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财经大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探究
《经济法》课程是高职院校财经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如何使本课程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建立灵活的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财经大类专业 经济法 教学改革
《经济法》课程是高职院校财经大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性较强。它涉及到经济学和法学两个不同类别的专业,既属于法的范畴,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内容主要为调整经济关系,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整个经济法体系比较复杂和庞大,不同专业对经济法内容的需求不尽相同。同时,受经济全球化和国家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影响,经济法的内容变化非常快,这些都为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将经济法유课程更好地融入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达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各高职院校关心和需要不断学习研究的问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职院校财经大类各专业几乎都设置了经济法课程,但是在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却没有体现出专业的差异性,存在着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学方法缺乏和考核体系单一等问题。因此,关于《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改革值得探讨。
一、《经济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法律基础不牢固
高职院校财经大类各专业一般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开设《经济法》。对于这个阶段的高职学生而言,法律方面基础较弱。大多数学生只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接触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课程中由于时间和教学定位等原因,也不会涉及到经济法的相关背景和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实际上并未接受过任何关于经济法律方面的相关课程。会计专业学生情况稍好,在接触《经济法》课程之前接受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另外,《经济法》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一般为一学期,每周2学时。因此,对于《经济法》课程的授课教师而言,在有限的课ซ时中,除了要完成教材相关内容,还需补充一些例如债权、诉讼时效等基础知识和背景,影响教学进度。
(二)教材适用性不强
受经济全球化和国家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影响,经济法内容复杂而且更新频繁。目前市面上存在很多不同版本的《经济法》教材,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多数教材都只是罗列出基础的经济法律法规,内容基本雷同,授课教师难以选择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如果选择专业性较强的教材,对于法律基础相对薄弱的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并没有接受过法学类课程系统的教育,不容易理解教材的内容,让其觉得枯燥和无聊,更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选择通识性教材,教材过于简略,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应用到实际当中去。
(三)课程定位不明确
《经济法》针对财经类不同的专业开设,但是很多教师在制定授课计划和实际讲授的过程中,并未考虑不同专业的需求,使用统一的课程标准以 ツ及相同的授课内容。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并未把它当作一门重要或者核心课程看待,学习的时候也只是应付了事,并未掌握学习课程有效的方法,只是重复地从一个法规到另一个法规。这些都会让《经济法》这门课程沦为鸡肋,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教学手段不多样
目前,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沿用以前的教学手段,注重法律条款、规则和制度等理论知识的讲授。在课堂上仍然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学校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但很多情况下,课堂上也仅停留在运用幻灯片和黑板板书的教学模式,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考核方法不灵活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在进行《经济法》课程的期末考核时,大多数授课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考核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采用期末笔试加平时成绩的方法,即期末笔试成绩占70%,由考勤、作业等方面组成的平时成绩占30%。期末笔试考试一般以单选、多选和判断等客观题为主,案例分析等只占很小的比例,这会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以应付期末考试为主要目标,或者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并未真正理解其中的内容并加以应用。对于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而言,开设《经济法》课程是为了让学生熟悉经济方面的法律制度和规则,解决以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尽量避免犯错,提高实务能力。而这样的考核形式就失去了学习经济法的意义。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也并没有考虑专业的不同,而是统一采用一套试卷,这样体现不出各专业侧重点不同的地方。
二、财经大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恰当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虽然都为财经大类专业,但是不同专业或方向应尽量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选择适合本专业使用的教材。同时,还要考虑到课时安排、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以及经济法规的更新等方面。为了减少教材的出错率,尽量选择最新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在此基础上,授课团队根据专业的特点适当进行调整或取舍,选择本专业需要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一方面符合专业的需求,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和理解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
以会计专业为例,授课教师应将实际工作与助理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考试内容相结合,侧重讲解合同法、票据法和税法等方面的内容。此外,会计资格考试中《经济法》的考试大纲几乎每年都会调整,两年教材会有一次较大的改动。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考试大纲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例如,近年来关于税法部分改动较多,这部分内容也是会计专业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章节。授课教师更应该及时关注税法改革,将最新的内容传达给学生,避免发生知识滞后的情况。
(二)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经济法》教材中,涉及到大量的条款,概念、原则、特点等纯理论知识,以往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大都根据以前中学时期的经验,依靠死记硬背来完成。但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律能力,而且不善于总结,往往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完成的结果差强人意。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更不用说实际运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 第一,运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案例,最好是学生熟知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这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从旁辅助,最后由老师来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但是,授课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需注意,应选择贴近所学内容的典型案例,在分析案例过程中,还要注重理论的讲授,不能仅仅停留在案例表面。除此之外,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由每个小组的同学将案例演示出来,而不是单一地用板书或者幻灯片表示。小组其他成员可以在演示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并适时提出问题,由其他同学回答。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和提出的问题掌握学生的思考方向,并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演示结束后由小组成员进行总结,最后由授课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及不足的地方,帮助学生改进。这样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其中,使教学变成真正地以学生为主导,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及存在感。例如,在讲到“公司法”的时候,就可以由学生自己来模拟成立公司,制定公司制度和设置机构等。
第二,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应简单使用文字型幻灯片,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如果幻灯片显示过多的文字,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聊,失去继续往下学习的动力。授课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链接网页和视频等信息,也可以利用微课、慕课等其他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渠道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但在这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使用视频等信息资料,教师还应适当使用传统的板书等方式强调所学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掌握相关法例,而不仅仅是关注视频,忽略了观看视频的目的。
(三)建立灵活的考核体系
正是由于课堂教学方法的丰富,考核方式也可以进行改变。例如,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在课堂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通过设置情景问题,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生讨论、发言方面进行考核,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这样从某种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仅仅依靠期末前的死记硬背来完成考核。期末考试也不一定以传统的单选、多选、判断等作为唯一形式。试卷题目可以更多倾向于根据一些重要的法ด例和条款等给出较多不同的案例或观点,学生可以选择其中部分题目,结合课程所学知识,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或处理方法,这种考试形式可以更好地检查学生的实务能力。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以外,随着现在经济犯罪问题频繁发生,教师在平时的授课和考试内容中,更应着重培养和检验学生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养成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合同法”中要强调诚信,“税法”中要增强依法纳税的观念,尽量避免将来在工作中出现问题。
参考文献:
[1]苏娟.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方法研究[J].企业导报,2012.
[2]贵静.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3]马翡玉.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经济,2014(3).
[4]闵娜.高校经济法教学的改革创新[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9).