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之以情三题

时间:2024-12-27 03:10:4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一不需要论据

美国宣传理论家埃柳利指出:单靠理性论据去说服人,过程太长而且往往还靠不住。应该首先对情感发生影响,不仅因为这种影响最直接,而且还因为它并非总要有合理的论据不可。这或许把“晓之以理”贬得低了一点,但却鲜明地突出了“动之以情”。

儒家一直讲“三年之丧”。有学生问孔子:父母死了,守孝三年,也太久了吧。守一年就够了。作为传统礼制,“三年之丧”,也确实说不出什么道理,为什么规定三年,而不是二年或四年很难从理性解释。孔子就不管理性,直接诉诸情感:父母死了,不到三年,你吃那白米饭,穿那锦缎衣,心里安不安儿女出生,三年才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替父母守孝三年,普天下都这样嘛*把“三年”归结为血缘之爱的生活人情:父母抱你三年,你怀念父母三年。不需要其他论据了,因为每个人都能从自身找到心理体验,觉得这个解说符合日常生活,容易接受。孔子是创造了“不需理性的情感依恋”。

到现代,这简直是商品推销的重要方法。广告学家反复谈到:要制造“不合逻辑的忠诚”——在你的产品与上百种竞争产品没有实质区别的情况下,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忠诚不二。要制造“对商品的情感依恋”——如果人们不能理智地区别商品,那就应该用简单、热烈而富于感情的方法,帮助消费者非理性地区别商品。

特别是在以下情况,应考虑诉诸感情:①当你没有重要的讯息要说;②使不大为人关注的讯息显得重要;③增加重要讯息的戏剧性和重要性;④为没有新意的讯息增添趣味性;⑤产品并无独特优点,却要让它显得与众不同;⑥要使产品比别的牌号优越又无具体的证明;⑦要同时将讯息传递给多样化的对象;⑧让不同的讯息连贯起来,给人一个统一的印象;⑨要保持或改善公司的形象,同时推销其他商品……仔细看上述各条,大部分是在事实、证据方面无实质性的话可说;小部分是有话可说却达不到某种特殊效果。这都得考虑诉诸感情,因为它大都不需要论据。

二触动心理积淀

没有论据为何能打动人动之以情是直接激起人的情感反应,拨动对方的情感之弦,以获得情感的共鸣。情感之弦是他本来就有的心理积淀,动之以情就是要触动他原有的心理积淀,调动对方本有的心理能量,来促成共鸣反应。

我们都熟悉丘吉尔的V型手式,其实那是一个更广泛的宣传运动的一部分。运动的发明者是个逃亡英国的比利时人,叫维克托·德拉维利,他天天从英国向本国同胞广播,叫他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1940年末的一个晚上,他在广播里建议,用粉笔在各公共场所写上V字,表示坚信盟军最后会胜利,让那些纳粹匪徒心神不宁。

连发明者自己都没有想到,这种行为突然流行开来。在比利时首都和其他城镇的墙壁、街道、车辆和电线杆上,到处都能见到用各种方法涂写的V字,甚至写到了德军的兵营。更让人惊奇的是,V字运动很快走出了比利时,在其他沦陷国家和英国也被热情接纳。

原来这场宣传运动无意间触动了各民族的心理积淀。在欧洲,除了纪念耶稣的十字,再没有什么符号比V字更加家喻户晓。V这个字母可以代表的词意之多,真是叫人意想不到。在塞尔维亚语里,V代表“英雄气概”,在英语、法语和捷克语里,代表“胜利”,在荷兰语里,代表“自由”……V字运动的发明人本来只是要鼓舞比利时人的信心,但却搅动了那块深厚的文化心理土壤,引发了持各种语言的欧洲人的共鸣,他们根据各自的理解产生种种联想:胜利——自由——英雄气概……

