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干部大讲堂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5月18日,按照区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本人参加了滨海新区党校举办的,由原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副主任郝力做的“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培训,结合学习,现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含义
随着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人口、环境、交通、能源、通讯、安全等方面都出现了各种新问题,从而产生庞大、关系复杂的数据。智慧城市就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所建立起来的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有机结合。
智慧城市建设的任务就是从这些繁杂的数据中挖掘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提取有效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分析预测、科学建模,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构建城市运行的综合信息化管理体系,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提升城市资源的协作开发和高效利用水平,增强城市聚集经济、人口的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运行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二、认识到大数据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
智慧城市的发展,就是要汇聚城市人口、建筑、街道、管网、环境、交通等数据信息,建立大数据辅助决策的城市治理新方式。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处理、整合、共享、挖掘、分析和应用,不断了解城市运行情况与发展态势。通过创新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加强统筹,注重实效,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做到:
1、加大前端智能感知设备的建设部署。例如智能水表、电表、路灯、垃圾桶等等,拓展城市数据来源。
2、建立大数据开放机制。建立数据采集、传输、应用等环节,建立端对端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推进政府数据开放,交换访问接口、安全保密等共享标准的制定。
3、推动大数据的应用。依托大数据平台,一方面针对开放交易的数据,经过清洗、脱敏处理,形成标准化的数据;另一方面在政务、企业云、旅游、交通等具体应用上进行自主运营,通过画相建模、人工智能学习等进行大量的应用。
4、推进城市互联、构建智慧城市群。通过跨境电商、智慧物流、智慧园区、智慧旅游等应用,加快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数据交流,以数据流带动信息流、文化流,促进智慧城市群发展。
5、打造大数据的生态圈。加强各行业顶尖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大数据分析领域,建立从数据源、大数据基础设施、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可视化、到数据运用的大数据生态圈。
三、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出推进我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五点建议:
一、提升我区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是城市信息化、智慧化的基础,并对智慧城市建设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区应立足当前网络建设现状,充分调动通信运营商积极性,加快城市光纤建设和农村地区宽带改造,不断拓展无线网络覆盖面,打造泛在、高速、安全的无线城域网,探索部署下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同时支持电信运营商在宁河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对外提供云服务能力。推进政务内外网改造升级,提高政务主干网络带宽,加快政务网络向14个镇、社区等基层单位延伸。扩大4G网络覆盖范围,提高4G网络服务水平。通过推动宽带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和支撑我区信息消费水平,探索信息消费在金融、交通、医疗等领域新发展。
二、注重民生领域,打造我区智慧应用体系。按照十三五规划,我区应面向医疗卫生、交通管理、环境监测等需求,探索建立物联网应用试点,深入推进我区重点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推进民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制造”计划,促进传统企业设计、生产流程再造,打造绿色安全生产模式。建设开放共享的宁河基础信息资源库,有效提升产业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水平。
三、加强部门协调,跨部门联动打破信息孤岛,打造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建议全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促进各部门资源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将物联网技术融入镇域改造和城镇化建设中,建立全区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网格化管理手段实时、动态管理城镇民生的方方面面,实现我区运行的全面和谐。考虑到我区地域广阔、农业人口众多、社会管理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等状况,建议可以循序渐进,先选择基础好的芦台、潘庄镇等区域先行启动试点,结合民生服务建设社区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和运营管理中心,首先让“微城区”区域实现“无微不智”的管理服务,继而推广到全区。
四、加强自主研发,突出我区特色,体现我区个性。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充分学习吸收其他城市的有共性的解决方案,根据自身基础优势和实际需要,加强自主研发,努力打造建设智慧宁河的特色牌和创新牌。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树立智慧宁河应用项目标杆,引进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技术研发,做到智慧城市核心技术可控,确保信息安全,同时提高科研水平。
五、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我区产业发展,实现智慧产业化。紧抓“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全市五大战略叠加机遇,充分把握宁河撤县设区重大机遇,发挥宁河自身长板和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天津、京津冀、全国乃至全球发展大格局,打造产业生态圈,形成区域开放协同发展新格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培育相关智慧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
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转型新路径
