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业保险发展的新路径研究

时间:2024-12-27 16:49:4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农业保险发展的困境: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2014 年9 月,中国保险学会发布《中国农业保险市场需求调查报告》,该调查历时半年,受访农户遍布27 个省、自治区和4 个直辖市,有效问卷超过1.3 万份,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报告中提到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种植作物保险、森林保险整体覆盖面仍不足60%,除小麦、水稻、玉米作物外,其他种植作物覆盖面相对偏低。养殖保险覆盖面偏低,尤其是肥猪、奶牛等重要畜产品标的渗透率不足25%。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设施农业保险等新兴产品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具有地方性、行业性、功能性特色的农产品保险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多样化的保障需求,各保险主体在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开发方面投入相对不足,这体现了我国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该报告同时指出农业产业化导致农业风险保障需求旺盛。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落实,农业生产逐步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土地流转的结果将形成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主等新的群体。相对于一般的农户来说,租种土地的农户面临的农业风险增加,对农业保险有迫切的需求和较高的农业保险支付意愿,为农业保险需求带来增长机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对风险保障需求强烈,在关注自然灾害所带来损失的同时,更关注价格波动所带来ช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补贴配套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实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按照不同区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保险险种和保费补贴标准,实现农业保障水平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同步。二是积极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创新产品是业务发展的动力所在,要加强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创新,开发针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的一揽子组合保险产品,提供风险整体解决方案,满足地方特色个性化、差异化设计条款,扩展保险责任,逐步从成本保险向✪产量产值保险、收入保险延伸,开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等。本文认为,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有了现实可能性。

二、大数据的应用: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新方案

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麦肯锡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麦肯锡的报告发布后,大数据迅速成为了计算机行业争相传诵的热门概念,也引起了金融界的高度关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本身是资产,这一点在业界已经形成共识。事实上,全球互联网巨头都已意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意义。包括EMC、惠普、IBM、微软在内的全球IT 巨头纷纷通过收购大数据相关厂商来实现技术整合,亦可见其对大数据的重视。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大数据给保险业带来新的技术手段

大数据也得到了很多保险业人士的关注,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大数据将会给保险业带来新的技术手段,有利于更精准地挖掘客户需求、产品定价和营销、风险防范以及业务决策。其实,在农业保险领域,国外已经有一些精彩的案例出现。美国有一个天气意外保险公司,该公司为农业种植者提供名为Total Weather Insurance 、涵盖全年各季节的天气保险项目。该项目利用公司特有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每天从250 万个采集点获取天气数据,并结合大量的天气模拟、海量的植物根部构造和土质分析等信息对意外天气风险做出综合判断,以向农民提供农作物保险。公司声称该保险的特点是:当损失发生并需要赔付时,只依据天气数据库,而不需要繁琐的纸面工作和恼人的等待。2014 年5 月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与阿里云达成合作,海量气象数据将通过阿里云计算平台,变成可实时分析应用的活数据。

目前,我国计划深度挖掘利用的数据包括:建国以来的历史气象数据;全国2 万多个观测站、卫星、雷达监测的气象观测数据,包括降水、温度、风力风向、地面结冰、太阳辐射、酸雨、空气能见度等30 余项;短期、中期、长期的气象预报数据;通过国际交换获取的全球气象观测、预报数据。近年来, 包括上海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灾风险频发,据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预计,20002020 年间上海市区涝灾风险损失预计达195 亿元。2014 年9 月,上海市水灾风险地图系统已经投入试运行,该系统可以为各财产保险公司在上海汛期和台风季节开展防灾防损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第一阶段集中整合了沪上各家公司提供的水灾期间企财险出险及理赔信息数据,初期数据积累暂定为台风海葵菲特以及913上海特大雨灾期间31 家财产险会员公司企财险出险报案及理赔信息3000 余条。

