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摘 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如何实现中国梦的问题提出“四个必须”的重要论断,意蕴深刻、意义重大。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的深刻意蕴,就是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中国梦统一起来;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深刻意蕴,就是要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深刻意蕴,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来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能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深刻意蕴,就是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平发展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1]302013年5月,习近平在接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各斯达黎加、墨西哥等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在原来提出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2]5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必须”的重要论断,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通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指明了方向,为我国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光明道路。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而全面地把握“四个必须”的深刻意蕴。
一、通过坚持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深刻意蕴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所谓道路问题就是目标与条件问题,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9-10。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这样的目标和条件为内在规定性的发展道路,原因在于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文明传承中走出来的。对于这么一条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和平发展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道路,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道路,不是在口头上的坚持与发展,也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坚持与发展,而是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复杂环境下的坚持与发展。也就是要在实践中具体地坚持与发展,具体到通过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语境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4]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种斗争”,自然也包括阶级斗争在内,但它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斗争”,而是针对我们党自身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而言的“斗争”,是针对我们党面对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而言的“斗争”;是针对国际国内社会当中的关于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而言的“阶级斗争”。这种“斗争”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指作为观察各种社会现象的阶级分析方法,但它不是指阶级斗争为纲,更不是回到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上去,而是为了避免在不知不觉当中放弃阶级斗争这个分析问题的方法,以至于在遇到问题时再次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所以和平与发展年代提“斗争”,不是要搞阶级斗争,而是为了避免物极必反;时常提一提,就不会走极端,就不会出现要么以阶级斗争为纲,要么就完全放弃的现象。正如邓小平当年提出坚持毛泽东思想一样,不是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是在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坚持毛泽东思想。同样,今天提阶级斗争,也不是要搞阶级斗争扩大化,更不是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不能丢失“阶级分析”这个观察社会主义同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现象的一把钥匙。因此,对于阶级斗争,在完整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这个坚持,不是作为中心工作来坚持,而是作为分析复杂政治现象的钥匙来坚持;这个发展,不是要改变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而是在坚持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角度来发展。因此,从坚持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来看阶级斗争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阶级斗争的看法,笔者是这样认为,就是我们现在讲包容、和谐,这些很重要,但并不是无原则的包容与和谐。现在我们讲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不要阶级斗争这个方法,而是它不是中心了,也就是说现在中心是经济建设,阶级斗争不在舞台的中心,但是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道路,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道路,就必须说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道路;必须说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真正含义。这就是无论怎样改革、怎样开放,我们都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了这些,那就不成为社会主义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没有资本主义因素,没有封建主义因素,没有共产主义因素,而是有这些因素。因为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程度是初级阶段,但是这些非社会主义因素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公有制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主体地位、共产党执政地位。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并不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无关,或者可以绕过资本主义,而是说我们要在引导和限制资本逻辑带来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吸收“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道路,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深刻理解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真实含义。对于先富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当时给先富政策地区的前提是这些地方有地理优势,在此之前之所以这个地理优势没发挥出来,是因为政策不对头,也就是本来应该发展起来结果因为政策没到位而没有发展起来。这个政策给了所有地方,不一定都能发展起来,一个政策,一个地理优势,一个是这儿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个政策给用活了。当时的政策是切合实际的,我们不能对前人的理论及政策责全求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其实这个先富蕴含的真实意义是有条件的应该给政策先富起来。现在我们提共富、西部大开发,不是说一有这个政策,西部就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了,其实西部地区也有一个先富与共富的问题,西部大开发也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不能因为政策好了,我们就不需要努力了,政策好只是一个大环境,我们能不能脱颖而出,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努力。
二、通过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深刻意蕴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价值观上,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精神;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精神;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精神;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精神;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扭住不放、顽固一点”的精神;就是“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一张蓝图绘到底,钉钉子”的精神;就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精神;就是“把挑战变为机遇,把机遇变为现实”的精神;就是“接力探索、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精神;就是“坚持发展、继承创新”的精神;就是“对的坚持、错的改正、不足的加把劲、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的精神;就是“要有一股气、有一股劲、敢于冒、敢于试、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吸收教训、把坏事变好事”的精神;就是“遇河架桥、逢山开路、兵来将挡”的精神;就是“从最坏处着想、往最好处努力”的精神。
弘扬中国精神,我们要树立一种观念,就是中国梦的实现一定不会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一定会是一个坎坎坷坷有很多碰撞的过程。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当遇到一些不理想的事情,我们得判断这个大方向是否对,如果方向是对的,那我们就一定要往前走,不要一遇到困难,就认为失败了。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间会有一些事件诱导它,会有很多过渡形式或形态,对于这些过渡形态,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既要看到它的相对合理性,又要看到它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我们要有梦,但不能把梦理想化,而是要现实化。不仅要树立现实化的过程精神,而且与此同时要不停地寻找具体突破点,一旦抓住突破点,就要一年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一定要有出成果的精神。
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在干中学”的精神,不干,连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就是要先做起来,做起来❤有问题再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进。行动产生方向感,行动产生信心。这个行动,这个干是有约束的。这个约束的出发点是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这个干的价值出发点是人民的根本利益至上。在这两个硬约束下,要有发扬甩开膀子、开足马力、大家一起干的精神。
