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读后感1000字大学范文精选4篇
《林海雪原》是现代作家曲波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57年出版。《林海雪原》描写的是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剿匪的战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林海雪原读后感1000字大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
深夜,我合上了刚刚读完的《林海雪原》,不由得心潮澎湃。望着林海雪原这四个大字,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勇敢而机敏的解放军战士在深山老林里与敌人周旋,在枪林炮火之中英勇地前行……。在皑皑白雪的衬托之下,他的身材显得格外的高大,就好像她的身躯与灵魂都与这白雪熔成了圣洁的一体。那情景,久久地在我脑海当中环绕,闪现着。
在与土匪的斗争当中,战士们常常会面临艰苦的环境,有时候甚至是生命的威胁。但是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炮火,都吓不倒他们,吓不退他们,因为他们的心中有能够融化一切的烈火,那就是他们的信念,一个要将全中国解放的信念。正是因为他们有着这种坚定信念的鼓励和支持,使得他们有了战胜一切的勇气,不管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和困难,也绝不会退缩,即使经历跌倒,也会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直至最后的胜利。他们坚信只要他们的信念在,就算他们的肉体被毁灭,他们精神上也不会被敌人打败。正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人所说的:一个人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进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追求自己的理想,尽管他失败了,可在我们的眼中,他就是不败的英雄。
从腐朽的封建王朝,到新中国的建立,再到如今繁荣昌盛,国力强盛的中国,这些巨大的蜕变,都离不开革命先辈的抛头颅散热血。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换取了我们今天的良好环境。而他们之所以能日复一日的坚持自己的信仰,就在于他们具有追求理想,完善人格的上进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追求理想,完善人格为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看作实现自我需求的最高精神。革命先辈尚有如此精神,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才对。可现如今,我们的一些学生,祖国的未来的希望,却丝毫没有在自己的心中树立理想,整天浑浑噩噩地过着,每天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便万事大吉了,其他时间便沉迷在电视剧及电脑游戏,丝毫不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而做准备。这样的祖国的花朵,能为我们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吗?能把我们祖国带上更加繁荣昌盛的道路吗?邓小平常说道:“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理想。”是啊,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会对自己未来,走什么样的路,未来要做什么都会感到迷茫,像只迷途的羔羊一样,渐渐地越走越远,直到走向消亡。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唯有它,才让生命的存在变得有意义。
团结互助,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形成团结合作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进步与发展。而在《林海雪原》中,集体是每一个战士心中首位的东西。杨子荣身处匪穴之中,他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自身的安危,而是如何将情报安全地送出去,以减少部队的伤亡。他早已将他与集体紧密相连在了一起。不仅是杨子荣,其他的解放军战士也是如此。正是因为他们以集体为中心,有着强烈的集体意识,所以解放军战士才会有战胜一切的大无畏精神,才能完成解放全中国的目标。而现在,集体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口号。有些人总是打着集体的幌子,而私底下却干着损公肥私的勾当。这也是现在为何腐败现象如此盛行的缘故,而导致这一切是因为人们的集体观念已然渐渐淡化,逐渐地把自我作为中心。而要想让祖国变得更加昌盛,则需要我们像先辈那样把集体放在心上,而不是挂在嘴边。而这也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
《林海雪原》不仅讲述了革命先辈在位新中国建立做出巨大的贡献,而且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时刻牢记先辈的付出,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地繁荣昌盛。这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2
