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与盘江

时间:2024-12-27 18:42:3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甲:你知道三线吗?

乙:前线部队叫一线,预备部队叫二线,后勤部队叫三线。

甲:什么呀?不对!

乙:红黄蓝是颜色的三原色,刺绣使用的红线、黄线、蓝线三种线就是三线。

甲:也不对。

乙:那我就不知道了。

甲:“三线”是上世纪60年代初流行于全国,至70年代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

乙:就像现在的“拍拖”“房奴”“雷倒”一样。

甲:好好听着,别乱打岔。

乙:我听着哪。

甲:“三线”是地域概念。毛泽东和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三道线。一线指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三线指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后方地区,共13个省区;二线指介于

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其中云、贵、川和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用今天的区域概念来说,三线地区实际就是除新疆、西藏之外的中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

乙:这样划分有什么意义呢?

甲:按当时的战争观念,外国如果发动战争侵犯我国,我国地图周边各

一、二线省份首当其冲,就是说要先遭到打击。

乙:那

一、二线省份的工业、军工生产就要受到ฒ破坏,处境危险。

甲:对啦,你小子脑筋终于转过弯来了。

乙:那怎么办呢?

甲:毛泽东和党中央高瞻远瞩,确定了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三线建设就这样提上了日程。

乙:就是说,沿海、沿边的

一、二线省份打烂了、打瘫了,我国内陆中心的三线地区仍可坚持军工生产,支援前线?

甲:对头(用盘县方言说)!

乙:这是从国防战略高度、国家安危角度考虑的?

甲:完全正确!三线建设1964年就开始部署实施了。1965年,党中央任命彭德怀为国家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乙:从解放新疆到朝鲜战场、到三线建设,都留下了彭总的足迹。

甲:那时候支援三线建设有一个动员口号——

乙:什么口号?

甲:“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

乙:我有一个非常亲的亲戚,是搞煤炭的,原来名单没有他,申请了几回,终于批准他来三线,可把他高兴坏了。

甲:是啊,当时老区人们摩拳擦掌,热情高涨,很短时间内,从全国调集了上百万建设大军,云集大西南。

乙:我这个非常亲的亲戚说,三线建设,各省市都有支援任务,都派出了精兵强将,所以哪的人都有,真是来自五湖四海。西藏没有支援任务,但有的单位也有藏族人,真是民族大团结,全国一盘棋啊。

甲:三线建设是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大工业区,国家倾全国之力建设了化工、铁路、公路、钢铁、煤炭、电子、电力、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军工等项目1100多个,改变了我国的工业布局,为今天的西部大开发、西部腾飞奠定了基础。

乙:三线建设是应该大书特书啊!

甲:我最近就写了一本关于三线的书……

乙:什么内容?

甲:《三线游览记》

乙:三线地区的职工现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西部大开发,续写三线建设的辉煌,你袖手旁观游览,这合适么?

甲:这你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三线地区不仅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也丰富,有很多风景名胜,已经开发了不少旅游项目。再说我的书也不是写旅游的。

乙:那你写的是什么?

甲:我参加过中央电视台的“心连心”艺术团、文化部艺术团、中国煤矿文工团,到三线地区的很多单位慰问演出过,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那里职工群众和农民兄弟的热烈欢迎,我深受感动,我把感受写了下来。

乙:那确实应该好好写写。你的书是哪家出版社出版的?我好买一本拜读拜读。

甲:我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出版了,送你一本。

乙:咳,你倒说清楚啊!唉,你都去了三线哪些地方和单位呀?

甲:我们从北京乘火车先到了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制造厂,然后去了四川资阳机车制造厂、四川绵竹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攀枝花钢铁公司、贵州飞机公司、贵州水城钢铁厂、贵州六盘水盘江煤电集团公司。

乙:你去了这么多地方和单位慰问演出,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里?

甲:哪里都不错。印象最最深刻的是盘江。

乙:为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盘江呢?

甲:盘县热情啊!

乙:咦,你不是到盘江慰问演出吗?怎么说盘县热情?

甲:320国道纵贯盘江矿区,也是盘县连接云南的重要通道。你从云南富源县往盘县方向走,进入盘县境内,一个大牌楼映现在眼前,上面横幅醒目写着“盘县人民欢迎你!”顿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乙:这说明盘县人民好客,欢迎远近来的客人!——那你到了盘江煤电集团公司驻地,盘江职工热烈欢迎你们吧?

甲:盘江、盘县都欢迎!

乙:列队夹道欢迎你们慰问团?一队是盘县的,一队是盘江的(模仿挥舞小旗动作,嘴里喊着“热烈欢迎!热烈欢迎!”)ฃ

甲:列队干嘛!我们慰问团的大巴车来到红果,这里是南昆铁路支线威舍到红果、盘西铁路沾益到红果、水城至红果铁路的交汇处,红果成了交通枢纽大站。红果镇政府、盘县县政府都设在这里。我们的车子一进红果,就感受到了盘县人民盛情的气浪……

乙:盛情的气浪?

甲:是呀!公路上方悬挂着欢迎的横幅,小学生打着鼓吹着号,欢迎的人群喊着“热烈欢迎慰问团!”,盘县领导和盘江领导和我们握

手……盛情的气浪沁遍我们通身!

乙:盘江的办公驻地不在红果吧?

甲: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的办公驻地干沟桥属于红果镇范围,距离红果20多公里。盘江的领导也来红果欢迎我们!

乙:那你们可得用精彩的演出来报答、来回敬盘县人民和盘江职工的一片心啊!

