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改革探讨

时间:2024-11-13 13:07:1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针对行业对于软件人才的特殊要求和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实施了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证明,专业改革有力提升了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改革;软件人才

Abstract: The paper propos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measures and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professional reform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of software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professional reform; software talents

近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软件行业每年对于软件专业人才需求巨大。高职院校软件企业所输送的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在一定程序上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毕业生难以满足软件行业的直接需要,软件行业对于毕业生有其特殊要求。目前,虽然各高职院校都进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但在实际效果尚不能满足行业要求,专业对口率并不理想,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本文在分析软件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和现有教学的误区基础之上,提出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以促进软件人才培养的质量。

1 软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软件行业的人员,主要从事软件工程的工作。软件工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代码编写、调试、测试、发布等各个阶段。软件工程与一般工程存在不同之处。在一般工程,普遍具有成熟的系统化方法和相应的规范标准。但,至今软件工程的系统化方法和规范标准尚未完善,对于小型软件工程还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软件工程与一般工程相比,具有特殊性[1],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软件项目的创新性。这种“新”,具体体现在新的技术方法、新的用户需求、新的硬件平台、新的操作系统等有方面,此外新的开发环境也是一个创新。

2)软件项目的变化性。每个软件项目不是一成不变,特别是系统的用户需求总是不断发生变化,造成软件设计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不断进行变化调整。从而导致参与软件项目的人员,可能需要一身兼任几 个 角色,无法像其他工程那样细致、准确区分角色分工。

3)软件ป项目的团队性。软件项目是典型的团队活动,牵涉人员较多,协调沟通难度较大,进度也较难监控,而且生产力与人员不一定成正比。

软件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软件人才的培养应着重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方面。由此决定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上有特殊的要ϟ求。软件人才培养不仅要强调技术能力的培养,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2 高职软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多数高职软件技术在专业人才培养上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总体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常见的问题包括[2]:

1)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在当前高职院校生源普遍下降的前提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软件实用性人才,不宜培养目标定位偏高和教学内容求全求深,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过度强调所谓的“理论够用,强化技能”理念;忽视代码质量,学生对包括编程算法要求、性能指标等的掌握无法达到项目要求;导致学生从业后,面对新问题,无从下手。

3)非技术能力培养问题。软件项目的开发具有典型的团队性,对内需要团队人员充分合作、交流,对外,又需要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交流、沟通问题,个人非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前几年所提出的“软件蓝领”,已被“软件实用性人才”所替代。在软件行业,由于角色分工没有像其他工程项目那样细分,绝对的“软件蓝领”是不存在的,缺乏创新和沟通能力的人员在软件行业中难以立足。高职软件人才培养存在技术能力、非技术能力两方面的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采取€几方面改革措施进行积极探索,以期进上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软件实用性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依势利导、实事求是,在当前的生源数量下降和生源质量下降情况下,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软件实用性人才,并在此基础之上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3.2课程体系改革

¡ 3)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处理好项目模拟与项目创新的关系。确切来说,在项目实践中,鼓励学生先进行项目模拟,再进行项目创新。另一方面,吸纳优秀学生加入学生工作室,由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进行指导进行项目实践。从就业反馈结果,有工作室经历的学生的就业质量较一般学生有明显提高。

4)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综合性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可按照软件工程的团队要求,由数名学生组成项目团队,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又相互合作;项目完成后,由项目团队共同面对师生来汇报实践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另一方面,增设商业沟通技巧的课程,以增强学生与客户的沟通能力。

4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4.1做好“面向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改造

在实践课程的项目化改造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注意项目的内容选取,尽量涵盖该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项目,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任课教师应由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职教师或是行业兼职教师担任。

4.2优化课时安排

以前一个教学单元安排为两个课时、授课与上机实践相分离;现改革为采用“做、教、探、评”四位一体的四个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的课时安排。在一个教学单元中,首先由教师呈现工作任务,分析、讲解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需知识点和技术,重点强调技术难点;然后指导或引导学生完成项目模拟,或是完成一个更为复杂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任务完成之后,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展示,然后进行互评和教师点评;最后,教师进行项目总结,并对知识和技术加以延深和扩展。实践证明,这种集“做、教、探、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教学的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3 实施网络课程系统教学

在网络课程系统中,教师提供了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便于学生学习及查阅;可以进行在系统中交作业、考试等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效率;畅通了师生教学信息反馈的途径。

5 结束语

本文基于行业对于软件人才的特殊要求,以及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毕业生就业反馈证明,改革措施有力提升了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由于软件技术发展很快,专业改革应与时俱进,持续进行,才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出符合软件行业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3] 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