三愉悦诉求与恐惧诉求

心理学会谈到情感的两极性质:肯定、积极的与否定、消极的,如满意和不满意,愉快和悲伤,安全和恐惧等等。前者是要追求的,后者要避免。由这两极性,动之以情自然就有了两大类:愉悦诉求和恐惧诉求。前者唤起肯定性的情感体验,促成对方的心理卷入;后者唤起否定性的情感体验,引起对方的害怕、惊恐、厌恶或不适,使对方急于减轻或避免。前者如孔子论怀念父母。后者如阿基诺夫人在1986年菲律宾大选中的著名呼吁:“可怜可怜我们的国家吧*可怜可怜我们前途暗淡的孩子们吧*让我们结束他们的苦难。请你们帮助我推翻马科斯政权。”

两种诉求,只有理论上才能明确分开。现实是复杂的,同一事物可能同时引起两种乃至多种情感,因而两种诉求并不互相排斥,它们可以同时或交替出现。并且,尽管动之以情不一定需要理性论据,但我们得牢牢记住人总有理性与情感两个方面,如果能将晓之以理结合上两种动情诉求,那效果是最好的。1968年,尼克松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他发表演说,详细谈到美国面临的问题:越南战争;经济衰退;种族暴行;违法犯罪……指责现领导玩忽职守,许诺要提供新的强有力领导……这些大体可归入理性论据,别人干得不好,让我来。

不过,人家为什么要让你来“他办事,不放心”并不等于“你办事,我放心”呀*要促成公众“投我一票”,尼克松再次求助于情感。在演说的结尾部分,他☪叙述了个人经历,并引进另一个孩子作对比。

“今天晚上,我见到一个孩子的脸庞。他生活在一个大城市里。不管他是黑人孩子,还是白人孩子……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是个美国孩子。在那个大城市里,那个孩子的存在比任何政治家的诺言都来得重要。他就是美国的化身。他是诗人,他是科学家,他是伟大的教师,他是骄傲的匠人。他是我们所希望能成为的一切,也是我们敢于梦寐以求的一切。他甜蜜入睡,美梦不已。

当他醒来时,见到的却是贫穷、漠不关心和失望的可怕现实。他在学校里成绩不好。他最 ت后得靠社会福利过活……对这块富裕土地上成百万的儿童来说,这就是他们未来的前景。

但是,这也只是我所见到的美国的一个侧面。

今天晚上我又见到了另一个孩子。他在夜间听到火车奔驰而过,梦想着他很想去的遥远的地方。看来好象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但是生活帮助他踏上了历程。他有这样一个父亲,没有读完小学六年级就得去工作……他有一个温良的教友派母亲,……当儿子参军时她吞声悲泣,但她懂得儿子又非去不可。他受到一个伟大的老师、一个出色的足球教练和一个富于灵感的牧师的鼓舞,勇往直前。……

ซ在他选定的政治生涯中,从最初的几十人,到后来的几百人,几千人,以致最后成百万人都为他的成就努力奋斗。

今天晚上,他就站在你们面前——被提名为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候选人。”

两个孩子代表美国的两个侧面,一个美梦破灭,一个美梦成真。更重要的是,两个孩子都做着同一个美国梦。尼克松像好莱坞的剧作家一样是个编梦能手,伸手牵来一片梦的霞光,深深拨动了美国人的情感之弦,拨动了美国人世代积累的心理积淀:即相信人人有发展机会的那个美国梦。现实是美国梦的破灭,弄得孩子们当不成诗人、科学家、伟大的教师、骄傲的匠人……再没有比这更让人痛心疾首的了。

找谁来重整乾坤当然要找那信仰又实践美国梦的人,就是尼克松呀*他本身就是美国梦成功的象征。一个平民孩子美梦成真又站出来领导重建美国梦,那一圈圈美¿梦实在有股说不出的魅力,实在能激起公众的幻想和热情。公众投他一票,就是投自己的梦想一票,投自己孩子美梦成真的可能一票。演说后举行民意测验,尼克松领先对手16个百分点。

..<>动之以情三题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上一篇:公务员面试技巧
下一篇:圣人孔子

TAG标签:动之以情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