000万元。

大力发展草食畜。重点采取农田种草、草山开发、秸秆利用、优质饲料生产四项措施,发展草食畜,实施农田种草20万亩,草山开发120万亩,秸♫秆利用30万吨,优质精饲料基地26万亩。养牛35万头,达到年出栏优质肉牛10万头,产奶1万吨,养羊30万只,年出栏肉羊20万只。

突出特色,抓好20万亩山桂花蜜源基地建设,以山桂花蜜为主的蜂产品加工达到400吨。建设年出栏肉鹅及以雪鸡为主的土著鸡200万只基地;稳步发展生猪,按优质肉猪标准进行生产,努力提高出栏率,出栏率达80;突破畜产品加工,依托保龙公司,整合县屠宰厂,加速鸡、鹅系列产品开发,建设乳品加工企业,提高畜禽商品率,使加工增值比例达到50%以上,抓好种、料、管、防措施,实现畜牧业产值年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

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一是扶持创建一个日处理油菜籽30至50吨、年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我县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保持全省第二大油菜生产县的地位;二是扶持一户饵丝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饵丝专用米10万亩生产基地的发展,做大饵丝产业;三是继续扶持两个茶叶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拓宽市场,扩大产业辐射面,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四是加大果脯加工扶持的力度,整合果脯加工,培植壮大果脯龙头企业;五是建设年加工6000吨鲜奶的乳品加工厂一座,突出水牛奶加工,促进腾冲奶水牛基地的发展;六是建设上规模的腾冲干腌菜加工厂,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七是依托科研单位及企业,加工银杏系列保健食品。同时积极筹建麻类加工企业,与基地建设相配套,建设初加工、精加工生产线。

六、制定各项措施保证计划的实施

(1)、广泛开展产前信息与金融服务。

目前,各种新闻媒体发布的有关农业方面的信息不少,但这些信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必须通过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各种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报、发布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提供政法、科技、生产、金融、民情等动态信息,为农户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同时,应以财政、金融部门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依托,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农业风险基金,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风险性投资提供保障。

(2)、立足资源优势,合理规划,抓好重点,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

基于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要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生产布局与生产技术指导,一要突出主攻方向;二要突出重点地区,不要强求完全覆盖所有地区。建立起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特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统分结合型生产体系,通过正确分析国内外市场信息和当地资源优势,以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特色、创名牌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产品有市场、生产有效益。研究制订相应的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方案,制订出能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复合型生产技术方案,研究、引进生产新技术、新设备,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等,使农业生产的可控程度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培育、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三要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是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种供应设施、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创立一批特色品牌产品。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培训,推动标准入户。

(3)、注重科技的推广应用,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和农技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

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在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大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开发、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县级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力度,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农业科技开发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要加大“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工程”等项目向特色农业的倾斜力度,注重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着力解决好特色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关键技术。采取技术入股、有偿服务等形式,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多种经营项目建设。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进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及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应促使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转变观念,树立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为一体,进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经营的新观念。

建立和完善八大体系即良种推广、农产品安全监测检验、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农业科研教育、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保障、农作物病虫害及畜禽疫病防治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等八大体系。

(4)、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至今,已经从计划经济发展到了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所有农业生产风险最后都是由农民承担。在发展特色产业时要十分注意这一点,把生产经营的主动权交给农民。同时要注意到,现阶段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如何发展生产还必须通过政府正确引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和服务上,切实搞好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范引导,做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销售服务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5)、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市场是特色产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开拓特色农产品市场的力度大小,直接关系到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如何。当前,必须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特色产业发展营造充分的空间。一是在研究把握市场的前提下。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召开农产品产销定货会、展销会等,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组织。三是努力开辟多元化国内国际市场。抓住即将加入WTO的机遇,进一步鼓励和扶持采取合资、合作、股份制以及智力引进、劳务输出等方式,共同进行农业开发,将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或省外市场。

(6)、扶持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经营,带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载体。要落实国家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依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从事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龙头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产业化龙头项目真正实现带动农民致富,关键是要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通过签订产销合同,稳定双方购销关系。鼓励龙头项目通过确定保底收购价、按收购产品的数量向农民返回利润。提倡农民利用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形式,与龙头项目形成利益共同体。

针对以上特点,发展特色农业加工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发展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品加工业。要适应市场细化的需要,重点发展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开发。从横向讲,应继续扩大农产品加工覆盖面,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的比重。在这个领域,加工业还有较大的发展范围。例如,目前在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中,对粮食、水果、蔬菜等的消费基本上还是初级产品,加工品消费比重极低。从纵向讲,企业应围绕某一产品进行系列加工品的开发。不管是进行横向还是纵向开发,都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开发;二搞好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三争取多出优质名牌产品。

