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感想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12-27 02:31:3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从“天问一号”起航中深悟求知求真的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带头狠抓落实、作表率,以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勇立潮头,回应好这个时代对年轻一代的强烈呼唤。今天小编为您精心挑选了几篇关于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感想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感兴趣的快来和小编一起学习吧!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对你有帮助!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感想心得体会一

在飞行近10个月,祝融号火星车最终成功着陆火星,完成了天问一号“绕、着、巡”的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成功着陆火星的第二个国家。接下来,“祝融号”火星车预计将在火星表面工作约三个月,而天问一号环绕器将为火星表面探测和地球的通信担当中继卫星,传送信号,等到火星车工作计划结束后,环绕器还将进行长达两年的深度探测工作。火星,被科学家认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自1960年开始,人类已经对它进行了多次探索,其中,包括多辆成功登陆并开展工作的火星车。

“天问一号”的名称取自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这既是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写照,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值得新时代全体青年学习。

特别能吃苦,青春正当时。毛泽东对年轻人曾讲:“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青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作为当代青年人,尤其是基层干部,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命,更要深刻领会“特别能吃苦”的航天精神,坚定理想和信念,担当起时代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应对新挑战、抵御新困难,要在千锤百炼中干事创业,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建设基层บ、服务群众。

特别能战斗,奋斗须有为。探索太空无止境,攀登高峰路道远,载人航天工程越到后期越艰难险阻,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就越多,需要一支能打胜战的航天铁军。“5、4、3、2、1,点火!”“火箭飞行正常”“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这些发射捷报伴随着掌声见证着中国“长征”再起航,也见证着我国航天工作者不息的战斗精神,回望中国航天的奋斗历程,是几代航天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一代接着一代干”的斗志。新时代青年人,更要勇于砥砺奋斗,拿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决心,奋斗扬帆再起航,要时刻保持高昂的战斗力,以时不我待的劲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广大的基层舞台,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特别能攻关,青年当肩扛。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的主力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最高水平,它的成功背后是无数航天人不畏艰险、夙兴夜寐的技术攻关,也是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几代航天人凭借着“不服输”“不放弃”“不畏惧”的勇气,用一次次的发射奠定了世界航天大国的地位。每一次的成功发射都是对我们青年人的鼓舞与激励,新时代呼唤新担当,青年人要在基层沉得住气、扎得下根,锤炼过硬本领,以航天精神为标杆,扛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投身党和国家伟大的事业中,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

特别能奉献,初心永不改。中国航天人几十年初心不改,毅然肩负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使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献出了青春、献出了热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这份无私的奉献精神,鼓舞着每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奔跑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强国伟业,奉献自己的青春、才智、辛劳、汗水,乃至生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感想心得°体会二

2020年7月23日发射成功后,探测器于今年2月10日进入环火轨道,开始探测火星地面环境、气候条件等等,为登陆火星做准备。

而就在今天,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了我国第一次火星登陆,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

按照计划,天问一号后续将开启行星环境探测,并寻找现在或过去的火星生命证据。

浩瀚星光,辉煌灿烂。宇宙奥秘,蕴藏万象。星际航行,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承载开辟宇宙更多蓝海之精神和意志,现代文明科技给予了人们“上下而求索”的可能与力量。沿着前人一步步垫下的基石,站在无数伟大科学家的肩膀上,我们比任何时期都飞得更远、看得更高。如同“天问一号”一样此次火星制动捕获,走出了人类科技史上深远的一步,距离下一站寻求宇宙奥秘又近了一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直是人类试图解释的回答,当然答案不会“自我生成”,而是如同练习本最后一页的末尾等待被书写。为此,在科技创新和推进的道路上,还需上交更加完美的答卷。

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放置整个宇宙观来看,小到地球生命圈、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到日月星辰、天地洪荒,人与日月与宇宙的关联,从来就有某种不可切割的内在逻辑,或许这就是哲学家所说的自然规律。可能,由于文明层次、技术限制、认识束缚,人类还不能总体把握星系、星云、黑洞、白洞、虫洞等宇宙现象的存在逻辑,更无法充分利用宇宙中那些神秘和玄幽的力量。但是,将文明的轨迹拨回到几千年、上万年前,我们同样对地球与自然存在着无数“未知”,如何做到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统一,正是不断穿越“星际”的“航天航空”精神的力量指引。立于今朝,人类必然充满了揭秘宇宙的信念和坚决。

生命的起点是什么,宇宙的尽头在何方?这既是“天问一号”的使命,更是人类未来要去哪里、日月星辰罗盘布局怎样等系列问题的解锁之匙。或许,在▲春节这个美好的日子,“天问一号”精准实施捕获制动代表了某种隐喻,未来的美好、幸福的星盘、憧憬的愿景,必然会在亿万人的寄托与祝福中找到解析。从野蛮时代,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革命,又到星际航海,随着“天问一号”的脚步,人类在一步一步解密宇宙的璀璨密码。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感想心得体会三