甲:那当然!我们设了两个演出场地,一个在盘江驻地干沟桥,一个在盘县政府所在地红果,节目一样,不过错开一小时,每个节目在红果演出结束后,演员马上乘车到干沟桥立即登台演出。从来还没有哪个演出团体像我们这样用这种方式演出过。

乙:就你感受到的、眼目所见的和所了解的,你说是盘县好,还是盘江好呢?

甲:盘江是国内大型500强煤电企业,上市公司,当然是盘江好啦!

乙:盘县是全国有名的煤电大县。现在盘县综合实力跻身贵州经济强县第6位,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26位,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第29位。我看还是盘县好!

甲:盘江矿区1964年进行规划,1965年、1966年开始大规模建设,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

乙:盘县古为夜郎地,汉属宛温。晋隶宁州,刘宋时置西安县,南齐称西宁县。唐初为训州地,贞观八年(634年)置盘州,唐以前就是不算,从唐贞观634年置盘州算起,至今也有1400多年了。

甲:盘江矿区煤炭开采分平峒、斜井和立井。土城矿、火铺矿平峒主巷道有十多公里长,通风巷道、运输巷道纵横交错,堪称地下长廊,又是地下迷宫。没人领着你,你进去出不来。 甲:在我们盘江水泥厂旁边,有一处风景名胜——水洞,明代地质学家徐霞客都进去看过。水洞——水泥厂,连襟呀!

乙:你说的水洞那是盘县的著名景观啊!

甲:(甲拍一下脑壳)咳,脑筋一短路,给你做宣传啦!

乙:其实盘县的景观不止城关镇的碧云水洞,还有很多呢。像盘县城关镇以南水塘镇内的丹霞山,石桥镇古银杏风景区,九间楼,张道藩故居等都是。

甲:1985年8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到盘江视察工作,给我们盘江人极大鼓舞。 甲:1993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视察南昆线威舍至红果段支线的施工时,也视察了盘江,挥笔写了“金三角下的一颗明珠”的题词,推动了盘江的改革。

乙:1936年3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

二、六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王震、关向应、肖克、张子意在盘县九间楼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盘县会议”。现在,“九间楼”——红

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已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甲:我们盘江有盘江高中。

乙:我们盘县有凤山书院!

甲:我们盘江电厂的烟囱矗立山巅,挺拔壮丽;

乙:我们盘县烈士纪念碑,雄伟肃穆,永垂不朽!

甲:支援盘江建设的职工来自全国十几个省份;

乙:盘县有彝族、白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26个,占了全国56个民族的一少半。

甲:我们盘江有火铺矿、土城矿、老屋基矿、月亮田矿、山脚树矿、响水矿、盘北选煤厂、老屋基选煤厂、老屋基电厂等10几个二级厂矿;

乙:我们盘县有红果镇、断江镇、盘江镇、城关镇、火铺镇、洒基镇、保田镇、平关镇、板桥镇、水塘镇等20多个镇。

甲:……(作沉吟状)

乙:说不上来了吧?

甲:(尴尬状)不说这个了,说别的。

乙:行,你说吧!

甲:你知道盘江人和盘县人的特征么?

乙:盘江人和盘县人还有特征?

甲:有哇!记住了特征,盘江人和盘县人就容易认出来。

乙:都是黄种人,都是中国人,从脸上看不出来。

甲:你听他们说话呀!——盘江建矿初期领导干部大多是从北方调来的,听口音就能听出来(乙做示范:“我是盘江矿务局的”——

乙先后用唐山话、西北话、山东话、东北辽宁话讲。讲完问甲:“是不是?”)

乙:现在的口音不那么复杂了。现在的盘江、盘县领导人都是高学历,年龄轻,他们会讲普通话、也会讲盘县话、贵州话、还会讲(说一句英语:panjiangcoal盘江煤电)。

甲:盘江矿区北方职工多,北方人是盘江人,南方人是盘县人。

乙:企业规模扩大了、事业发展了,盘江招了很多盘县人进盘江矿区各单位各部门工作。你说这些在盘江工作的盘县人是盘县人还是盘江人?

甲:是在盘江工作的盘县人。

乙:我这个非常亲的亲戚说,南方人和北方人要搞好团结,他身体力行。我这个非常亲的亲戚说的有道理。比如北方人和南方人结婚了,生的下一代,你说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

甲:这——

乙:盘江人和盘县人结婚了,生的下一代,你说是盘县人还是盘江人?

甲:这——

乙:我这个非常亲的亲戚说,这就叫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搅合到一块儿,缘分结合,谁也离不开谁。

甲:我听说盘县与盘江工农联盟有优良传统。建矿初期,条件十分艰苦,住帐篷、住油毡房、住干打垒;吃饭呢,新鲜蔬菜少,企业得派汽车到外地去买,盘县地方政府就动员农民自己少吃点儿,给企业送去新鲜菜,后来多种菜,尽量满足企业生活需要。

乙:是呀,企业得知附近农村的学校缺少老师,就从职工中抽调人去任教。 乙:许多亲身参加过两头河公路会战的工农老同卐志,至今回想起来那情景,都心潮难平。我的那位非常亲的亲戚常对我说:“要热爱盘江,也要热爱盘县。”

甲:说得好!——唉,你对你这个非常亲的亲戚这么熟,他是你什么人呀?是你舅、是你叔叔,还是你伯伯啊?

乙:是我爸爸。

甲:啊?老爷子身体硬朗吧?退休回北方了吗?

乙:我爸要回北方,我妈不同☂意呀!

甲:为什么?

乙:我爸是北方的,我妈是盘县的……

甲:咳!

合:盘县、盘江,明天更美好!

200

9、

4、25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