其次,农产品加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走产加销一体化的道路。农产品原料的生物特性、季节性、易腐败性以及品种品质都决定了农产品加工质量,因此,原料生产与加工有必要紧密联系起来。加工业对农产品的形状、大小、质地、颜色、气味、酸性、枯性,成熟度、轻重和营养含量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如果能将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用公司 农户或基地的形式连接起来,可以产生“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以此协调供求矛盾,带动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面发展。

再次,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农产品加工转化,必须狠抓龙头企业建设。一是要选好项目。农产品种类繁多,特点各异,搞加工必须选准项目,适合本地资源特点,符合市场需求,不能盲目乱上项目。二是要科学布局。龙头企业建设必须有选择的进行,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预期效益好,具有资金偿还能力;带动能力强,产、加、销、服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健全,能切实带动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所需原料三分之二以上来自农户);项目单位资信度高,经营管理能力强,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机制。

结全我县实际龙头企业的扶持建设要从以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抓好饵丝、果脯、茶叶、干腌菜、高烹油、水牛奶、山桂花蜜的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一是扶持创建一个日处理油菜籽5O吨、年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带动我县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二是扶持一户优质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带动热区5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三是继续扶持两个茶叶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扩大产业辐射面,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四是依托云南保农食品公司,培植养牛、养羊大户各20xx户,年出栏肉牛10万头、肉羊20万只,并在特色养殖、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突破,使畜牧业产值达农业总产值的50%。五是加大饵丝和果脯加工的扶持力度及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带动饵丝专用米和水(干)果生产。

(7)建立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

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垄断性,是保证特色农产品质量的前提。要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区域划定、原产地命名、品牌标注等工作,实行依法保护,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保证质量和特色。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

(8)、引导特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总体看,传统农业是一种粗放型的生态特色农业,亦即粗放型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农业。然而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后,机器、化肥、农药大量引入特色农业,并用工业组织方式经营特色农业生产过程,既提高了特色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量,同时也在特色农产品中造成有毒物质积累,这些有毒物质进入作物和禽畜体内,最终会损害人的健康。同时,依赖化学肥料和一些工业技术,使地力减退、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特色农业生产环境恶化,使特色农业也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和模式。因此,特色农业产业化中运用科学技术也有一个选择问题,有一个兴利避弊的问题。对此,必须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要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使其成为一种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发展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特色农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特色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要搞好退耕还林、还草,采取工程、农艺、化学控制和生物技术等节水措施相结合,建立田间蓄水、抗旱保水、节灌补水和土壤培肥等节水技术体系,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注重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实施保护性耕作。积极推广沼气等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七、在发展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特色不一定高效。有特色并不一定有市场,特色必须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应唯猎奇为目标;即使是有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若无科技支撑、信息支撑、管理支撑,再具特色也很可能是低效的,即使一时效益不错也是难以为继的。特色须与市场、科技、信息和管理结合在一起,才有持久的高效,否则又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变卖资源。

(二)、规模越大不一定越好。发展一个产业如果不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经济可行性论证;不了解市场情况,不掌握资源情况,盲目上马会出现市场有限、资源有限与大产业之间的矛盾。

(三)、不计生态环境效果。对野生特色产品的开发,在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野生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尚不过关的情况下,此类特色产品的开发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否则将会造成破灭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

(四)、推行“命令农业”。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是无可争议的,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政府官员无视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政府的过多干预,势必导致农民动作的整齐划

一、难有特色,农民也主要听命于政府而忽视市场需求,其结果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说可能又是灾难性的。

(五)、发展特色农业与节水的关系。特色农业中的蔬菜、水果、瓜类、花卉等均是耗水作物,部分特种养殖业不仅消耗水资源还有可能造成水源污染。因此,应处理好发展此种特色农业与节水间的关系,积极发展节水的特色农业,农业节水措施、工程节水措施、材料节水措施及管理节水措施的应用在发展特色农业时非常必要。否则,特色农业即使经济效益再高也是难以为继的。

(六)、发展特色农业与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矛盾。发展特色农业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是密切关联的两个问题:增收和增产。发展特色农业也要有一个过程,二者均不应追求不现实的速度,否则既可能带来市场问题,更可能影响本地区的食物保障,同时亦可能导致经济波动。

(七)、区际产品和产业结构趋同。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外经贸部联合发布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将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均列为西部各省、市、区的优势产业和重点投资领域,这就有可能引致区际农业产业结构的趋同,并进而导致无序竞争、效益下降和生产波动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决不可忽视。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