同时,该系统也获取了前述水灾期间上海典型气象信息收集站点收集的包括12 小时最大降雨量分析数据在内的多项气象信息和积水路段、水务防汛设施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数据集中后与基于地理资讯系统技术的地理信息平台叠加,大大提高了水灾风险地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对于提升保险公司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科学厘定企财险费率有重要的意义。2015 年12 月初,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保险业大数据评价与应用项目保险公司服务评价与农业保险经营评价系统招标公布,此次招标内容为保险公司服务评价与农业保险经营评价系统。该项目是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互联网+思维,运用保险行业唯一媒体平台整合行业数据资源,开拓保险专业信息服务,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ส媒体、保险企业与保险消费者、保险行业与社会跨界融合发展的关键性综合项目。该项目第一期计划建设保险公司服务评价与农业保险经营评价两个信息服务产品应用平台,为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和保险消费者提供深度数据服务。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改变传统金融保险的信息模式,促进保险交易形式的电子化和数字化,大大提升保险业的运营效率,改变市场的竞争格局。要实现大数据技术在保险业的运用,需要全行业加快保险数据化进程,推进数据在线化,打破数据壁垒,建立数据分享理念,寻找数据的商业需求和管理需求的结合点,进而发掘新的商业机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三、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农业保险数据化进程中的困难和风险

从实践来看,我国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拥有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但大数据在农业保险应用方面还存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创新应用领域不广等诸多不利因素。此外,风险的防范也存在不足,例如,保险机构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时如何建立完善的标准化工作制度,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变得更加重要,如何减少侵犯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法律风险,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如何防范。因此,监管部门要及时整合监管资源,积极尝试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监管,完善监管制度,警惕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避免监管死角和监管真空。另外,大数据给保유险业在风险管理领域带来新的挑战。大数据分析使得人们可以很容易地算出风险发生概率,而只有高风险的人才会买保险。2012 年《纽约时报》报道了一家气候公司计划购买亚马逊提供的气象云服务,在美国全境采集100 万个地点的实时气象数据,为客户提供临时、短期和中期的气象预报服务,并可结合客户所在地的土壤、水质等情况,为客户提供气候风险报告,客户根据报告,可以选择是否在保险公司投保农业气候保险。只有当客户的气候风险大于计算保费时的纯风险损失率时,客户才会购买气候保险。针对这些挑战,保险公司必须提前预见,做好规划和应对措施。

四、迎接大数据时代的策略:做好角色转型定位积极防控风险

移动互联网和云服务时代的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面对这一形势,农业保险业应该抓住大数据机遇,进行改革创新,做好转型并升级。一是要积极研究大数据,建立自己的标准和技术门槛。农业保险业应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和数据积累,在大数据领域提前布局、占位,建立自己的标准和技术门槛,有意识地引导大数据应用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目前,大数据应用还处于摸索试验阶段,主流应用不过集中在精准广告推送、客户需求分析上,还没有深入到风险识别、健康管理等领域。农业保险业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尽快确立在大数据应用上的技术壁垒,尽快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甚至还可以考虑直接并购相关的大数据应用研发公司,唯有如此,挑战才不会演化成危险。二是农业保险公司应转变思维,由被动的风险接受方向主动的风险管理方转型。保险业面对大数据挑战的最优应对路径自然是核心业务和核心资产都得以保留,并通过渐进式变革同新技术融为一体。

由此,保险业一个可能的转型路径就是由被动的风险接受方向主动的风险管理方转型,保费则转变为风险管理费。比如,健康险由卖健康保险产品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转型。未来,客户每年向健康管理公司缴纳一笔年费,享受一年的健康管理服务,如果在一年中出现健康问题,由公司负责安排治疗并承担费用,如果全年健康,则公司赚取利润。气候保险领域也是如此,农场主向气象风险管理公司缴纳一笔年费,享受一年的气象预警服务,如果一年中出现预警以外的突发性气象灾害或超过预警值的气象灾害时,风险管理公司因为履约失误,向农场主赔偿损失,如果一年中出现的气象灾害都在规定时间内被公司进行了预警,则公司充分履约,无须向农场主赔偿。实际上,上述转型思路在国际保险界已经开始显露苗头。澳大利亚人伤理赔管理界已经提出,应把人伤理赔管理视为健康和生产力的推动者,而不是传统的履行赔付义务、降低赔付成本的部门。他们认为,理赔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受伤个体及其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而保险公司则应❥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合理、充足和必要的服务。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