《林海雪原》,是一本经典,更是一本可以洗净人类心灵的书籍。
书中第一句话就是“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这句话是作者怀念战友赤诚的一颗心。也是这句话,拉开了《林海雪原》中那惊心动魄、轰轰烈烈的情节。
战士们都身经百战。少剑波在带领战士去杉岚站时,却发现他的姐姐已经牺牲了,他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少剑波在当203首长时,英勇无畏、沉着冷静,指挥小分队剿匪,ฃ在人们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子荣身为排长,只身闯入座山雕的地盘,冒着被发现被刺杀的危险,通过了座山雕那层层考验他身份的“险关”,终于获得了座山雕的信任,取得在土匪中厉害的地位,使小分队在土匪百❅鸡宴过后成功攻破了威虎山,活捉了座山雕,用人们的话来说就是“杨子荣满肚子智谋,浑身是胆。”
高波作为一名只有18岁的警卫员,工作一点也不马虎,仔细严谨,随时准备为国家舍命。这一个在书中笔墨很少的人物,却在死的时候让我眼泪哗哗。
这些平凡却又伟大的战士,他们斗争于山区,斗争于平原,斗争于交通线,斗争于海滨湖畔,也斗争于林海雪原。
当看到《林海雪原》这本经典时,让我了解了当年的战争,让我觉得这些英雄是多么的了不起。死亡,给了他们勇气,鲜血,给了他们力量,林海,给了他们耐心,雪原,给了他们恒心。
《林海雪原》就像一粒种子,里面蕴含着一个活泼的生命;《林海雪原》就是一块石头,里面暗藏着水晶在闪闪发光;《林海雪原》就像一望无际的夜空,无数的星星在发光。《林海雪原》更为我们指点了什么叫做理想。
没有理想,莱特兄弟就发明不出飞机,袁隆平也不可能养殖出杂交水稻,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
有很多弱者会嘲笑那些战士,嘲笑他们白白浪费生命,但是他们体会不到胜利的喜悦,他们没有勇气,更没有理想。
《林海雪原》里,战士们的心血凝聚在一起,说明了解放军是一个有力量、有勇气、有智谋更有理想的团体!这本书,蕴含着理想,用战士的鲜血编织,将会随着时间永远的铭记在我们心里!
篇3
在众多红书中,最先吸引我眼光的是《林海雪原》,这本书是作者曲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的。主要是描述英勇的小分队在队长少剑波的带领下在与出没于东北林海区域,对当地人民进行凶残无度的杀害的国民党残余土匪分子进行英勇的作战,并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一故事,创造了红色经典作品的传奇战争。在里面故事情节虽然曲折有致,但常常有惊无险,事情的结局总是随我们读者的意愿转变,最后我方取胜,大快人心。ป作品正是通过解放战争中这样一个特殊的斗争侧面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业绩,歌颂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和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看完这本书我被少剑波的英勇机智和小分队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所震撼,所感动。
这部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个人物:一个是主人公少剑波,一个是机智勇敢、勇于献身的杨子荣。少剑波不仅有革命的战斗精神,而且还是个关心群众关心战友的领导。少剑波一个原本可以在部队里安稳生活的团参谋长,在群众被国民党残余土匪分子突袭迫害时,他临时受命,出击消灭这群敌人,却没想到抚养自己长大的姐姐也被这群敌人所杀害。但是在他知道姐姐被杀害的消息时候,他没用花太多是时间在哀悼姐姐的牺牲。他化悲痛为力量,想要为姐姐和死去的群众报仇。他和他的小分队誓死要为牺牲的群众报仇。在那不为人知的雪原里,少剑波和他的小分队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面对斗争错综复杂,情况惊险危急面前,少剑波有着高度的自制力,总是镇定,沉着,因为他是队员们的定心针,所以他不能慌,不能乱。所以每次在面临危险时,他总是沉着得让人不敢相信,冷静得让人不可思议。在这次的斗争中,他率领小分队进行了奇袭奶头山、智破威虎山、调虎离山捣匪巢等三次大战斗。他的睿智,他的勇敢,他的机智,他对人民力量的信赖,造就了林海的千古传奇,谱写了雪原的不朽神话。在这里还有不只是赞扬少剑波,还有批评少剑波的,他的自满与自负。在临行时的自满是田副司令和王团长帮助他的,在要白茹加入小分队时,他认为白茹会拖累小分队,看不起白茹。但是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他学会反省,学会思考。在他犯错之后,他不会忽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反而是不断的对自己进行学习和反省、思考。
而另一个人物杨子荣,则是表现出他的勇武。他先是智识小炉匠,使小分队脱离被敌人发现的危险。在这本书中,有很大的程度是写杨子荣的,他是一位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若不是他的机智勇敢,在这场雪原的战争单凭少剑波是不可能获得胜利的。在这里,杨子荣是功不可没,这场胜利有一半是属于他的。在他混入敌营里,面对敌人的拷问时,他没有慌张,他勇敢地面对敌人的拷问,机智地回答敌人的问题,没有让自己露出一丝的蛛丝马迹。他盛布酒肉兵,使得威虎山没能成为威虎山,让小分队得以轻松地攻入,取得战斗的胜利。在这些典型的战争中无不表现出杨子荣的机智勇敢。