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启程。随着长征五号遥四火箭的点火升空,我国拉开了向更遥远的深空探测的序幕。我国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着、巡”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令人骄傲的成绩,是无数航天人不停探索,不停奋斗取得的。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从两千年前民族先贤在星空下苦苦思索宇宙奥秘,到今天“天问一号”载着探索的梦想直飞火星,悠悠岁月,不变的是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从“屈子问天”到“万户飞天”,同一个追问,同一个梦想,只要有了这份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我们前进的脚步就会始终不停。人生在勤,不索何求,浩瀚的宇宙无时无刻不在引发着我们的思索和好奇,但只有敢于探索的人,才能揭开她神秘的面纱。火箭已经升空,探索已经启程,为的就是将先贤的疑问在我辈手中逐步揭开。

始于梦想,成于奋斗,勇于攀登高峰,方能看到瑰丽的风景。在此次探测任务的发射场实验中,来自11个承制单位共45人的队伍,因为疫情防ม控需要,进场队员人数进行了压缩,14台载荷设备同时在场峰值人数仅为50人,大家基本一干就是一天一夜。面对如此高强度的作业,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任何伟大成就的取得,都是无数平凡人牺牲小我成就出来的,都是一个个普通人用坚实的脚步走出来的。瑰丽之景,常在险远,没有坚韧不拔的志向,勇于挑战的精神,是难以攀登高峰,获得成功的。正是一代代的航空人怀揣着宇宙探索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不断的尝试和努力,用行动换取进步,才实现了这个千年追天之梦。

伟大的事业,总会有着无数的艰难挫折,要想能够顺利前行,就必须要有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奋斗姿态,这就是航天人身上的“航天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航空人用自己的追求和努力,一步步带领着我们去领略太空之美,发现宇宙之秘。我们也需要在航天精神的鼓舞下,在自己的工作中,在国家建设中,不断探索和奋斗,创造自己的辉煌。

天问之旅已然开启,“荧惑”之貌也将逐步展现。但是我们知道,火星绝不是航天人的终点,而是他们继续探索的起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探索不会停止,奋斗不会停下,让我们和航天人一起,在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这一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奋斗,直至最后的胜利。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感想心得体会四

“天何所沓?十二分焉?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对天发问,欲穷尽“天&rdquoฃ;之奥秘。两千多年后,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于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天问的发射揭开了我国行星探测的“面纱”,踏上了探索太空的新征途。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大力弘扬“天问”背后的新时代航天精神,以此为指引保持昂扬的斗志、踏出坚定的步伐,向着民族复兴行稳致远、奋勇前进。

抢抓机遇,于变局中寻新机。地球与火星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地变化中,要想探测器顺利抵达火星,必须要抓住每隔26个月一次的“火星冲日”发射窗口,否则将会错失“天时”。同时要抓住“地利”,选择在海南文昌发射,利用靠近地球赤道“自转”的线速度,搭上地球的“顺风车”。“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疫情来袭,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世界之变局,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复工复产,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工作、高质量完成每一项任务,我国才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国内疫情的蔓延,抓住机遇及时实现经济增长“转正”。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培养抢抓机遇的能力,做到功在平时,打好基础,做好本职工作,做实做细每一项任务,这样才能汇聚“天时地利人和”,抓住机遇厚积薄发。

开拓创新,于新局中出成绩。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进入新时代,从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嫦娥三号、四号探月成功,到如今的火星探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辛付出、自主创新、不停积累、不断突破,中国航天事业艰辛与辉煌相伴,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由弱变强后的“剑指苍穹”。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活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方能干出创新的业绩。面对新形势新局面,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打破传统思维,打开全新局面;要敢于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圈”,摒弃惯性思维,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打开思路,不断注入新活力;要勇于担当,增强执行力,把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面,交出满意的答卷、取得良好的成绩。

攻坚克难,于困局中找出口。此次火星探测任务原本研制时间紧,加之通讯延时大、空间环境复杂、火星地形地貌陌生等因素,登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我国还要完成世界航天史上尚数首次的“绕、落、飞”任务,难度系数更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了洪涝灾害,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和极端天气,党旗飘扬、军民同心、攻克难关、“乘风破浪”,以血肉之躯铸就牢固的抗洪“大堤”。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大力弘扬新时代航天精神和抗洪精神,在实践工作中攻坚克难。将压力化为勇攀高峰的动力,将责任转化成披荆斩棘的勇气,决战脱贫攻坚,决胜疫情防控,奋力啃下“十三五”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骨头”。

4月23日,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科学家回信中提到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领悟“两弹一星”精神和新时代航天精神,疏浚思想源泉,汲取精神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砥砺前行,勇往直前!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