治理创新”培训班心得体会
赴滨海新区参加干部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
大北涧沽镇 冯学芬
7月6日参加了区委组织部安排的赴滨海新区党校第四期的学习培训,培训课程是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龚维斌主任讲授的《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听了龚主任的课,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通过进一步的上网查找资料学习,认识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工作要与时俱进,需要转型,需要新的路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向共同治理转变,是社会发展和建设理论新的探索。
“互联网+”的出现给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正在全方位地变革社会治理的思维方式和治理方式,政府与多元社会主体实现合作管理、形成治理合力、共同推动社会进步是治理转型的新路径。如何以“互联网+”的思维来构建具有宁河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型现代治理体系,切实“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是推进“政社互动”的形势所需。结合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有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分享:
一、变革治理理念
新时期社会治理转型面临思维上、方法上、技术上和体制上等多方面的挑战,只有不断增进对“互联网+社会治理”的认识和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打破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一是强化“有限政府”理念,规范站位。实施合理的“权力让渡”,充分发挥☣市场、社会组织的自我调节功能,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市民等“多元参与”复合共治新机制。二是强化“责任政府”理念,职能归位。梳理“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明确教育、公共就医、医疗卫生、社会救助、慈善救济等领域政府购买服务事项,通过构建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来服务社区群众,实现政府职能归位。三是强化“服务政府”理念,群众本位。强化民本意识,建立各类自治组织,健全收集了解社情民意的“情报站”;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畅达民意,切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二、夯实治理基础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对由政府行政主导或“单中心”模式的公共服务带来新挑战,打破现有管理模式、明确部门权力边界、转变政府职能势在必行。一是实现政务服务垂直下沉。按照“民生首位、方便群众、功能下放、管理下移、人员下沉”的原则,将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ซ相关的就业、社保、民政、卫生、计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司法、调解等民生服务和社会服务职能“下沉”至乡镇、社区。增设乡镇、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等办事类服务中心,将政府服务、便民服务、社会化服务直接送到居民“家门口”。二是实现管理服务扁平运行。区、镇政府的内设科室按照社会、经济“二元制”进行调整,专设以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为主的社会建设科、社会管理科和公共服务中心,提升了服务居民的精细化水平;将经济发展职能分离、设立镇级投资服务中心,提升服务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实现ก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双加强”;新增设“大联动”管理服务中心,通过构建“扁平化”的运作机制,彻底打破过去“社区-镇、街道-区政府(部门)”层层上报的管理模式,使各种社会事务集中在镇、街道或社区一级的“大联动”服务管理机构得到有效处理和回复,实现居民“诉求、要求、需求”不出社区。
三、提升治理能力
“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转型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的信息化,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资源整合为支撑,整合区域信息化平台,着力打造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努力实现电子政务转型升级。一是打造集成高效的“政务服务云平台”。将计生、民政、社保、综治等业务办理系统统一纳入平台办理,创新政务事项“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办理-前台督促办结”运行模式。通过与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库信息共享,实现居民凭借身份证办事“一证通、全区通办”,切实将居民“重复跑路”办事集中为“一窗式”受理办结、“一站式”内部流转、“一网式”共享信息。二是打造专业个性的“社会服务云平台”。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基于“互联网+社会服务”,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经费保障方面的主导作用和兜底功能,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扩大社会合作,设立“互联网+社会治理服务”联合实验室。加强各种实用、好用、管用的应用系统预研究研发,为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开放端口,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依托镇政府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社区服务网站、自助服务终端等信息化服务平台。积极拓展网上服务咨询、服务热线呼叫、现场自助查询等系统功能,为居民就近提供便民服务,着力推进“社会服务专业化可选择”“社区服务适时化可在线”“政务服务个性化可定制”,开创“全域社区、全域服务”新局面。三是打造精细可控的“社会治理云平台”。按照“信息共享、大数据挖掘、科学使用”的原则,规范技术标准和参数,建设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数据库与信息处理等多技术为一体的中央指挥系统、“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加强大数据的沉淀、挖掘和使用,为政府提供决策信息服务。建立社会治理GIS地理信息平台,构建包括人、房、危险源、重点场所“大数据”基础信息库,直观动态查控社区及各个网格各项基础数据,全天候监控各个院落、社区公共安全、重点区域治安综治及信访接待点情况,实时定位城管人员、联防队员及执勤车辆状态,及时对各类事件作出GIS分析。
大数据的发展使社会公众在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大数据与互联网、物联网、QQ、论坛、博客、微博、飞信、微信、易信等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拓宽了人们参与国家治理的渠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力争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多元协同治理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