读完这部作品,我明白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得来不易的,这是许多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但是这也是要有团结一致的决心才可以得到成功。读《林海雪原》经常会感觉一个词的含义,那便是“集体”。在《林海雪原》中,“集体”的力量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但是在细节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集体”无处不在。“集体”的利益始终被他们放在第一位,个人的利益反而不重要。对他们来说,死并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无论在多么危急的情况下,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真正解放人民是他们共同的“集体”利益,&ldqฌuo;集体”目的。
但是,反观我们自己,有多少人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而“集体”的利益反而不若个人利益那般,为我们所追求。所以我们要确立集体的利益集体的目的,要为着这同一目的,不断地鼓励自己。我们也要团结,使自己融入集体,让自己®有团结的精神,并且在团结的精神激励下,为这同一目标,奋力前进。这也是我们这些国家未来栋梁该做的事。
篇4
怀着—股澎湃的激情读完了全书,轻轻合上,望着“林海雪原”四个字,似乎是由火热的血所凝成的,衬着封面上的皑皑白雪,显得更加地艳,更加红了。在那上面,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亲切和蔼的解放军战士,为着自己的理想,更为着祖国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在深山老林中奋斗的身影。此时的雪似乎已同他们的笑容与灵魂,融为圣洁的一体。
对这些战士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它鉴证了一个个赤子之心,它的脉搏将永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里跳动。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枪弹雨林,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把火,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就像《老人与海》中的老人,《绝顶》中的肖顿河,都为着自己心爱的理想而前进,虽然他们最终都失败了,都只在这茫茫大千世界中留下一副白骨或几行轻轻的痕迹,但在任何人眼里,他们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击倒的。耻笑他们对生命无谓浪费的人,必定是一个懦夫,因为只有懦夫,才会耻笑勇者,更因为他们毫不明白倾尽自己一生去追求的感觉,也更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气魄,没有这种理想。邓小平也说过:“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便对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也许,在徘徊上便像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若没有理想,莱特兄弟不会发明飞机,圆了人类飞向蓝天的梦;若没有理想,袁隆平不可能养殖出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人多粮少的难题;若没有理想,又哪来中国几千年的悠远文化;若没有理想,中国不会在一次次失败中站起,夺回自己的领土……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时为了它,历经几多沧桑几多岁月。中国的2008申奥,世界梦想和平,祈求人性的完美,“众里寻她千百度”,圆了与未圆,又有什么区别,总有下一代继续追寻。
读《林海雪原》经常会感觉到一个词的含义,那便是“集体”。文中的人物,如少剑波杨子荣等,张口闭口不离集体,可谓已经深入骨髓,同自己的生命融为—体了,风里来,雪里去,是记忆拼搏下的一点一滴。“集体”这个词,更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意境已将不可计数的心融为一体,有着强烈的集体思维的人,头可断,血可留,此志不可改,永远把集体利益摆在第—位,这似乎是—个很奇怪的特性。
汉朝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集体而死,必是重于泰山,小高波正是为着这座泰山而永生。生与死,千百年来有人歌颂有人笑,更有人长叹一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其实生与死只是一线之差,便是有气与无气。有人死得气壮山河,那种人,以着另外一种方式存活,可得其所:有人死了,遭千古唾骂,万人践踏,那种人,为求一丝生机拼命乞怜,却终为土灰。不必太看重生死,该来的时候会来,该去的时候会去,无愧于自己的生命,更无愧于自己在世界上存活,又何必执着于一个想法或一个将来的结果。关天培身上的刀疤,黄继光胸膛的枪洞,都一次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林海雪原》中,讲述的不仅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一分人性的美,融合为人类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一个世界的缩影,化为一片蓝天。尽管有时,乌云阻挡了阳光,但在一阵甘霖的挥洒后,清流依旧,白鸽挂着风铃远翔,叶更绿,天更蓝,阳光在露珠上闪烁。世界的循环不停,美不停。依稀间,昨天也是今天的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