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六中全会转变作风的体会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的决定ฝ。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指出:“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制定调查计划,每年用二个月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同时还指出:“调查研究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努力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撰写有情况,有分析、有见解的调研报告”。结合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结合报社开展《怎样当好乡镇领导》征文,说说自己在工作,进行调研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我认为,调查研究,形式有各种各样,内容有方方面面,形式有集体调查、个人调查、综合调查,单项调查;内容有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经济、社会发展、千家万户的工作等等。虽然内容和形式不同,各有各的特殊性,但基本的方法是一致的。如掌握得法,一次调研,事半功倍,反之,反复数次,事倍功ภ半,收到的效果截然不同。在我多年的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功的做法,即“六看、六问、一归纳”。
首先说“六看”:无论调查对象是企业、村社、农户,都大体离不开“六看”。如进村入户,一看房屋:是钢混结构,或是青砖瓦屋,还是土坯茅屋,这是每到一户首先要看的第一印象;☑二看畜厩:有几口猪,有无牛羊鸡鸭,是放养还是厩养,(畜厩一般建在家门口,少数民族有在室内吊脚楼下做畜厩的情况);三看脸色:一进门就可看到主人一家几口,人的气色如何,反映一定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十几岁的青少年,脸色红润,生活有质量,脸色偏黄,生活质量差;四看家俱:屋内有什么摆设,电视机、自行车、电话、高档耐用商品有没有,家俱是否时髦,是一方面的主要反映จ;五看锅盆:揭开锅看看,不生锈的有油吃,生锈的锅说明吃油水平低;六看粮仓,爬上风火楼,揭开粮仓看看有多少粮食,稻谷、包谷、杂粮、豆类,大体掌握粮食总量和类别。通过“六看”,一言不问,你就在主观上对这户家庭的情况在内心有了一个基本的评价,经济状况,吃粮水平,生活水平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其次说“六问”。一问人口构成:即一家几口人,老人多大,孩子几岁,是否上学,几个劳力,做些什么;二问生产资料:有几亩土地,有什么劳动工具,有无耕牛,田地能否旱涝保收;三问粮经收入:粮食总量多少,粗粮细粮各有多少,年卖几头猪,多少只鸡、鸭、蛋,农副产品收入等,得出人均有粮、人均纯收入的基本情况;四问支出积累:支出项目,孩子上学花多少,逢年过节用多少,凑置生产生活资料有多少,粮食是否有积余,经济有多少积累;五问今后打算:下一步有何打算,准备从那些方面增加收入,为老人办什么事,供子女上学还是嫁女娶媳妇,或是作翻建新屋准备;六问对上要求:对党和政府的政策、工作、作风看法如何,发展经济需什么帮助,社会治安有何看法,村规民约能否执行,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做些什么等等。通过“六问”,则从客观上了解家庭的整个基本情况,社情民意的基本反映,农村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群众的要求等等,做到心中有数。
再次说归纳:归纳就是一个综合整理的过程,首先是在心里酝酿的基础上,对调查对象的情况有个综合评价。其次是对提出的问题要有个回答,既有分寸,又有余地,能说服人。三是对调查对象要本着帮助出主意、出思路的角度,就反映出来的问题,发展方向提出一些指导性、启发性的参考意见,拉近调查对象的感情。四是事后认真整理调查笔记,进行理性思考,那些是这个地区具有共性的东西,那些工作需要改进,那些做法可以推广,那些问题要逐级反映等。通过认真思考和整理,写出有数据、有分析、有解决办法的措施,理论结合实践的调查报告,下发上报,促进各项工作,让上级了解自己在做什么。
“六看”和“六问”,实际上就是辩证法的方法论,是如何做到主观和客观,现象和本质的结合。因为在调查中,光靠自己的主观印象不行,光凭调查对象说也不行,看即首先达到对调查对象的情况在自己的主观方面有个初步掌握和了解;问则通过对调查者各方面情况以问答的形式得到印证,从客观方面反映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通过看和问的结合,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的目的。
通过“六看、六问、一归纳”,完成了整个调查过程。通过若干次单项和综合的调研,对所辖地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上级☿的精神和理论书籍的学习,我们就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结合,上级精神和下面情况吻合,主观和客观符合。才能把上级的指示精神落实,才能真正符合民情民意,才能实践“三个代表”,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只有如此,才能转变作风,避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要当好一个领导,需要的方法和领导艺术是多方面的,但是,调查研究是最重要的,调查研究,从个性中反映共性,研究面上
存在的问题,又根据问题抓点示范,指导面上的工作,这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我多年的实践与体会,观点看法是否正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