三、通过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深刻意蕴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凝聚中国力量必须改变中国自己,改变中国自己必须全面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进而影响世界。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凝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量,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依靠力量,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凝聚世界各国人民求同存异的力量;就是凝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力量;凝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所指出:“我们必须坚持高举团结的旗帜。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越紧力量越大。中国13亿多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中国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全党的团结,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亲密合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我们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业。”[5]
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就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革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3]9-10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面认识自己。全面认识自己,就是对于中国实际的辩证把握,也就是既要面对问题,又要辩证认识问题,谨防看不到问题或满眼全是问题的现象,谨防只看现象不抓本质的现象。要做到既有问题意识又有辩证思维,做到对问题、对实际的辩证把握。谨防在不积极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中打败自己,防止在面对问题时,乱了方寸。要敢于面对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全面认识自己是为了更好地改变自己。改变自己不是把自己变成别人,而是在有定力、有主张、有主见中完善自己。完善自己必须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技成果、管理经验,把资本主义的资源转化成为自身优势;完善自己必须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这种学习和转化是有主导性的包容,只有具有主导性的包容才有力量。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主导下对非社会主义因素的包容,社会主义主导下对非社会主义的包容,不仅要求同存异,还要求同协异,协调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既不仅要包容,还要整合。只有整合起来才有力量。因此,改变自己是一个具有主导性的包容过程,是一个求同存异、求同协异的过程,是一个和而不同的过程。 改变自己是中国梦影响世界的最好方式。总结中国梦的世界意义,并不是要急于向别人推荐自己的经验,无论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面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变,中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变,中国当务之急仍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但是,恰恰为了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把自己的事情办得更好,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我们事业的精神境界,进一步扩大指导实践的理论视野,并在此基础上更加自觉、更加自信地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既为中国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也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四、通过坚持和平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深刻意蕴
中国梦不仅从结果上造福世界人民,而且从实现方式上,也是建立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中国梦的实现不仅在结果上具有价值高度,而且在方式上也具有合理性。如何看待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中国梦给世界带来什么呢?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1]35。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自2013年以来,多次在国内讲话及出国访问中就中国通过和平发展实现中国梦做过深刻阐释。
2013年1月8日出访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卐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2]248那么,如何走向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呢?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2]2742013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讲到:“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也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ว。”[2]279那么,中国为何倡导世界与中国一道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讲到其中的原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2]258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中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现实中国发展目标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2]265-267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中国梦的和平发展观,而且身体力行地培育和践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世界观。不仅阐明什么是中国梦的和平发展观,而且指出了中国提出这样的和平发展观是基于世界大势把握、基于中国道路的认知、源于中华文明的和平历史。也就是说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了和平发展的中国梦的实现方式,而且还提出“发展是最大的安全”、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以及中国“和”文化蕴育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以及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了传播中国声音、打造中国话语的命题,而且身体力行地去用能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的中国话语去传播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国内呼吁中国梦的和平发展观,而且到国际上呼吁,不仅希望海外留学人员呼吁,而且希望广大人民一起呼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打造中国话语、传播声音的路线图:这就是以国家领导人、专家学者、广大海内外中国儿女为主体,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世界和谐为内容,以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价值理念,以选择性汲取世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和创造性转化中国传统文化为前提,通过受众听得见、听得懂的方式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把中国话语的思想内涵、价值追求、历史地位和世界意义讲清楚、讲明白,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从而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总之,实现中国梦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和平发展的过程。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反腐倡廉的过程,就是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过程,就是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创新走向实践创新的过程,就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党的奋斗目标的过程,就是正确认识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关系的过程。就是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的过程。就是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的过程。说到底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对于这样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从中国梦的内外联系上下功夫,在掌握中国梦蕴含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中国梦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我们不仅要把握中国梦,而且还要把握两个百年目标,以及三个倡导、四个全面、五个布局。同时还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些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举措,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蕴含的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所蕴含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干兴邦的理论品质,以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社会理想。因此,我们说,实现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其中所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认识路线,坚持在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ช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基础上,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对这个过程的辩证把握,不仅需要我们中央领导人觉悟,而且需要我们专家学者觉悟,更需要我们广大人民觉悟。这个觉悟的过程,只有我们中央领导人、专家学者、人民大众不同层面的人不仅把这些论述内化为我们的素质、外化为我们的行动,再转化为我们国家对外的软实力,实现中国梦才有可能从理想逐步变为我们的现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7.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9-10.
[4]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11-19.
[5]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